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的相聲藝術造詣,誰更高一籌!

2020-12-20 聖斌氣泡水哈

侯寶林論出身的話屬於相聲界的野草,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養父母還窮,上不起學,從小就在街面上做點不入流的小生意混飯吃。

後來跟了二黃師父顏澤甫,天天挨打吃不飽飯,師父去外地時撂下他不說還給同行發話不讓侯寶林出師。侯寶林是通過自學、偷藝等方式才慢慢進入相聲行業的,等到他有一定水平之後才被朱闊泉收入門下,不然他天天挨同行的欺負。

侯寶林闖關東失敗後差點病死,病好以後1940年得到機會到天津演出,在燕樂戲院一炮而紅,隨後又進入五檔相聲之列,可謂紅遍天津。即使在他回到北京後的1947年,天津報紙搞相聲藝人評選,侯寶林力壓郭常寶堃和郭榮起奪得首席位置。

當年的天津報界評價侯寶林的相聲是「脫盡凡俗,辭藻新穎,推陳出新,妙語橫生」,不僅老觀眾愛聽,那些社會上流人物也通過廣播收聽侯寶林的相聲。

正因為侯寶林的相聲又叫座又叫好,所以他在天津大觀園演出時不僅替京韻大鼓林紅玉攢底,還真正拿到了攢底收入,這是由他自己的招牌、名氣和作品決定的。

二、馬三立走紅比侯寶林要晚

馬三立是相聲世家出身,從小學藝條件比較好,不過他一開始也是先上學,家道中落才開始正式學相聲說相聲,由於家傳底子好所以進步也快。

不過,馬三立和侯寶林最大的區別是,侯寶林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正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而比侯寶林大三歲的馬三立卻要拖家帶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經常為了還債發愁。因此馬三立為了掙錢貼補家用,不僅經常撂地同時開始在北方各地走穴跑碼頭,回到天津之後又陷入兄弟劇團的掌控。

馬三立雖然也是天津五檔相聲之一,但他當時的票房號召力遠不如其他幾人,尤其是常寶堃和侯寶林,所以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馬三立還沒有能在大園子裡攢底的地位和招牌。

馬老真正開始走紅是在1947年和侯一塵搭檔時,然後又到北京電臺演出爆紅,解放後更是憑藉《開會迷》《買猴》等相聲在全國聞名。

馬三立真正奠定相聲泰鬥的地位還要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侯寶林退出相聲舞臺之後,尤其是在侯寶林去世後馬老更是成為相聲界的大寶貝。

實事求是講,雖然現在這麼說,馬三立是相聲泰鬥,侯寶林是相聲大師,但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到七十年代,馬三立論走紅程度都遠不如侯寶林,直到八十年代才兩人名氣才開始並駕齊驅,侯寶林去世後馬三立才成為碩果僅存的相聲泰鬥。

三、相聲水平無可評判

論馬三立和侯寶林的相聲水平孰高孰低,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真要較真的話,侯寶林和馬三立的相聲藝術應該是各有千秋。

馬三立的相聲並不是強在技藝上,而是強在風格,馬家相聲嚴絲合縫的藝術原則加上塑造人物的表現力是其最大的特色。

侯寶林的相聲首先在技藝上屬於超強的地位,說學逗唱毫無短板不說,還有嗓子的天然優勢和學唱的後天優勢,只是沒有形成比較鮮明的藝術風格。單純學唱不能算特有風格畢竟柳活兒好的相聲藝人比比皆是。

