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有個旅遊景點叫做梅庵,梅庵內有一個神奇的景觀叫做:高深莫測池。這個高深莫測池到底有何高深莫測?假如從遠處看,它不過是一方水池,但是若走近了看,視覺效果那是絕對的不一樣。
從水池中間看,會發現水的外觀是中間低兩頭高,要是從一側看,則是遠處高近處低,給人的感覺就像按下葫蘆浮起瓢似的,非常神奇。
梅庵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經1000多年,傳說六祖慧能途經肇慶時,曾在梅庵崗上插梅為記,後來有一位智遠的和尚為了紀念先師,便在六祖插梅的地方建了一座梅庵。
梅庵依山崗而建,要遊覽需拾級而上。好在山崗並不高,走起來輕輕鬆鬆,只是現在不是梅花開放的季節,否則,梅庵內必梅花朵朵,芳香陣陣,變成名副其實的梅庵。
當年,六祖在山崗上插下梅樹,為了給梅樹澆水,用錫杖還專門挖了一口井,井深8米,井水甘甜可口,如今,那口井依然保留至今,還被後人取了個名字叫做「六祖井」。因六祖是唐代人,因此,這口井應該算是肇慶保留時間最久的古井了。
梅庵至建成後,一直成為世人賞梅的絕佳之地,千百年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曾光臨過梅庵。梅庵山門的門頭上刻著一幅楹聯,楹聯「梅庵」兩字由清朝畫家李庚所題,兩側的「梅挹泉光浮白上,門排山色送青來」則是由著名的清代詩人、書法家、學者黃培芳所題。據說,黃培芳很喜歡旅遊,光是肇慶就來過三次,當他第二次來肇慶時,被梅庵的美景所迷,便為梅庵題下了這副楹聯。
梅庵面積並不大,裡面環境清幽,不像一般寺院那樣人員熙攘。大雄寶殿是地道的宋代風格建築,據說鬥拱的工藝在全國是排列前茅的。雖然不懂建築學,但是作為旅遊者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拍攝大雄寶殿的外觀,它都是古風濃鬱,並且極美的。
大雄寶殿的後面是六祖殿,廣東人對六祖可謂熟之又熟。被渡以金身的六祖塑像端坐廟堂已過千年。
當年,六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是巧合也是必然。就像那口高深莫測池。據說,發現這個池子有特殊的視覺效果純屬意外。池子修建於1995年,原是用作梅庵的消防水池,有一天,工作人員突然發現,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水池狀態也不同,從此,這個本來很普通的池子一下子便成了名。人們來梅庵,必定會各個方位體驗一下高深莫測池的高深莫測。說不定,一個滿腦子問號的人,來了梅庵,看到高深莫測池,也能領悟出些什麼呢?
六祖的真身被供奉在韶關南華寺,一向以靈驗著稱,如今,梅庵內不僅有六祖植下的梅花,更有六祖的金身,似乎連水池都帶了靈性了呢。
梅庵的外觀不華麗,梅庵內的巷子也短,梅庵內沒有從早到晚響亮的誦經聲,但就是這樣的梅庵,卻能讓人的心境一下子放鬆下來,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也許是因為梅庵的低調,它就像遺落在城市裡的一方淨土,也許是因為六祖,亦或是六祖植下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