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開進桃子壩 市民樂開了花

2020-12-26 上遊新聞

「你知道嗎?106路公交車現在要進桃子壩了。」「嗯,聽說了,真是太好了,許多朋友都在說這個事。」近幾日來,許多黔城市民茶餘飯後都在談這個事,那就是桃子壩裡面終於有了公交車,以後大家出行都方便多了。

城市公共運輸的主要目的是為城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為居民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適的出行環境。也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溫度所在。而黔城106路公交車的線路變化歷史,很大程度上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發展。

12月2日,桃子壩通公交車的第二天,記者特意從三臺山搭乘了一輛106路公交車,體驗了一番乘客們激動的心情。

「盼了好久,總算是通了,在城北農貿市場裡面開始建公交站臺,我們就猜測了多次,這一次總算希望沒有落空。」家住桃子壩裡面的市民鄧女士笑著告訴記者,以後上下班回家就可以坐公交車了,再不用走路十幾分鐘到鄔楊橋去坐車了,孩子上學也方便多了。

在眾多黔城市民的眼裡,黔城的106路公交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是一個焦點,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從最初的起點在南溝站,到後來的三臺站,再到後來的金冠酒店站。如今調整後的106路公交車增加了鄔楊橋居民點、城北農貿市場以及黨校安置區等經停站。106路公交儼然成了所有公交線路裡經停最多的站。

「公交車開進桃子壩,我們都很高興,但這條線路的公交車隨時人都很擁擠,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考慮多增加幾輛106路公交車,尤其是孩子上下學高峰期,很多時候根本擠不上車。」採訪中不少市民表示,106路公交車成了黔城運輸壓力最大的一路公交車。