因此,論相聲風格,馬家相聲比侯氏相聲更有影響力也更有生命力,單論個人相聲水平的話,侯寶林和馬三立難分伯仲。

如果非要分個高下的話,筆者投侯寶林一票,畢竟當年的相聲市場也能證明這一點。

至於有人扯什麼侯家和常家如何結怨,馬家和常家如何結怨,馬家和侯家又如何如何結怨什麼的,簡直太扯了。

侯耀華喝常寶霖夫人的奶長大的,侯耀文差點拜了常寶華,馬三立收了常家兩個兒子為徒,馬志明是侯寶林的代拉師弟......這「怨」結得可夠深的。

相關焦點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答案驚人!
    實事求是地說侯寶林對相聲貢獻更大!是侯寶林在民國時期把相聲的倒二地位提到了蹲底的地位,給相聲藝人的地位提高作出了其他任何人沒有的貢獻。二是新中國時期他和孫玉奎等人(還有三蘑菇和其他藝人也是相聲改進小組的等等),但侯寶林作用彰顯同時創造了不少新活並革新了不少老活,淨化了相聲舞臺。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呢?
    何為泰鬥,泰山北鬥,一為坐鎮,二為指路明燈,我們為什麼稱馬三立為相聲泰鬥,並不只是說他的輩分高,更是因為一句話「天津相聲無人不宗馬」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馬三立為相聲泰鬥,侯寶林只是相聲大師。而少馬爺縱然藝術造詣不次於其師兄侯寶林,卻依然稱不得大師二字。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哪一位更愛相聲?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
    兩位都是相聲史上的大師級人物,但並不是一路人,所處的角色不同,也不會殊途同歸。侯寶林是滿族,馬三立是回族,侯寶林比馬三立小一輩。但兩人年齡相仿,馬三立1914年出生,侯寶林1917年出生。相聲世家,父親馬德祿和師傅周德山都是「相聲八德」之一。他的亮點:第一也是說的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慢慢騰騰囉裡囉嗦的逗你笑。這一點別人複製不了。第二,長壽,藝術生命長。他1958年被化為右派,至文革後,長時間被下放勞動。這個時期正是侯寶林紅火的時候。改革開放,馬三爺的老青春也復甦了。和王鳳山說了很多新對口。王鳳山去世後,又改說單口。
  • 你覺得馬三立跟侯寶林比,誰的藝術造詣更高?
    你覺得馬三立跟侯寶林比,誰的藝術造詣更高?侯寶林首先提出改良傳統相聲,剔除一些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包袱,將相聲從下三濫的街頭賣藝提升為與京劇同等地位的藝術殿堂,這對於相聲來說是一次極大的飛躍。如果沒有侯寶林當初的主動求變,相聲很可能在解放以後被徹底取締,和各種舊社會陋習一樣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所以,是侯寶林讓相聲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的更好。馬三立沒有侯寶林那樣的覺悟,他一直堅持說傳統相聲,而且將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作品加以整理和歸納,並通過自己的演繹,形成獨特的「馬派」風格。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哪一位更愛相聲?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
    二、馬三立走紅比侯寶林要晚馬三立是相聲世家出身,從小學藝條件比較好,不過他一開始也是先上學,家道中落才開始正式學相聲說相聲,由於家傳底子好所以進步也快。馬三立真正奠定相聲泰鬥的地位還要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侯寶林退出相聲舞臺之後,尤其是在侯寶林去世後馬老更是成為相聲界的大寶貝。
  • 馬三立和侯寶林誰的藝術造詣高?
    都是相聲界的藝術巨擘,分不出高低來套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只有小孩子眼裡面才有勝負,成人的世界裡沒有高低但是,兩個人的成就倒可以淺談一番侯寶林把相聲引入殿堂>做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相聲藝術家,侯寶林當之無愧。
  • 侯寶林與馬三立先生,誰對相聲的貢獻更大?答案驚人!
    實事求是地說侯寶林對相聲貢獻更大!是侯寶林在民國時期把相聲的倒二地位提到了蹲底的地位,給相聲藝人的地位提高作出了其他任何人沒有的貢獻。二是新中國時期他和孫玉奎等人(還有三蘑菇和其他藝人也是相聲改進小組的等等),但侯寶林作用彰顯同時創造了不少新活並革新了不少老活,淨化了相聲舞臺。
  • 同為相聲大師,馬三立與侯寶林誰為相聲做的貢獻更大呢?
    侯寶林和楊少華是寶字輩,而馬三立先生是壽字輩,是輩分最高的,因此,他當然是坐著在前排的。他知道侯寶林被安排在前排,但沒說什麼。可此時楊少華也找來一張凳子,放在前排侯寶林旁邊。馬三立就問道,「你怎麼也坐這兒?」楊少華回覆說,「寶林不也坐這了嗎?」沒想到,馬三立不高興了。說了句,「都TM後邊站著去。」
  • 馬三立是相聲泰鬥,侯寶林是大師,郭德綱是否超越這2位
    時至今日,相聲行業的都知道,相聲界有一個德雲社,德雲社裡有一個郭德綱。有人現在稱呼郭德綱是「一派宗師」,更是和馬三立、侯寶林兩位相聲名家相比。姑且不論是否比得過,那郭德綱和兩位相聲大師相比,雖讓在有些外行,但是這也是肯定了郭德綱在相聲中的成就,畢竟這東西是用觀眾來說話。
  • 馬三立侯寶林在春晚唯一一次「合作」,被侯耀武突然叫停
