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華興:科技引航 掌握建築領域多項「高精尖」

2021-01-14 澎湃新聞

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中核華興始終堅持科技引領與創新驅動,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現有江蘇省級技術研究中心一個,科技帶頭人50多名,專家13人,中高級科技人員1200多人。

近幾年,中核華興依託日益拓寬的業務領域,通過與外部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生產企業等單位合作,重點在新業務領域、核電和民用工程技術領域,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和重要的基礎性課題研究,如核電新堆型、LNG項目、建築工業化、建築信息化、公路工程、市政工程、節能環保工程、光伏太陽能工程、超高層建築以及核設施退役、地鐵隧道工程等關鍵施工技術研究,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精、尖」核心技術成果。

截至目前,中核華興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科研課題2項,集團公司課題4項;自主研發核心施工技術和關鍵施工工藝近百項;獲得國家授權有效專利278項(其中發明專利69項)、軟體著作26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8項,國家級與省級工法89項,主編國標、行標45項。獲得各種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300餘項。

核島雙層安全殼施工技術一路領跑

雙層安全殼是目前國際第三代核電站先進技術,針對雙層安全殼結構特點,研發人員研究出先鋼襯裡、再內殼混凝土、後外殼混凝土的科學工藝,該工藝是核電站雙層安全殼的施工標準。

為解決核島筏基大體積混凝土和安全殼高強高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難題,中核華興形成了核島工程高性能防輻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和標準,有效解決了施工難題,保證了輻射混凝土的屏蔽性能。

核電鋼襯裡施工「首吃螃蟹」

安全殼鋼襯裡是核電站事故狀態下防止核洩漏的關鍵屏障,其焊縫要求100%射線檢測和零洩漏缺陷。以往鋼襯裡施工採用單塊鋼板現場拼裝、手工電弧焊焊接的施工方式,存在工效低、周期長、安全作業風險大、焊接質量高度依賴焊工水平、焊縫一次合格率較低、後期返修率高等難題。

引入模塊化施工理念,實現鋼襯裡模塊化施工。中核華興在國內核電站鋼襯裡施工領域首次引入模塊化施工理念,並成功實現鋼襯裡模塊化整體吊裝,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現場分片安裝施工方法,相比傳統工藝縮短了35%工期,降低了高空作業風險,提高了施工質量。該施工工藝獲得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金獎。

研發設備和工裝,解決模塊工廠標準化製作難題。公司科研人員研製出鋼襯裡壁板和穹頂板一次輥壓成型設備和工藝,並通過預張應力變形控制技術進行鋼襯裡模塊的成型和組焊,解決了鋼襯裡模塊工廠標準化製作難題,形成了鋼襯裡壁板標準製造工藝。發明並應用「弧長之差參照角度值線性分配方法」,實現了模塊化吊裝前後貫穿件套管、錨固板的精確定位;開發出模塊預拼裝及整體吊裝精度控制等先進技術,並利用自主設計的工裝進行吊裝,使鋼襯裡安裝精度由±50毫米提高到±25毫米內。

開發自動焊接方法,改進鋼襯裡現場焊接工藝。研發人員開發出有利於鋼襯裡密封性的高能鎢極脈衝雙氣流保護氬弧自動焊接方法,改進了鋼襯裡的現場焊接工藝,使現場焊縫一次合格率由90%提高到98%以上,減少了對焊工技能的高度依賴,有效提高了焊接的質量穩定性和施工效率。施工過程中,受鋼襯裡模塊化施工技術啟發,公司在「華龍一號」項目首創提出並實現了堆腔水池模塊化施工設計,創新地設計出堆腔模塊化施工的「分體組裝式」工裝,滿足了堆腔水池模塊化施工全周期變形控制要求。

