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出家日,也是佛教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寺院都會舉辦佛事活動,慶祝這一殊勝節日,祈福祝願。
點擊視頻:觀音菩薩出家成道
觀音菩薩出家起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莊嚴王,他的王后是寶應夫人,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妙嚴,二女兒妙音,三女兒妙善(傳言妙善就是觀音菩薩的第一次現世)。到了一定的年紀,妙嚴和妙音都順利嫁做人妻,唯獨妙善寧死不願出嫁,執意要出家修行。
莊嚴王為此大怒,將妙善趕出來王宮,從此之後,妙善遁入深山青燈相伴一心向佛。又過了很多年,莊嚴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至親的一隻手,一隻眼做藥引方能活命。而妙嚴和妙音此時都不肯犧牲,唯有遁入深山修行的妙善,肯為救父捨去一隻手一隻眼。
佛祖被妙善的孝心感動,便賜予她千隻手千隻眼,使之成為千手千眼的觀世音,即是分別對應了觀音菩薩化身妙善公主降生和修行的不同時期。
觀音菩薩形象及信仰
觀音菩薩亦稱觀音、觀世音、光世音、觀自在。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世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觀音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觀音菩薩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脅侍。《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觀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等攝化眾生。
新譯《華嚴經》卷六十八載,觀音菩薩住在南海補陀落山。《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世音受記經》則以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淨土為觀音菩薩之住處。
觀音菩薩應化無方,故其相狀頗多,以二臂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為菩薩示現神變自在化身,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則有準提、青頸、香王、十一面、如意輪、千手千眼、不空罥索等。
觀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內地、西藏、南海及日本等地,有關觀世音之記載很多。自西晉竺法護《正法華經》譯出之後,中國內地也隨著魏晉時期淨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從而大興觀音之信仰。
淨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北魏以後,造觀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石窟存有觀音像遺品甚多。隋唐以後,諸種觀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音菩薩即居大半。
觀音菩薩佛像賞析
今年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薈萃萬千佛品,其中就有千手觀世音菩薩佛像,願見聞者法喜充滿,身心自在。
互動時刻
你家有觀音菩薩像嗎?
歡迎留言分享哦
精選推薦
編輯 | 禪風網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