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尋訪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裡的「高壽」珍貴樹種

2020-09-09 南海網

尋訪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裡的「高壽」珍貴樹種——

雨林古樹育傳奇

生長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吊羅山林區的陸均松,樹齡達1500年。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於偉慧

千百年來,海南熱帶雨林裡的氤氳水汽,將連綿群山滋養得鬱鬱蔥蔥。

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其中不乏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8月底以來,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陸續走進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不時可遇見參天古樹,它們或是突破荊棘與藤蔓的束縛,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向世人展現著雨林秘境的深幽與精彩;又或是孤傲地挺直著軀幹,靜默無語地俯視著腳下的山澗、石壁,以及生靈百態,身上沉澱著歲月的印記。

雨林滋養千年古樹

在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著鳴鳳谷木棧道攀爬至半山腰處,一株懸掛銘牌為「通天樹」的參天古樹與遊客不期而遇。它樹皮斑駁,青苔爬身,原本灰褐色的樹幹已似染黑,底下交錯盤纏的樹根好比虯龍盤古根,似是在用力汲取著熱帶雨林土壤裡的營養,樹冠頂層撐起成片的翠綠,正在向世人顯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經測量,該古樹樹高至少35米,胸徑為2米,經考證樹齡已達1000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李豔朋博士介紹,這棵堪稱「尖峰嶺一絕」的「通天樹」名叫盤殼櫟,為殼鬥科常綠大喬木,它樹體較為高大,生長慢,壽命長,木材在早些年可是造船良材。更為神奇的是,軀幹看似結實的它,樹心其實已有部分空洞,從一旁的樹洞鑽進樹幹,仰頭可發現空洞已貫通樹頂,也因此得名「通天樹」。

千年古樹可不止一棵,在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著一棵樹齡已達1500年的陸均松,它屹立於吊羅山科普棧道的據高點,樹幹幾乎沒有明顯岔開的枝杈,向上生長了20多米後,才撐開如巨傘狀的茂密樹冠,讓人嘆為觀止。「樹幹胸徑有2米左右,整個形體很完美。」跟熱帶雨林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吊羅山林業局科研人員梁宜文說,吊羅山植物種群極為豐富,達3500多種,並產有多種優質木材,其中,陸均松就被稱為熱帶雨林的喬木王,其木材紋理通直美觀,且乾燥後不開裂,不變形,能耐腐,以前也是製作船舶及家具不可多得的上乘木材,與「見血封喉」等同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

尤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由於這棵陸均松四周較為空曠,周圍齊高的樹木寥寥無幾,該路段此前曾多次遭到雷劈,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一棵樹齡達上百年的陸均松遭雷劈枯萎,唯獨這棵長個最高,「身段」最好陸均松始終安然無恙。

高人氣「明星樹」 令人神往

相比起擁有「通天樹」的尖峰嶺,擁有千年陸均松的吊羅山,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百花嶺熱帶雨林也並未遜色,這裡擁有多棵頗具人氣且有神奇故事的「明星樹」。

踩著溼滑的棧道,一路傾聽著山泉連貫衝擊石壁的聲響,移步至百花嶺瀑布景觀的半山腰處,兩棵外形十分相似的古樹巋然不動地屹立在堅硬的石縫間,胸徑最粗處約1米,樹根底下即是已被水流衝刷得光滑的黑色石壁。百花嶺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兩棵海南樫木,樹齡都已超過百年,是百花嶺裡頗有人氣的「夫妻樹」,其中,較為粗壯且樹皮黝黑的那棵被視作「丈夫」,另外一棵枝幹略微纖細且樹皮顏色較淺的則被稱為「妻子」。多年來,任憑周邊草木枯榮,但這兩棵古樹就一直相伴不離,共榮共生。這也引得眾多遊客紛紛前來繫繩、祈願,寓意著百年好合。

在百花嶺望天閣景觀旁,一棵古樹可謂遮天蔽日,海南植物專家黃青良細數了下,該樹的枝杈及樹冠層間附生著蕨、菌類等四五十種植物,成為不少蟲鳥棲居的樂園;更為獨特的是,一條條與成年人小臂般粗的「黃金索」猶如琴弦一般,整齊地從半空中斜拉下來,一頭扎進土壤裡。黃青良介紹,這些「黃金索」學名叫海南藤芋,以氣生根攀援,是海南熱帶雨林的一大奇觀,不過,長得這麼密集也實屬罕見。略顯遺憾的是,由於該古樹軀幹及樹冠層的附生植物太多太密,其具體「身份」也讓數名植物研究專家一時難以辨認,但可推測樹齡應不少於三四百年,熱帶雨林的神秘由此可見一斑。(本報百花嶺9月8日電)

古樹名片

盤殼櫟

生長地點:尖峰嶺

樹齡:1000年

樹高:至少35米

樹幹胸徑:2米

盤殼櫟為殼鬥科常綠大喬木,它樹體較為高大,生長慢,壽命長。軀幹看似結實的它,這棵盤殼櫟樹心其實已有部分空洞,從一旁的樹洞鑽進樹幹,仰頭可發現空洞已貫通樹頂,也因此得名「通天樹」。

陸均松

生長地點:吊羅山

樹齡:1500年

樹幹胸徑:2米左右

陸均松被稱為熱帶雨林的喬木王,其木材紋理通直美觀,與「見血封喉」等同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這棵陸均松樹幹幾乎沒有明顯岔開的枝杈,向上生長了20多米後,才撐開如巨傘狀的茂密樹冠,讓人嘆為觀止。