核電大噸位預應力施工技術實現國產化

核電站安全殼預應力束布置複雜,垂直向呈倒U型或Г型,水平呈360°包角環型布置,預加張拉力噸位大,質量要求嚴、技術指標高,該領域曾存在國外的技術壁壘。

公司科研人員在研究國外先進設備的基礎上,自主研製出成套設備並成功應用,擺脫了對國外設備的依賴。

公司科研人員在國內外無施工先例的情況下,自主研發大噸位預應力鋼絞線編束工藝等應力張拉等專利技術,實現了一次性高效完成鋼絞線與錨固塊的同步穿束和安裝,避免了鋼鉸線出現斷裂和鬆弛的現象;研發出預應力束張拉數據自動化採集系統,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度。

中核華興開發出適合安全殼複雜形態預應力管道的觸變漿體加真空輔助的一次灌漿工藝、減少預應力漿體泌水的製漿方法及增強預應力孔道密實度的灌漿方法等專利技術,提高了灌漿效率,保證了灌漿密實度,降低了預應力長期應力損失。

目前,公司在安全殼大噸位預應力整體穿束和等應力張拉技術等方面已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核電站大噸位預應力施工工法》、《核電站倒U型預應力鋼束整體穿索施工工法》獲批為國家級工法;相關施工工藝形成核能行業標準。

核電特種設備制安技術不斷創新

公司擁有核電、石化等行業設備製造、安裝的專業隊伍,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技術儲備豐富,並能不斷創新,超越自我,邁上新臺階。如核電站堆腔水閘門製造技術從無到有,承擔了20餘個機組的堆腔水閘門製作安裝,特別是海陽AP1000、福清「華龍一號」堆型的水閘門與其他堆型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通過優化創新,中核華興圓滿地完成了新型閘門的製造任務。同時在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實現了反應堆堆坑門製造及其材料的百分之百國產化轉化;2016年製造安裝核電站三廢項目活性炭滯留裝置、蒸發裝置、脫氣裝置三個設備模塊和高溫氣冷堆反吹過濾器設備製造業務,擺脫了同類產品不能在中國境內製造的困境。2018年首次製造核電站BOP廠房制氯站兩個商用核電設備模塊,經鑑定,該設備質量可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展示了公司的高超技術和責任擔當。

鋼筋加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公司已經掌握BIM、BIM+網際網路、BIM+物聯網、BIM+項目管理等在核電鋼筋業務中的應用,並實現了鋼筋的自動化加工。目前公司已經在精細化管理平臺中實施各項目部料單錄入、審批、排產、加工、入庫、配送、結算等全業務流程的精細化管理。通過研究與實踐、開發建模工具,公司已經實現快速建立符合施工細度的鋼筋三維模型,並自動輸出鋼筋深化設計布置圖、鋼筋料單及數位化鋼筋信息。公司還實現生成KRB(美國鋼筋設備生產廠家)等設備可直接識別並進行加工的二維碼、批量料單文本,開發了鋼筋斷料優化程序及斷料優化方案,實現了鋼筋的自動化、智能化與精細化剪切。通過對BIM模型數據的批量加工和處理,公司還實現了市面自動化彎折設備識別的二維碼及數據流信息用於進行鋼筋的自動化彎折及剪切、套絲工作。該項技術已經在中核華興紅沿河項目與霞浦項目部應用。

超高層施工技術不斷登攀

近年來中核華興超高層建築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先後承建了如上海漕河涇開發區辦公樓、重慶英利國際廣場B標段、南京金鷹三期(高度220米,地下五層逆作)、南京蘇寧電器廣場、南京金融城二期、深圳珠海卓凡中心、廣州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高度260米)、浙江台州天盛中心(高度近300米)、甘肅蘭州盛達金融中心(高度220米)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超高層住宅、酒店、商業辦公項目。

結合超高層工程施工特點,公司科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與創新,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現有相關專利技術110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公司已熟練掌握逆作法施工技術、大型深基坑鋼筋砼環撐爆破拆除技術、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複雜環境和軟弱地基處理技術、核心筒液壓爬模技術、砼超高泵送技術、大懸挑平臺結構施工技術、鋼結構高空變軌滑移施工技術等技術,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廣州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是全國首例交通樞紐綜合體(TOD),東西塔樓之間設計有橫跨城際鐵路的大跨度鋼結構連廊裙樓。因下方同步施工高架橋墩柱和軌道梁,條件不允許佔用下方場地施工。經過與專業隊伍共同攻堅克難,中核華興成功實施2050噸52.5米跨度、五層鋼結構連廊高空變軌滑移施工。

