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瀘州傳統商貿核心水井溝出發,經過國窖大橋,沿著寬敞的酒谷大道,不一會兒,就到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城市新區——瀘州國家高新區。
瀘州國家高新區內廠房林立(記者 謝波 攝)
按照規劃定位和發展藍圖,瀘州國家高新區之於瀘州,就像浦東新區之於上海、兩江新區之於重慶、天府新區之於成都,是時代賦於瀘州城市經濟、生活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和新名片。從2013年成立、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升級成為長江經濟帶上遊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到如今數年的發展時間裡,被譽為「瀘州天府新區」的瀘州國家高新區,正經歷一場由內到外的嬗變,一座宜居、宜商、宜業的產業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瀘州國家高新區以產業為抓手,帶動生產、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這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產業新城、未來之城,正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
漁子溪生態溼地公園(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新城蝶變 城市面貌跟得上主城區
驅車奔馳在瀘州國家高新區40米寬的酒谷大道上,一幢幢嶄新的辦公大樓、商住小區、廠房學校撲面而來……短短數年間,瀘州國家高新區給這裡帶來的巨變讓人驚嘆。
在瀘州國家高新區成立之初,泰安場周邊還是一片荒蕪,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基礎設施、城市環境,與瀘州中心城區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如今,這片區域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座高起點、高布局、高發展下的時代新城。
瀘州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及高新眾創中心項目(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平坦寬敞、氣勢壯麗的酒谷大道,與二環路(高新區段)連接在一起,成為瀘州國家高新區基本的道路骨架。道路跨越瀘州「三大園區」,不僅縮短了其間的距離,也為將來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以路為擎,瀘州國家高新區統籌推進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等各項社會事業,規劃建設3個綜合服務中心、5個居住商務服務片區,加速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沿酒谷大道,瀘州國家高新區已形成新的城市生長點,大道兩旁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迅速增長,已展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新城面貌。
「一路帶來百業興」,大道優化了瀘州國家高新區的交通環境,增強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輻射,吸引了更多投資客商的眼球。隨著酒谷大道延伸線和二環路(高新區段)的建成,瀘州國家高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將變得更加突出,其發展也將隨之進入快車道。
從滄桑的荒蕪到人群聚集的逐漸繁華,讓人深切感受到以產業帶動經濟生活發展給這裡帶來的「質」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還僅僅只是開始。
產業新城 經濟發展稱得上新引擎
一座城市的發展,必須要依託新的城市經濟生長點,瀘州國家高新區作為城市發展進程動力之源,將以成都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為標杆,成為支撐瀘州新一輪高、新、快發展的強力引擎之一。
華為四川大數據中心落戶瀘州(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國字號」高新區的殊榮,賦於了瀘州國家高新區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引領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高地,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次級區域經濟輻射帶動區的時代使命。瀘州高新區將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產城一體化新組團,形成中國西南次區域經濟增長極,建設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發揮空間聚集和輻射效應,帶動瀘州乃至川南、黔北、滇東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根據瀘州國家高新區最新規劃,到2020年,高新區建成區面積達37.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17萬人,城鎮化率達80%,「核心區+拓展區+飛地園區」晉級國家高新區「千億俱樂部」,主營業務收入達1000億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區面積達70平方公裡,主營業務收入達3000億元,基本建成與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緊密銜接的國際化產業體系和國際時尚生活區,建成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拓展區和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
