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之家校共育單元現場。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程婷 圖
「邊遠地區、貧困地區還缺乏網絡教育的一些硬體和軟體支持,疫情之後要加強教育『新基建』,同時也要提高孩子的網絡素養。」6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談及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問題所帶來的啟示時表示。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明天會更好:疫情下的社會關愛與兒童成長」,論壇分為家校共育、社會支持和自我賦能三個單元展開討論。
討論到疫情下的兒童成長問題時,多名與會嘉賓提及疫情下的網絡教育問題,並給出了應對建議、方案。談及疫情之下備受關注的兒童託育問題時,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從國家2020年1月開始運行的託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來看,全國已經有近3000家託育機構進行備案。受疫情影響,託育事業發展確實受到很大損害,目前有些地方開始復學復託,正常的秩序還在建立和恢復之中。
疫情下呼籲有靈魂的網絡教育
疫情下,網絡教育在保障「停課不停學」的同時,也暴露一些問題。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在論壇上介紹,疫情期間,該基金會相關調研結果顯示,由於偏遠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較差,居家信息化學習可能會拉大城鄉教育差距,而影響農村學生信息化學習質量的因素是諸多方面的,如網絡的可及性和穩定性、學習設備的普及率和使用便利性、家庭支持能力不足等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對此,方晉表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將根據上述調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適時啟動新項目,如開展農村信息化教育提升項目;將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知識的傳播融入到現有項目當中,讓農村孩子從小養成好的衛生習慣等。
「我們還將按計劃啟動『陽光起點計劃』,與若干貧困地區政府合作,開展0到6歲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項目,實現幼有所育全覆蓋。」方晉說。
如果說朱永新和方晉關注的更多是網絡教育中區域性差異問題,那麼中國兒童中心主任苑立新關注的更多是教育、尤其是網絡教育中的育人這一內核性問題。
苑立新表示,面對疫情,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被改變,因疫情引發的觀念、意識及教育理念的衝突顯現出來。
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性,該如何對孩子進行世界認知教育?面對思想的明潮暗湧,教育應當讓孩子何以立身?特殊時期,教育如何維持應有的秩序?苑立新認為,這些都是值得思考、需要回應的問題。
對此,苑立新呼籲對教育賦予更深的人文關懷,對家庭教育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他也特別呼籲有靈魂的網絡教育。
「此次疫情將網絡教育的重要性極度凸現,讓我們看到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結合勢在必行。」苑立新說,個性化教育並非遙不可及,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側重於「有用」,功利性導向明顯。網絡教育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下、在技術發展的局限下,也被納入到「學習即書本、教育即講課」的怪圈。
苑立新指出,當前各類網絡教育平臺擁有爆炸式的知識量,但在關於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對個體生命獨特性的關注、對自我和世界關係的構建等方面的內容則顯得缺失,德育缺位。
在他看來,比教兒童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夠明德格物,立己達人。這也是網絡教育應該關注和重視的問題。
全國已有近3000家託育機構備案
在本屆論壇的社會支持單元,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談及當下的託育政策時指出,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對三歲以下兒童要從衛生、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支持,呵護他們的成長。
「這一文件特別強調家庭為主原則,也特別強調要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嬰幼兒照護服務這樣一個方向。」楊文莊認為,意見出臺後,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機。
楊文莊細數了我國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推動託育發展的政策,指出與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設置、管理有關的標準、辦法的出臺,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的《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等都給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發展帶來了利好消息。此外,財政、教育等多部門在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稅費減免、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提供了諸多政策支持。
「從國家2020年1月開始運行的託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來看,全國已經有近3000家託育機構備案了。如果這些託育機構都投入使用,將能為近20萬名幼兒提供託育服務,應該說託育事業發展勢頭很好。」楊文莊說。
針對疫情的影響,楊文莊表示,整個託育事業的發展確實受到了很大損害。目前有些地方開始復學復託,正常的秩序還在建立和恢復之中。
但同時,楊文莊也指出,疫情期間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指導性政策,使託育行業、包括兒童保障工作總體上保持較好的狀況。他仍十分看好託育事業的發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兒童中心了解到,本次論壇由全國婦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共同指導,中國兒童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主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