工業民用基礎設施領域業績斐然

公司承建的陝西韓城市太史大街西延橋梁建設項目在國內首創了「臥式拼裝,整體豎轉」主塔施工方式,通過豎向提升和水平牽引裝置的同步配合,利用計算機控制液壓同步提升系統的方法,經過77小時連續施工,順利實現了超大噸位拱形鋼索塔(橋梁主塔高117.5米,索塔提升重量達2100噸)豎轉安裝,為韓城市新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公司在建築工業化方面技術儲備較早,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公司在國內核電和海外新加坡的業務就開始涉及裝配式建築。「十三五」期間公司開始大力發展國內裝配式項目,開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科研課題,研究行業規範標準、優化構件分塊設計,確定構件安裝流程、試驗檢測鋼筋接頭灌漿質量,嚴格控制細部防水節點施工質量。後臺有力的技術支持、現場良好的施工質量為公司贏得了大片的市場。如今公司裝配式項目,遍布廣東、上海、江蘇、安徽、福建、天津等地區。深圳寶荷欣苑項目預製率24.52%,裝配式率60.83%,對於預製實心板、預製陽臺隔牆板、預製夾心保溫外牆板,項目部因地制宜開展了現場「遊牧式」預製技術、鋁合金模板體系的良好實踐,同時通過技術認定、BIM技術模擬場布和安裝,提前發現並解決各種安裝問題,為項目平均6天/層提供了保障,榮獲深圳市裝配式樣板工程。