「不管怎麼說,以後趕桃子壩就不用打計程車了。」市民劉老太樂呵呵的表示,通車第一天,她就特意和幾個老友坐著106路公交車,繞了黔江城一圈,那感覺特別帶勁。合理的線路優化調整,使黔江公交線網布局不斷完善,極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記者 田丹 文/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超市採購車開進長豐陶樓桃園
    看到超市採購車開進了自家桃園,農場主樊雲俠笑開了花:「不出家門賣桃子,真的太方便了!」  樊雲俠是長豐縣陶樓鄉陶馨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在陶樓鄉承包了800畝地種植桃子,現有300畝桃樹掛果,在3個月採摘期內,預計可產桃450噸。
  • 134路公交車將開進彩虹灣
    記者17日從市交通部門獲悉,公交134路車將開進彩虹灣,具體線路走向目前正在網上徵求市民意見。一旦通過,彩虹灣居民出行又多了一條線路,這對居住在這裡的居民無疑是條好消息。 彩虹灣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保障房基地。多年來,入住彩虹灣的居民一直反映出行難。
  • 城裡的公交車開進村裡來了
    原來,華屏村從2015年開始,經過五年三批扶貧工作組接力,不僅實現了127戶貧困縮減至今年7月份的7戶,還把至靈山縣城的805路公交車線路開通到村裡。每隔30分鐘一趟的發車間隔讓村民進城如訪鄰,而單程票價僅需6元錢。
  • 廣州定製公交車 開進佛山順德區
    根據《協議》,廣州順德兩地將建立公交領域動態協作互動機制,推進公交對接方案,近期以順德北部片區為切入點,中遠期實現廣州、順德公交一體化。當天,首批4條對開如約巴士線路登陸順德北部片區,50輛共享汽車同步投入使用,從此兩地市民的「同城化」生活更加無縫對接。
  • 「我們村終於通公交車了」 127路公交車開進玉泉區烏蘭巴圖村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玉泉區小黑河鎮田家營村公交站的大院內,看到院內停著兩輛嶄新的公交車,公交車前面掛著兩朵大紅花,顯得特別喜慶。10時許,公交車從站內開出後,一路上不斷有乘客上車。「馬上過年了,坐公交車去市區購買年貨方便多了!」
  • 公交車年花26億補助 市議員疑「錢沒花在臺中」
    臺中市政府公交車10公裡政策施行多年,去年補助金額近26億(新臺幣,下同)。市議員陳文政質疑已變成「錢沒花在臺中」。陳文政說,早年公交車免費乘車補助是為了培養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提升運量;但實行多年後,多數公交車路線仍無法收支平衡,而且公交車補助認卡不認人,非臺中市民也都成為補助對象,現在已變成「拿錢拜託民眾坐」。
  • 大量印度貨輪開進中方港口,白宮憤怒要求解釋,莫迪心裡樂開了花
    導語:由於國際大米價位上漲,大量印度貨輪開進中方港口,向中國輸送大米,白宮憤怒要求解釋,莫迪心裡樂開了花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最近有大批印度貨輪走海運開進中國港口,運輸了大量的大米輸送到中國境內。而白宮方面在得知消息的時候非常憤怒,要求莫迪給出解釋,不料莫迪心裡卻樂開了花。中國為何要向印度進口大米眾所周知,中國最為亞洲人口大國之一,在糧食方面的需求肯定是非常大的,雖然目前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但是也得做好充分的準備,適當引進他國的大米。
  • 綠批公交車運量下滑 臺中市府:統計才到6月!
    民進黨臺中市議員江肇國16日批評今年公交車運量明顯衰退,與去年同期相較,連4月下滑,衰退幅度還愈來愈大,彩繪公交車對民眾來說的確是歡樂的小確幸,質疑能帶來多少運量,要求市府認清問題,擬出務實交通政策。
  • 動車開進敦煌列車時刻表出爐
    動車即將在這個國慶黃金周開進敦煌,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公司初期使用CRH5G型車體,蘭州西至敦煌往返開行D4081/4次、D4083/2次;敦煌開往酒泉南D9087/6次;嘉峪關南至敦煌往返開行D9081/4次、D9083/2次。
  • 張掖民樂——圓通寺塔
    圓通塔位於民樂縣城西北27公裡的六壩鎮六壩村內,據《四部叢書.大清一統志》載:「圓通寺在張掖縣東樂堡,始建於宋徽宗宣和七年,明天啟四年重修。內有磚塔,清乾隆年間重修,高八丈有餘,較舊址更寬」。又《甘州府志》卷五記載:「圓通寺在六壩堡,宋徽宗敕建,明天啟四年修,我朝順治十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兩次重修,雍正七年修塔,乾隆三十六年又補土包修塔一座,原高七丈餘,闊周圍一十一丈,配殿廊房俱照舊增加。」
  • 南昌唯一一輛開進鄱陽湖的公交車159路,帶你領略湖中美景
    今天繼續跟大家聊一聊南昌的公交車,因為南昌的公交車我感覺永遠都聊不完,不斷地刷新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視野,今天這輛公交車我也找了好久,這一輛公交是南昌唯一一輛穿梭在鄱陽湖的公交車,坐上這輛公交車可以領略湖中美景!
  • 吃貨們,貴州的楊梅、枇杷、桃子、藍莓都熟了~等你來摘
    阿慄村有千餘戶人家種植楊梅,種植面積7000餘畝,當地楊梅酸甜可口,生津止渴,除了楊梅,還有櫻桃、枇杷、桃子、布朗李、秋錦梨等10多個品種的優質水果共3600餘畝,產量達300多萬斤。如今阿慄村家家戶戶都種植有多種水果,形成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格局,其中4月櫻桃、5月枇杷、6至7月有楊梅、8至10月有桃子、11月有梨子。
  • 民樂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村驚豔亮相
    六壩民俗文化村作為民樂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的核心特色板塊,經過一年的修建改造現已全面完工。建成的民俗文化村無論是周邊環境、建築特色,都展現出濃鬱的鄉村韻味,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的景色都吸引著眾多遊客休閒娛樂。
  • 公交車開進小區,保利林海山莊的「山民」們出行方便多了!
    有居民表示,「真的非常需要這趟公交車這公交車肯定慢慢會成為我們出行的必備工具。」因地理環境原因,林海山莊便民巴士的開通對自稱「山民」的小區居民來說有更特殊的意義。該小區地處半山,道路地面落差大,並且老年人較多,到地鐵站、菜市場等地方交通不便,幾年來,該小區物業服務中心也收到很多恢復便民車的建議。
  • 你喜歡吃桃子嗎?來看看這些桃子你都吃過沒
    如果冰鎮西瓜是你對夏天獨有的記憶,那麼桃子則是夏天的仙女,它柔情似水、驚鴻一現。現今市面上的桃子也很多,各種各樣,但是我覺得大多數女生都會更喜歡水蜜桃,水蜜桃也算是夏天必吃的水果了。俗話說「杏傷人,桃養人」所以我們在夏天就更加可以放心吃桃子了。雖然說桃子經常吃,但是你想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歷程」和品種有什麼區別嗎?
  • 公交失控開進地鐵工地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蔡為 李響 實習生鍾劍橋)昨日下午4時25分,漢陽鍾家村附近,一輛公交車失控開進地鐵施工現場,幸好工地前方有一土堆減緩了車輛衝擊力,才沒有掉進基坑。記者下午5時40分趕到現場時,失控的公交車已經開走。
  • 緊急通知:內江城區這路公交車昨起調整路線
    為杜絕公交運行線路安全隱患,更好滿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經內江公交集團實地踏勘,定於2020年12月17日起208路大自然至民樂起始站及線路走向進行調整。具體公告如下:」一、線路名稱:由原208路大自然至民樂調整為大自然謝家壩路口至民樂;二、線路取消站點:原大自然起始站即日起取消
  • 桃花開了,距離吃桃子還遠嗎?
    我喜歡吃桃子,家裡孩兒他爸在自己家院子裡種了兩棵桃樹。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有一棵是熟得特別早,每年的5月份就可以看著桃子流口水了。還有一棵特別的晚,總是等到市面上快沒有桃子了它才開始慢慢熟。有一點是相通的,兩棵都是特別的好吃!
  •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創新創業不負春光
    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邊,一行行松樹柏樹蔥翠欲滴,一株株柳樹、榆樹、楊樹含蓄淡雅,吐露著鵝黃的綠芽,最熱鬧的莫過於一樹樹杏花、梨花、桃花,開得絢麗燦爛,如一團團雲、一片片霞,將園區裝扮得婉約迷人。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最早在荒涼的戈壁上建設,搞綠化、種草栽樹的成本很大,這裡原本光禿禿一片,遍布砂礫、風沙肆虐。栽活一棵樹像養活一個娃娃一樣費心熬神。」
  • 正值桃子大上市 湖北大西溝10萬多斤桃子卻滯銷在園(圖)
    從6月10日左右桃子大上市開始,銷售一直不樂觀。  同樣種植的是桃子,漢江街辦水堤溝村的村民王獻兵卻樂呵呵的。他家種植了8畝桃園,王獻兵就在自家果園外向遊客吆喝售賣。面對記者採訪,他笑著說:「今年光賣桃,就能收入2萬多元。」  水堤溝村黨支部書記周偉告訴記者,村上種的桃子不僅吸引城區市民前來採摘,還有不少商販開著貨車上門採購,銷量一直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