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車間裡,工人正在生產汽車變速器核心部件(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顯然,作為新一輪城市發展進程的領航者,瀘州國家高新區不僅僅是瀘州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也是瀘州未來城市擴展的重要增長點,它將是近期瀘州「雙兩百」城市的重要組成,中遠期瀘州城市發展規劃的核心部分。
按照「產城一體」理念,瀘州國家高新區通過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水平建設,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實現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協調發展。一座宜業、宜商、宜居的現代化產業新城正冉冉升起,它將成為瀘州乃至川南、黔北、滇東區域最為強勁、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極,成為瀘州特色鮮明的產城新城。
建一個園區,催生一座新城。已經進入融城發展快車道的瀘州國家高新區,將展現出更強的生機與活力。它的未來,必將超乎想像。
靚麗新城 環境面貌對得起「長江邊」
「擇山而居,得水為上」,臨河而居成為許多人的居住夢想。滾滾長江在茜草半島峰迴路轉,成就了得天獨厚的張壩桂圓林之後,進入瀘州國家高新區,並在這裡形成了瀘州最為豐厚的水岸資源。這也使得這座產業新城,不僅有各種產業園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同時擁有自然生態的生活環境。
智能終端手機製造車間,忙碌的生產流水線上,一部部「瀘州造」智慧型手機下線(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2017年1月,張壩濱江路建成對市民開放,在這條4.2公裡的濱江大道上,人們不僅可以腳踏自行車徜徉或乘坐輕快的觀光車沿江遊覽,還可沿途欣賞濱江植物園,體驗集娛樂、文化、休閒、健身為一體的休閒文化。如今,張壩濱江大道已全新升級為以運動健身為主的綠色城市公共開放空間。
隨著張壩濱江大道建成,濱江路繼續向高新區核心區域延展,以及酒谷大道逐漸成熟的市政配套為牽引,使得這片10平方公裡開闊區域內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條件完全成熟。
瀘州國家高新區智能終端產業園馳騰科技生產線(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長江除滿足居住者臨河而居的願望外,還為瀘州國家高新區帶來了大量的沿河集中式綠地,而這,正是瀘州國家高新區生態人居的保障,被喻為「瀘州綠色客廳」的4A級風景區張壩桂圓林、擁有瀘州最大的400畝湖體的漁子溪生態公園,以及泰安山色荷園、楊橋湖旅遊度假風景區、濱江綠地等廣泛地分布其間,瀘州國家高新區的生態綠化面積佔到了園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泰安公園」「楊橋兒童公園」「泰安動物園」「楊橋遊樂園」等城市公園的規劃和建設,境內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在瀘州各城市組團中,瀘州國家高新區無疑也是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
可以預見,資源豐富的黃金水岸和沿河集中式綠地,使瀘州國家高新區成為瀘州市濱江休閒旅遊和濱江房產開發最為引人注目的靚點區域,江水、清風給人們帶來舒坦和靈氣的同時,也給這座產業新城注入了靈性,為瀘州國家高新區帶來了更加生態、舒適的居住方式。
幸福新城 資源配套算得上新人居
瀘州國家高新區在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著力建設高品質的城市生活配套,為園區發展提供便利和助力。
瀘州國家高新區(古藺)異地扶貧產業園(一期)項目動工建設(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
「從瀘州傳統商貿核心水井溝出發,經過國窖大橋,沿著寬敞的酒谷大道,不一會兒,就能到達瀘州國家高新區。」在園區工作的小陳認為,如果以水井溝為出發點,到瀘州國家高新區甚至比到城北新區、城西新區更加便捷。
通敞的城市道路,拉近了瀘州國家高新區與主城核心區的距離,同時也為人們對外出行提供了便利,近繁華而離塵囂成就了新區更宜居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隨著瀘州國家高新區的發展,高品質的生活配套、居家環境也日益顯現:新建的瀘州市人民醫院提供了優越的醫療條件;瀘州老窖天府中學、梓橦路小學漁子溪學校、瀘州市長江小學、瀘州市長江中學、瀘州市江南小學等讓居者近享豐厚的教育資源;總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愛琴海商業綜合體,將打造成為一個集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購物公園;4A級風景區張壩桂圓林、漁子溪生態公園等更是造就了優質的人居環境……
不僅如此,根據城市發展的需求,高新區將進一步加快完善新區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遊的城市功能,建設商住綜合體和星級賓館;新建3個城市公園;新增多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打造國際水準的居住環境,滿足高新區居住、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全方位生活需求。
「瀘州國家高新區」的落地,開啟一個時代變遷、經濟飛躍的歷史交替期。正如成都的方向因天府新區而南移、重慶的中心因兩江新區而北移……瀘州高新區,將憑藉國家級戰略利好、超前規劃和自身資源,再造一個產業新城。
川江都市報記者 屈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