@丁辰靈:牛肉麵老闆一開始請個大師傅,按照銷售額5%給他提成。結果大師傅就放很多牛肉,客人多,他提成多,老闆虧錢;後來老闆給了高固定工資,大師傅就牛肉放得少,這樣客人不來,生意清淡,他也舒服。這引發了一個博士、一個碩士生和一個MBA對一碗牛肉麵的思考……
@施紅斌 funny愛妮:有這麼傻的老闆嗎?牛肉加多少是廚師定的嗎?老闆規定個量不就行了?
@徐楓華:這事兒有這麼複雜嗎?標準化不就行了,一碗放幾塊牛肉規定好。
@陳果_George: 在現實中,很多牛肉麵店放牛肉的就是老闆娘。還有個做法,集中切配牛肉,每碗面的牛肉裝在一個塑料小袋裡,煮一碗,放一袋,這叫中央廚房運營模式。
@兔嘉兒mua:中央廚房運營模式也許就只是一種理論吧。如果像蘭州牛肉拉麵的那種火爆程度,是不可能把每碗的牛肉裝在塑膠袋裡的,每天賣出幾千碗,如果按照此運營模式,那些廢棄塑膠袋都成問題。
@我說我不帥你非說我帥:讓老闆娘來加牛肉這句話直接讓我笑尿了。那面怎麼控制?老闆來做?那要大師傅幹嗎!
@淨舟之香:老闆去採購,師傅只負責做面,控制好每碗面要放多少牛肉。
@國色米藍:師傅拉麵,老闆放肉,老闆娘收錢。
@老男孩outman:現行做法是,高薪聘個大師傅,找個自己人做二師傅,短時間內把大師傅的學會了,然後一腳踢掉他。
@董中浪:娶個會做拉麵的老闆娘!
@大阿傻:當初俺把這個故事講給一個較成功的商人,他說那個小老闆該自己去掌握廚房的核心技術,哪用得著這麼煩?這樣的小麵店照MBA的做法,早歇菜了。只有生意足夠大,才談得上管理機制。這算不算現實版解決方案?
@六毛海公公:這種麵館普遍採取的方法是廚房承包製,即廚房承包給廚師(長),比如一碗麵的成本是10元,廚師長售給老闆的價格是12元,老闆的售價是20元。老闆監督質量和分量,廚師控制成本和口味,互相制衡。
@空氣恐龍:看來我們不需要去讀什麼MBA了。這兩個書呆子只會浪費時間和資源,不解決實際問題。老闆照樣給5毛提成,牛肉由老闆來放不就行了?
@宇宙的孩子2010:紙上談兵,就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飯店收益,大師傅有工作可做;飯店關門,大師傅走人。這就是雙方利益相關聯之處,相互理解,就會長久。
@長沙屈國輝:面鋪老闆真無須勞煩博士、碩士生、MBA了,就到附近,隨便找一麵館,對那或許初中畢業的老闆遞上一根煙,向對方討教。他就會告訴你,薪酬:工資加年終紅包;考核:規定每10斤牛肉要做多少碗面,如果正負超過5%,當天就讓大師傅滾蛋。這麼簡單的管理讓那幾位整得如此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