    一、馬三立和侯寶林的春晚之旅侯寶林第一次參加春晚是在1956年,是和文藝界和科技界代表一起參加的,不過那次春晚檔次雖高卻傳播甚少,第二次參加春晚則是1983年,他擔任了首屆春晚的藝術顧問,並在開場講話時宣布馬季是他的徒弟,姜昆是他的徒孫。
  • 相聲史上一次全行業危機,馬三立演反串戲,侯寶林改行開公司
    有高峰就有低谷,也有很多人說在誰誰出現之前就是相聲的最低谷,要是沒誰相聲就死了云云,這種粉圈的言論當然只能代表粉圈,相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有一個從高峰到低谷的滑坡過程,但遠沒有到要死要活的地步。相聲行業歷史上,最黑暗、最低迷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呢?
  • 相聲大師們的「藝名」趣聞:馬三立,侯寶林。。。
    在當時的相聲圈裡,讀到中學的馬桂福已經是正經八百的「高級知識分子」了,號稱「相聲秀才」!有文化有知識的馬桂福給自己取了個具有豐富內涵,又頗有幽默色彩而且還筆畫少又好記的藝名:馬三立。我也不知道誰給我起的這名字。。。這個名字。。。真是。。這些年倒黴就倒黴這名字上了,馬三立!你看看。。這個馬,剩三條腿,還湊合立著。。一碰就倒哇。
  • 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相聲得改變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侯寶林,將相聲帶入高雅的舞臺演出,一掃舊日的低俗氣,並被後世賦予了相聲大師的稱號;郭德綱是相聲再次回春的靈魂人物,之後,商演成為了相聲牟利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商演是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更不是根本標準。
  • 郭德綱砸掛被他告,自述籌拍《馬三立》被天津相聲圈整
    汪洋,1969年生人,自述8歲開始學相聲,在天津曲藝團時,曾親受馬三立老人科班,後拜恩師於世猷先生,當時馬三立大師年紀最大,而他年紀最小,被傳為一段佳話。他1993年獨闖北京,演過電視劇《馬三立》、《康熙微服私訪》。電視劇《馬三立》劇照要說,他在天津地盤上是個有名的曲藝演員。
  • 建國以來除了馬三立,侯寶林,還有誰可以稱作相聲大師
    武術大師,繪畫大師,藝術大師,書法大師,戲曲大師,相聲大師,氣功大師,預測大師等等,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他的作品《月光曲》以傳說的方式出現在課本上,《第九交響曲》更成為歐盟的盟歌。由於對音樂的影響巨大,被稱作」樂聖「。 那麼建國以來除了馬三立和侯寶林是公認的相聲大師,還有哪些相聲演員可以稱作相聲大師呢?
  • 相聲馬家父子都曾反對師徒制,馬三立是因為謙讓侯寶林?
    在這次會議上,馬三立做了一次講座,在發言中他提到::「相聲演員不應該再論資排輩了,同是說相聲的,誰的成就大,我們就可以稱他為老師,對於輩分比自己小而藝術上令人誠服的,我們也應當以他為老師。因為師不分長幼!如果大家覺得我的藝術還行,稱我為老師比什麼都強!」
  • 前有馬三立,南有劉寶瑞,為何侯寶林被稱為中國相聲第一人?
    數百年的相聲歷史上誕生了為數不多的相聲名家,堪稱大師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有馬三立,南有劉寶瑞,為何侯寶林被稱為中國相聲第一人?文|科夫 編輯|秦嶺君這要從侯寶林在中國相聲史上的地位說起。有人說,相聲演員有很多,侯寶林卻只有一個。馬三立當然也很偉大。馬三立是舉世公認的相聲大師。
  • 同為相聲大師,侯寶林讓人感到可敬,馬三立讓人感覺可親
    平時說到相聲大師,一般人都會想起侯寶林和馬三立;而如果說到相聲泰鬥,那只有一個人選,就是馬三立。,包括藝術地位和綜合地位,馬三立儘管比侯寶林輩分大,但他平時一般都在天津,是比不上久居首都的侯寶林的。論天分和表演能力,馬三立也許是趕不上侯寶林的,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更值得愛戴。
  • 侯耀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之子,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先生之兄
    侯耀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之子,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先生之兄。在09年12月15日之前,雖然侯耀華當初也跟範振鈺先生的徒弟趙津生合作過那麼兩段,但是說是相聲演員還差點意思。不過09年12月15日之後最起碼在名義上算是相聲圈文字輩兒的人了。那天侯耀華拜了常寶華為師,一下從一位非相聲從業者變成了文字輩兒的藝人,他的師爺就是馬三立先生,師祖是周德山先生。
  • 相聲泰鬥侯寶林和馬三立,內容有雅俗之分,但貢獻都該被銘記
    當年在天津有著名的相聲五檔,分別是「張壽臣、戴少甫、馬三立、常寶堃、侯寶林。」常寶堃和侯寶林也許在四十年代會更受歡迎一點,但這可不代表天津相聲界就是他們倆的天下了。雖然他的祖籍並非天津本地,但好歹也是出生於相聲世家,外祖父是第二代相聲演員恩緒,父親是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不管是論身世還是輩分,他都要高侯寶林和常寶堃一頭。在三四十年代,相聲還是小劇場、天橋上的民間藝術,當時沒有強大的信息技術,相聲演員想要闖出名聲很難,基本都要靠著自己的實力和觀眾們的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