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席亞洲】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白俄羅斯TSP設計局(OKB TSP SP)人員近期接受採訪時,對在今年5月的明斯克航空展上的新型9M318防空飛彈進行了介紹。
據稱9M318飛彈是為白俄羅斯新型的「山毛櫸MB」系統研製的新型防空飛彈。從其型號上也可看出9M318是「山毛櫸」系統的全新發展,此前俄羅斯在新一代「山毛櫸M3」系統配套的是金剛石設計局的9M317ME飛彈。
9M318飛彈
中國紅旗-16B飛彈,相比紅旗-16A加長了一段彈體,9M318的彈體長度與紅旗-16B相似
據稱,9M318飛彈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了主動雷達引導頭(俄羅斯版的「山毛櫸」系列均採用半主動引導),最大射程擴大到70公裡,最小射程3公裡,可攻擊飛行高度15米-25000米的目標,目標最大速度1350米/秒(比9M38和9M317更高,可以攔截戰術彈道飛彈),飛彈重量815公斤(比俄羅斯9M317增加了約100公斤重量),可以攻擊雷達反射截面積小於0.1米的目標。
該飛彈在MILEX 2019(明斯克航展)上首次展示,可以使用「山毛櫸」、「山毛櫸M1」、「山毛櫸M2"系統兼容發射,當然該飛彈主要配用於白俄羅斯新研製的「山毛櫸MB」系統,據介紹,該系統是白俄羅斯全新設計的「山毛櫸」飛彈系統,可以兼容舊式「山毛櫸」系列的9M38\9M317系列飛彈和新的9M318飛彈,白俄羅斯同期還推出了9M38MB和9M38MB1兩種改進型舊式「山毛櫸」飛彈,這兩種飛彈比全新的9M318成本上要低廉很多,而其性能可以接近於俄羅斯9M317系列的水平。
蘇聯9K37「山毛櫸」飛彈系統從上世紀70年代列裝部隊後,一直是蘇\俄軍隊最重要的陸軍野戰中程防空系統,其繼承前代「立方體」(SA-6)系統(曾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大出風頭,擊落了大量以色列飛機)的定位,為前線部隊提供防空掩護,攔截各種來襲空中目標。
俄羅斯「山毛櫸M3」系統採用了9M317ME飛彈,俄羅斯堅持在自己的「山毛櫸」系列發射車上採用履帶式底盤,而白俄羅斯則發揮本國特色,採用8*8重型卡車底盤
該飛彈也得到了俄羅斯海軍的應用
中國隨第二批「現代」級,引進了一批9M317飛彈
但大部分飛彈還是較老式的9M38
其第一代飛彈為9M38,該飛彈也為蘇聯海軍採用,主要裝備在「現代」級飛彈驅逐艦上,中國隨著「現代」級驅逐艦也引進了此型飛彈。
後來中國又在引進第二批「現代」級的時候引進了90年代全新研製的9M317飛彈,也就是「施基利」。9M317飛彈的外形特點是飛彈的彈體直徑相比9M37減小,相應的彈翼更寬,但也更短。到了2015年,俄羅斯又展示了在9M317基礎上,取消彈翼,提高飛彈緊湊型的9M317ME飛彈,該飛彈也裝備在了俄羅斯11356M型護衛艦上,而其陸軍版則是「山毛櫸M3」系統,該系統採用了新型的雷達電子設備,據稱可以同時攻擊36個目標。
中國隨「現代」級引進「施基利」系統後,對該系列飛彈也很感興趣。由航天八院主導,研製了海軍型紅旗-16和陸軍型紅旗-16A飛彈,這兩種飛彈的外形與9M38飛彈基本相似,但由於採用了國產的新型電子設備和雷達系統,因此作戰性能有所提高。「山毛櫸」和紅旗-16系統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電子對抗能力強,性能可靠,在解放軍海軍進行的實彈打靶中,紅旗-16和「施基利」系統在可靠性上的表現甚至要優於遠程的紅旗-9系統。
此後中國又研製出了紅旗-16B飛彈,該飛彈在紅旗-16A基礎上加長了彈體,並改為主動雷達引導,射程提高到70公裡。
從紅旗-16和俄羅斯「山毛櫸」的改進情況來看,白俄羅斯的這套「山毛櫸MB」很可能更接近於紅旗-16,由於白俄羅斯近年來和中國合作頗多,不能排除該系統是將紅旗-16和白俄羅斯自行研製的新型8*8高機動底盤以及機動式傾斜發射系統(紅旗-16全系列採用垂髮)相結合的產物。
如果是這樣,這可能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因為現代陸軍野戰防空系統對於機動性的要求比之前更高,而採用隨動發射架,展開速度更快,獨立作戰能力更強的「山毛櫸MB」或許也能為我國下一代陸軍野戰防空系統的研製提供一些啟發。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