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這本書正在熱炒。百年為一個世紀。很多人的一生要經歷或跨越兩個世紀。現在12歲以上活著的人,都是從20世紀來到21世紀。倘若人要經歷或跨越三個世紀,至少需要活到102歲。周有光老人今年106歲,也未見到三個世紀。他出生在1906年。只有出生在1899年的人,今天還活著,年齡在111歲以上才能見到三個世紀,那真是鳳毛麟角,牛人一個。
我生在上世紀中葉,希望見到本世紀中葉。有時經常想到本世紀和上世紀會有什麼根本不同,或者說,各有什麼特點。這就是歷史學家說的,認識歷史。我小時候唱的一首「紅歌」是「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那首「紅」極一時的歌,有一句歌詞:「歷史規律不可抗拒,不可抗拒……」極大地激起了我對「歷史和歷史規律」的興趣,幾十年未變。人總是對未知的東西有興趣,「歷史規律」應當是所有人都有興趣知道的事情,儘管現在的人們主張「活在當下」,但人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向哪裡去,終究是「當下」也活得不太舒服。
英國《經濟學人》5月28日報導:《歡迎來到人類紀》。文中說:「科學家正越來越傾向於為我們所處的時代取個新名字。我們正處在一個全新的地質期:人類紀。這個全新的地質年代不僅意味著教科書的改寫,它更要求重新審視人類和世界的關係,並貫徹到具體行動之中。而人類紀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利用人類的創造性來讓地球變得更具有恢復力,從而實現21世紀人類的使命。科學家的理由是:雖然人類在地球表面的活動時間只佔地球歷史的很少一部分,但人類已經成為一股新的自然力量,正在以遠快於地質變化速度的動作重塑地球:首先是碳循環(以及全球變暖的爭論)構成了地球變化的一部分;同樣還有氮循環,由於人類將空氣中的氮氣提取後用於化學產品,氮循環的速度被加快了150%。此外,還有其他自然進程也在人類活動的幹預下而中斷或複製,但絕大多數都因此而大大加速。
地質年代重新命名是科學家根據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進行研究加以規律的總結。人類紀這個新名字不錯,對我們認識21世紀是人的崛起時代大有裨益。
應當說,十九世紀,主要是二十世紀,就國際政治而言,是一個國家民族崛起的世紀。大部分國家民族在二十世紀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去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趕走或推翻異族或外國統治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統計一下上個世紀有多少新的國家建立了,有多少民族擺脫了殖民統治者。我們應當相信,21世紀完全不會再像上個世紀或以前若干世紀發生眾多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歷史事件。即使世界仍不太平,軍事大國或軍事聯盟出兵他國、幹涉他國內政,或推翻他國統治者,但也不敢取而代之,公然建立自己的殖民統治。一個國家通過武力佔領另一個國家並實行殖民統治,在21世紀是一種歷史的反動,必然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
就中國而論,我們今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從1911年到1949年,中國實現了國家、民族的崛起,一個受異族和外國人侵略、欺辱、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新中國。這是從孫中山到毛澤東那一代愛國的先進的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多少流血犧牲換回來的。無論是推翻滿清封建王朝,還是打敗日本侵略者,這些都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崛起。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對此分別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只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崛起,並不等同於人的崛起。可以說,國家民族的崛起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的崛起提供了基本的也是必要的條件。但實現人的崛起,還有賴於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執政黨帶領人民共同奮鬥。
從21世紀是人的崛起時代看世界,或許可以幫助人們多了一個認識今年以來中東等地區國家發生政治變局的視角。沒有一個國家大多數人民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一天夜裡或有一天清晨,就上街去推翻本國政府和統治者。這不合乎歷史邏輯,也就是歷史規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未曾有過,外國大概也不是我們某些人想像得那麼簡單。套用託爾斯泰一句名言:幸福的國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國家各有各的不幸。縱觀每一個發生政治變局的國家,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執政者大多在領導國家、民族崛起方面大有作為,而在本國人崛起方面甚少作為或所作所為不能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層面需要,也就是人的崛起的需要。人民不滿意了,就想換一換執政者。但是,如果這些國家沒有更換執政者的民主途徑,於是乎就發生暴力革命。任何暴力革命形式都無可避免地造成人民流血,百姓倒黴。「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國元朝詩人張養浩的這支《山坡羊》曲子,此時此刻正是中東一些國家的真實寫照。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不僅僅是一個世界人口大國和平崛起的30多年,更是中國人和平崛起的30多年。從反右到「文革」,相當多的中國人談不到崛起,而是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憲法》連國家主席都無法用來保護自己的基本權利,被人打翻在地,還踏上千萬隻腳,其他公民還哪裡談得上人的崛起?我們國家今天的穩定和崛起,和鄧小平那一代老革命家有「先見之明」,提早30年引領中國邁入21世紀人的崛起時代有最直接的關係。那個時候,軍隊整編,裁軍百萬,連國家柱石都要「忍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讓路」。改革開放,打破了多少束縛人的解放、人的發展、人的權利,一句話就是阻礙人的崛起的「清規戒律」,破除了多少有違人性、人道、人權的「條條框框」。一個取消「反革命罪」,讓多少人擺脫了「莫須有」的罪名和恐懼。一個恢復全國高考,為多少億中國人的崛起奠定了教育基礎。不管今天人們對高考有多少質疑、爭議,但沒有人根本上否定高考這項基本制度。這就像今年一些地方出現選民提名推薦的人民代表候選人,說明人民群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感普遍增強,不再「被」當家做主,如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所說,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在現有體制框架內發展基層民主的路徑。
李娜的「單飛」成功,舉國歡騰。她的背後,是人們不僅僅滿足於國家的崛起,國家的榮譽,同樣也希望融入個人的崛起,個人的自立。所有人都離不開國家,離不開「舉國體制」,但又都希望政府該放權時放權,不大包大攬,不要夫妻兩口子關上門看個「生活片」都破門而入把人抓走。中國運動員無人不希望像李娜一樣,多一點自信,多一點自主,多一點自由,多一點自己決定文身、戀愛、支配獎金和商業贊助、挑選教練、贏了球不說套話空話大話、輸了球摔拍子發火批評觀眾和教練、罵老公的權利。仔細想一想,老百姓要的權利也就是李娜那樣的權利,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幹點自己想幹的事情,住在家裡不被人把屋子扒了,還要求什麼?……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有一點奮鬥目標,在國家民族崛起之後,人的追求自我崛起就是一個很自然的新目標。每一個人的崛起,都對國家、民族有極大的好處。李娜如此,其他中國人的崛起也無不如此。中國的「新名片」、「新形象」、「軟實力」,就在一個又一個中國人的崛起。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