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作詞是很難的事,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當真是一點兒也不誇張。正因為難,當前輩寫出經典之作時,後生晚輩們總忍不住去模仿,希望也能得首佳作。雖然多數時候,很難超越原作,但也有例外。比如當年陸遊寫下了一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就被晚輩葉紹翁模仿出一首經典的《遊園不值》,在這首詩中葉紹翁寫出了流傳千古的經典「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而史上被模仿最多的詩人,還是要數詩王白居易,白居易的詩俗易懂,在唐宋都流傳極廣,自然也成了文人墨客爭相模仿的對象。比如他那首《花非花》中,經典名句「花非花,霧非霧」,就給了蘇軾啟發,寫下了《水龍吟》中流傳千古的名句「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另一首模仿出的經典,這次被模仿的依然是詩王白居易,模仿的不是別的詩,正是他那首小學生都會背的《草》。這首詩王的代表作,共8句,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前4句,其實後4句也是頗有意境,全詩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作於白居易16歲時,是一首應試詩,少年有才的白樂天以不凡的筆力給我們帶來了一片燒不盡的野草,這些原上草是世間最堅韌的植物,更是古道上「王孫去」的見證者。
而這首模仿之作,則是比白居易晚出生195年的宋代詞人林逋。說起來這林逋也是個怪才,他是個隱逸詩人,一生不出仕為官,也不娶妻生子,只愛與梅花和白鶴為伍,世稱「梅妻鶴子」。他模仿的這首宋詞,也是詠草,名叫《點絳唇·金谷年年》。
《點絳唇·金谷年年》
北宋. 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在這首詞中林逋同樣是借詠草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意,詞的大意是:金谷園裡年年都長出青草,春天到來時,它們長勢繁茂,卻不知它們的主人是誰?濛濛細雨中,枝頭的殘餘花兒凋落一地。在這秋日裡的長亭中,又有離別之人在依依惜別。要遠行的人已經走了,只留下這一片芳草萋萋,在這生南北東西路上生長。
在這首詩中,林逋最後一句「王孫去,萋萋無數」,正是模仿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兩處的春草都是離別的見證者,但白居易此詩秒在前四句,後四句只寫到別離,這是受到詩的局限。林逋在他的詞中,加上了最後「南北東西路」,是春草隨著行人生長,陪著他們走遍南北東西路之意,這5個字為離別平添了一分不舍之情,用得相當巧妙。
兩首經典之作,一首是詩,一首為詞,後者雖是模仿借鑑,卻也懂得推陳出新,都是經典。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