作者:陳清華陳靜

在看

相關焦點

  • 中核華興聯合東南大學共建智慧建造研發中心和試驗基地
    他指出,科技創新加速產業融合,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影響建築行業的發展,智能建造已成為行業新風口、大趨勢。作為「建築業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者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近年來中核華興持續加大智能化技術領域探索,積極拓展外部合作交流,在解決建築行業低效率、高汙染、高能耗等方面邁出了步伐。
  • 褚錦鋒帶隊赴中核華興建設有限公司考察並座談交流
    中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團旗下的一家建築業全產業鏈企業,中國建築業競爭力百強、江蘇省建築業綜合實力十強企業,具有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的雙特級資質,是一家集研發、投資
  • 中核華興與東南大學共建 智慧建造聯合研發中心
    5月17日,「東南大學-中核華興智慧建造聯合研發中心」與「東南大學就業實習實踐基地」籤約揭牌儀式在中核華興南京總部舉行。一直以來,中核華興與東南大學有著深厚的合作,曾一同參與了「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建造2035戰略研究》子課題、BIM輕量化引擎項目等。
  • 做強團支部,看「中核華興」樣本!
    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華興」)從嚴抓團支部、嚴抓團幹、嚴抓團員三個維度,構建全方位從嚴治團工作機制推動支部改革,努力使基層真正強起來。使團幹部更像團幹部團幹部是共青團工作的「領頭雁」。
  • 中核華興:堅守責任擔當「核」力脫貧攻堅
    三官廟村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是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華興」)對口幫扶的貧困村。一年前,正是通過中核華興勞動力就業幫扶,化冬民從一名普通村民成長為核電產業工人。在豐縣吳莊村,中核華興先後投資建設了4400平方米的鋼結構標準廠房和1800平方米的農產品交易大棚,組織村民成立農機合作社,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餘萬元。
  • 偽造十名報考人員體檢報告,中核華興被國家核安全局通報批評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家核安全局發布《關於給予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通報批評的函》稱,2020年9月,國家核安全局在審查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中核華興)無損檢驗人員資格考試報名材料時發現,中核華興10名報考人員的體檢報告高度相似。
  • 重磅人事 | 中核集團確定11人領導班子「大名單」:5人來自中核建
    2017年7月,餘劍鋒接替年屆退休的馮士棟,出任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18年調任中核集團總經理。  中核集團和中國核建集團是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十大軍工集團的重要兩家,也曾同屬一家公司——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下稱「中核總」)。1999年,中核總被解散,後分為中核集團和中國核建集團,其中,中核集團接管了中核總大部分產業。
  • 審計署:中核建設集團額外發放職工補貼4261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定,審計署2013年對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建設集團)2012 年度財務收支進行了審計,重點審計了中核建設集團總部及所屬中國核工業第二二建設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和中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中核二二、中核二三、中核中原、中核華興和中核投資)等7家企業,對有關事項進行了延伸審計
  • 獨家| 中核建劃轉進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或保持不變
    「名義上是合併重組,實際上是中核建集團無償劃轉進中核集團,劃轉後統一稱作中國核工業集團,中核建集團不再保留獨立法人。上市公司不參與重組,保持獨立性。」對此,中核建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有關合併的事宜由中核集團新聞發言人回應。」而中核集團新聞辦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仍以兩會期間董事長的回答為口徑,我們也在等待進一步消息。」
  • 中核高能攜手德國3D列印設備龍頭企業——開創3D列印領域中國智造...
    2019年6月,中核高能(天津)裝備有限公司與德國琛維3D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當前,根據3D印表機類型的市場細分數據,工業級3D印表機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80%,幾乎支撐了整個行業的銷售收入,未來工業級3D列印設備將是行業收入增長的主力軍。
  • 2019北京科博會開幕 聚焦高精尖產業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表示,科博會作為科技產業界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已經走過了不平凡的21年,展現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見證了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光輝歷程,可以說,科博會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推動國際貿易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 第七屆華興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會:探路新動能
    中訪網訊 10月31日,第七屆華興資本醫療與生命科技領袖峰會在上海舉行。本屆峰會迎來了超過500位全球醫療與生命科技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企業CEO和投資人參與。2019年對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新經濟和資本市場,註定是至關重要、極具挑戰的一年。華興資本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包凡在會上分享了華興在中國新經濟市場觀察到的求新與變革機遇。
  • 從清華到中核 同方股份的科技實業報國之路
    來源:中核集團全球視野下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而國內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科技創新愈發成為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3月以來,由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海關研發攻關的「公共防疫隔離單元」在廈門高崎機場投入使用。
  • 看中核集團的圖強之路
    構建先進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其出發點在於站在全球視野和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全局謀劃和推動核科技創新,提升我國核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核工業發展的自主權,搶佔核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從而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而這一關鍵核心力量就在於構成核科技創新鏈的國內涉核科研院所。
  • 奮進中核人丨核八所第七研究室:三十年精益求精 匠心打造專屬材料
    今年1月15日,恰逢中核集團成立65周年之際,第七研究室榮獲集團公司「奮進中核人」稱號,這是對一代又一代第七研究室科研人員的莫大鼓舞和最大肯定。艱難起步,銳意進取創先河第七研究室成立之初,在材料成型這一領域完全空白,第一個成型設備是通過改造老式的球磨機,用手工方式製作出來的。
  • 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名單出爐 中核集團三單位榜上有名
    ,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稱號。中核華興近年來,中核華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全總關於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嚴格執行國家及江蘇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把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與職代會制度、領導班子建設、企業改革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在促進公司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同時
  • 787001華興源創怎麼樣 華興源創影子股有哪些?
    據報導,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6月27日申購,股票簡稱為華興源創,股票代碼為688001,申購代碼為787001。那麼,787001華興源創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華興源創的相關內容吧。
  • 中核集團: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美國籤證:為什麼到美國學習或研究高精尖技術領域不容易獲得籤證
    這件事涉及了高精尖技術領域,我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近年來到美國讀博士或交流訪學,就讀或研究的領域涉及高精尖技術專業為什麼不容易獲得籤證?首先這裡涉及到政治關係、國家利益,彼此所處的立場不同。還有文化差異和適用的法律不同。但是在說謊這個問題上,我尤其要重點強調一下。在美國的法律上,說謊嚴重一點定性其實就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