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本書已經在我的書櫃裡躺了一段時間,這次把他放出來,花了一周時間,囫圇吞棗的讀完它。說實話,關於政治的描寫,我看的似是而非,斷不敢評論。我也不怎麼習慣閱讀關於政治部分的描寫,偏向於閱讀故事的部分,請原諒我的膚淺。
我還是寫寫特雷沙和託馬斯的愛情故事。
1、夢境與現實
關於人性的描寫,這是真實的人性,把普通人的裡子與面子寫得這樣真實玄幻。生活本不是看起來的那麼平淡,如是,那我們就沒有抑鬱,壓抑,快樂,悲傷,哀愁,愛情。人的一生在作家筆下會讓你看的如此透徹,這也是書的魔力。這種風格是我想像的文風。生活其實是錯亂的,你向東,他偏向西;你摒棄你擁有的,你羨慕你未得到的;城市裡的人往城外跑,城外的人拼命往裡擠;未婚焦灼焦慮,已婚抑鬱悲傷。正因為如此,美好的結局才如此動人。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都值得書寫。
每次看見小夥伴們寫愛情,我都懶得看,也沒有心情動筆寫愛情。我想像我筆下的愛情,應該類似於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或者是毛姆筆下的拉裡,亦或是類似於這本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猜,此刻,有人開始捧腹大笑了,小談,你的生活真的不僅是生活和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想想,總可以吧,我連這本書都看不明白,這就是夢境與現實。
2、靈與肉
人的一生每次的選擇,看起來是自己的抉擇,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環境周遭的境遇。很多時候,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只是你過往生活的結果。
特蕾莎一直希望逃脫她的母親,她的家庭。在特蕾莎母親眼裡,特蕾莎就是赤裸裸的,不需要有羞恥感。特蕾薩洗澡都不能鎖門,她經常受到繼父的性騷擾,她苛求逃離,渴求找到有人把她的身體收藏。
她的身體僅僅屬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託馬斯。託馬斯愛她,他這一生與數百女人有性關係。特蕾莎感覺自己的身體依舊赤裸裸,類似於託馬斯把她拉出來擺在他情人的面前。她常做夢,她在一群裸體的女人中間,隨時可能被託馬斯一槍槍斃。我很喜歡人類神經質的地方。書裡的夢境和現實潛意識裡的思維如出一轍。讓你輕而易舉的看到主人公現實中的方式與思維中的連結。
特蕾莎的夢境,託馬斯都能真切的感同身受,但是他不能沒有其他女人,雖然他深深地愛著特蕾莎,愛到底是什麼?理想中的靈與肉,傳統意義上的提倡靈與肉才是愛的統一。大眾這平凡之身會少多少感情上的折磨,我們追求的靈與肉的結合,是真實正確的麼?這只是我們的理想,類似於我們對愛情牧歌式的想像而已?我很喜歡這種直接剖析人性的寫法,真實,自然,深刻。
3、愛和性
愛和性是一體的還是各獨立存在?
對於託馬斯來說,特蕾莎是「他從塗了樹脂的籃子裡抱出來,安放在自己的床榻之岸的孩子。」他「非此不可」的愛上了特蕾薩,特蕾莎的每一個哀傷的眼神,每一次撕裂的疼痛,他都能真切感受。託馬斯與特蕾莎託馬斯真正能感同身受對方的感受。這就是我們說的,相互之間能看見的愛情。可是在他的「性友情」裡,他無法改變去追逐更多女性百分之一可能的不同。他失去了醫生的職業,他對待女性仿佛是醫生對待病人的迷戀。
託馬斯,愛特蕾莎。但他不屬於她一個人。
人類尋找的最終是精神上的契合,還是僅僅是因為愛情。愛情裡很難有對等的精神平等。特雷莎一生追逐託馬斯,特蕾莎做了一個夢,託馬斯變成一隻小野兔子,她隨時可以揣在兜裡,捂在臉上,他是屬於特蕾莎一個人。
特蕾莎和託馬斯最後的日子在一個鄉村生活。託馬斯是一名優秀的醫生,他認為這職業是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作為醫生他才能找到他的價值。淪為一個卡車司機,他享受到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當你發現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便是一種極大的解脫。」託馬斯。平凡的人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中,只是一群螻蟻,託馬斯因為一篇俄狄浦斯的文章改變他的一生,從醫生到清理工人,到鄉下定居,與所有的女人脫離關係,只有特蕾莎和卡列寧。特蕾莎和託馬斯死於車禍,但是他們找到了他們的牧歌式生活,這是簡單的一生。
單純的牧歌式生活是我們嚮往的終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