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攝影:莫國良
去年秋冬之際,有幸見識了雨濛濛、霧蒙蒙煙籠乾坤的道家聖地武功山(見本人劣作遊記《道家聖地羅霄山脈中的凌霄宮殿武功山》)。今夏在武功山又有幸再次見到了朗朗乾坤下的道家聖地武功山。
炎炎夏日,歇夏於武功山主峰白鶴峰(金頂)腳下的石鼓寺隔谷相望群山懷抱的馬頭山農莊。
由於,在去年秋冬之際來旅行的時候,都是坐了纜車遊覽了武功山。由此,此次就準備來一次全程徒步的挑戰。
清晨,在農莊的陽臺上看完日出,打點好必要的行裝,開始了10個小時之內攀登武功山頂峰白鶴峰(金頂)直上直下的旅程。
攀登目標的白鶴峰金頂
從下塌的農莊處出發,不到10分鐘路程就到了武功山徒步道的山門,開心橋景點。或許有些去過武功山的驢友們也不一定知道有這麼一個景點,開心橋才是真正的武功山山門。
開心橋坐落在石鼓寺山腳下,景區之外的瀘溪X164縣道上。其實所謂的開心橋就是橫跨武功山山脈主河谷的一座公路橋梁。站在橋上往河谷看,與其他大山的山谷河床相比較,還是有其他河谷特色。我個人認為最大的看點在於在河谷裏白色中帶著焦黃的大巖石色彩,一汪碧綠的山泉從大山的深處流過來,形成了河床低洼處的一點點、一片片串聯成碧玉般的色彩讓人叫絕。或許是這裡的山太陡,水流太急,河床谷中幾乎沒有雜石,一塊塊被水衝刷得圓溜巖體,似乎又是詮釋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自然法則。
沿著河谷的棧道溯流而上,河谷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深邃而狹窄,一灣山泉卻依然是水流不減,飄飄然,悠閒自然。
幾乎是閒逛完了平躺的河床盡頭,就到了徒步登山出入口檢票處。過了檢票入口處,沿著山谷山道,武功山就給了一個下馬威。一路的上坡臺階,一段比一段更高更陡,沒有個盡頭。差不多到了體力差不多該休息的時候,就到了觀瀑廳景點。只見大山巖壁上一條飛龍,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勝景。也是機緣巧合,恰巧在山巒的深處一縷陽光從天而降,洋洋灑灑的反射在山崖上,折射出來衍光,形成了一道道的光暈,打破了深山裡的寂靜。
觀賞完了飛龍瀑布,沿著登山道,再次上坡。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猴谷景點。說是猴谷,其實這裡已經看不見了峽谷溪水潺潺的溪流。整個山谷中山巒疊翠,俯視山下,林深蔽日,也見不到期待出現的猴群。再往山坡上看,一縷縷的陽光透過樹叢,點滴的灑落在原始的森林土地上給人一種清馨的愉悅。
沿著猴谷山道石階一路再次上行,不久就到了好漢坡。說實在的自己的體力已經殆盡,遠遠的望著好漢坡盡頭的石階,望坡興嘆。
英雄不論出處,好漢不論男女。正當我在一籌莫展猶豫時,同我一路上坡的九零後,女漢子給了我信心。緊緊的握著拳頭,讓我堅持完成登山的最後一公裡路程,堅持就是勝利。並一再堅持,讓我接受她自己使用的拐杖。患難見真情,救人於危難那才是真正的漢子。滿滿的正能量,由此激發了「捨我其誰」的男子漢氣概。我怎麼可以被纖弱的小女孩撂下?緊隨其後,一口氣攀登完了好漢坡。
登完好漢坡,到了吊馬樁。我個人認為,這裡也是我一路上山風景,地質最為奇特的地方。爬累了好漢坡,就坐在石階盡頭的亂石頭上休息,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徵服享受。回眸登上的好漢坡的山道,放眼望去,倆峰之間夾角一馬平川,盡收眼底。
好漢坡的盡頭也是所謂的山體斷崖地質觀賞區,最為讓人驚嘆的是在高山草甸上鑲嵌著突兀的奇峰、怪石,確實讓人感覺嘆為觀止。大有「萬裡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
盡情的享受呼吸著高山草甸,散發出來的草地的清香,感受著天上人家的仙境般的樂趣。
享受完了草甸與奇峰鑲嵌的奇葩旖旎風光後,好漢坡石階的背面就是高山草甸的山峰觀賞平臺。平臺的四周草甸裡,散落著幾條去各個方向的棧道。只是很可惜,沒有辦法閒逛盡所有縱橫交錯的棧道。
當然我這次徒步的主要目的地就是白鶴峰(金頂),由此也就沿著金頂的方向的棧道前行。一路晃悠,一路享受了天界賜予給我們的天空中的草原。火辣辣的太陽直射身上,也讓人感受到了朗朗乾坤下的空中草原紅火而特殊的熱情。
不知不覺中,在翻過了兩座山嶺後,帶上一種徵服感的自豪登上了海拔1918米(山門至金頂絕對高度為1500米)的金頂。站在金頂上,又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感覺。環顧四周,驢友們也是沉浸在徵服金頂山峰而自豪的興奮,又似乎是忘記了登山的疲勞,擺弄著各式各樣的姿態拍照留念,由此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上午7:00,從武功山山門開始徒步拍照登山,到達最高峰金頂已經是下午14:00,花費了整整7個小時,終於登頂。
都說高山草甸上的日出,日落是最美的。各種原因,我很可惜地無緣欣賞到金頂醉美的時刻了。在山頂小歇片刻,就琢磨著下山了。又或許是老天的安排,就在我下完好漢坡的那刻起,我發現我相機上的電池盒上蓋子不知道什麼時候給弄丟了。因此,我也只能是繳械輕裝,再也不用攝影,一路輕鬆專注下山。徒步了4個半小時,回到了武功山山門。
帶著稍許的遺憾,結束了11小時之內的武功山直上直下的登山運動。或許我還會再來,再去挑戰自我。
武功山系列之一:《道家聖地羅霄山脈中的凌霄宮殿武功山》
武功山系列之二:《歇夏於羅霄山脈的「武功山」山腳》
武功山系列之三:《轉悠在「武功山」山路盡頭人家》
武功山系列之四:《再上羅霄山脈中的道家聖地「武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