海南樫木

生長地點:百花嶺

樹齡:超過百年

樹幹胸徑:最粗處約1米

在百花嶺瀑布景觀的半山腰處,兩棵外形十分相似的海南樫木巋然不動地屹立在堅硬的石縫間,樹根底下即是已被水流衝刷得光滑的黑色石壁,百年來,任憑周邊草木枯榮,這兩棵古樹就一直相伴不離,共榮共生,被稱為「夫妻樹」。

「無名」古樹

生長地點:百花嶺

樹齡:不少於三四百年

在百花嶺望天閣景觀旁,一棵古樹可謂遮天蔽日,枝杈及樹冠層間附生著蕨、菌類等四五十種植物。由於該古樹軀幹及樹冠層的附生植物太多太密,其具體「身份」也讓數名植物研究專家一時難以辨認。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滋養傳奇
    千百年來海南熱帶雨林裡的氤氳水汽將連綿群山滋養得鬱鬱蔥蔥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陸續走進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不時可遇見參天古樹,它們或是突破荊棘與藤蔓的束縛,肆意地往上開枝散葉,向世人展現著雨林秘境的深幽與精彩;又或是孤傲地挺直著軀幹,靜默無語地俯視著腳下的山澗、石壁,以及生靈百態,身上沉澱著歲月的印記。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幽雨林!這樣的瓊中百花嶺令人流連忘返
    7公裡處,是五指山腹地令人神往的風景區,是觀瀑覽勝尋幽消夏的絕妙去處,驅車前往百花嶺,沿盤山公路往上,飛瀑、大樹、溝谷、奇石與雨林的獨特景觀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9月2日下午,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一行來到瓊中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探幽雨林,感受自然之美,深入了解景區踐行「先保護後開發,邊開發邊保護」理念的探索之路。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蹟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蹟雨林無言寫青史■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包羅萬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向來被譽為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從鑽木取火到刀耕火種,再到開山修路、結廬興學,海南熱帶雨林源源不斷地為人類提供衣食住行的各類資源,滋養瓊島先民蹣跚前行之餘,留下大量珍貴的人文遺蹟,譜寫出一部跨越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人與自然關係史。
  • @三亞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幽雨林!這樣的瓊中百花嶺令人流連忘返
    百花嶺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營根鎮西南方7公裡處,是五指山腹地令人神往的風景區,是觀瀑覽勝尋幽消夏的絕妙去處,驅車前往百花嶺,沿盤山公路往上,飛瀑、大樹、溝谷、奇石與雨林的獨特景觀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9月2日下午,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一行來到瓊中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精準識別、實時監測、智能學習……「電子圍欄」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科技保障
    聽到一旁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記者的解釋後,吳獻麗才放下心來。當天,採訪團成員走進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樣地核心區,觸發了尖峰嶺"電子圍欄"系統的報警功能。系統在識別拍攝到的人臉時,還通過與公安系統的聯網,精準快速的彈出記者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這讓留在值班室的另一路採訪團成員直觀感受到"電子圍欄"的威力。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超百萬個植株將「立戶存檔」
    僅只是放眼總面積達2萬多公頃的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有著熱帶半落葉季雨林、熱帶常綠季雨林、熱帶山地雨林等多種植被類型,以及2000餘種維管植物。如此大基數、多種類的生態系統裡,植物究竟如何共存在一起,又會呈現出怎樣的動態變化規律?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揭牌
    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揭牌成立,這是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又一件大事,標誌著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 海南設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橫跨9市縣4400餘平方公裡這裡隱藏著海南的生態安全密碼,是「熱帶北緣生物物種基因庫」「熱帶雨林有多珍貴?僅尖峰嶺這一片,每公頃林地一年可吸收固碳2.38噸,約相當於8.8噸二氧化碳氣體,碳匯能力為全球熱帶雨林最高。」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李意德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 海南瓊中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好消息~好消息~近日海南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海南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原名百花嶺風景名勝區)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總用地規劃25平方公裡,是以百花嶺風景名勝區為核心的雨林文化旅遊區,是瓊中縣委、縣政府全域旅遊規劃的8大旅遊區之一,也是瓊中首個按5A級旅遊景區標準打造的雨林文化旅遊區。
  • 海南瓊中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遊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被批准為國家4A林學健/攝在保存著完整的原始雨林生態風貌基礎上,海南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沒有大修大建,處處以環境保護為主,開發儘量避開大樹,每遇到保護樹種,都做了移栽安排,每建一個設施,都必須層層申報,層層審批,並在景區做了一些便車便民設施,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在景區遊玩時能真真正正感受到熱帶雨林,了解熱帶雨林,愛上熱帶雨林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覆蓋全島1/7的秘境雨林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試點區範圍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昌江、東方、保亭、陵水、樂東、萬寧9個市(縣),涵蓋並連通了五指山、鸚哥嶺、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黎母山、猴獼嶺、佳西、俄賢嶺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4個國家森林公園,南高嶺、子陽、毛瑞、猴獼嶺、盤龍、阿陀嶺6個省級森林公園及毛瑞、卡法嶺、通什等國有林場。
  • 海南竟然深藏這樣一處神奇秘境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生長的菌類植物。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的板狀根。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的「絞殺現象」。(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海南坡鹿
  • 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2020年9月4日拍攝的晨曦中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和尖峰嶺天池景色。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秘百花嶺「物種基因寶庫」:百花嶺上萬物生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於偉慧「一個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熱帶雨林裡找到兩株屬於同種的樹木,簡直就是徒勞。」這是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從雨林考察歸來後,在日記中寫下的感受。之所以發出如此感慨,只因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幾乎孕育出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物種之豐富實在讓人難以分辨。
  • 守護「地球之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亮點紛呈
    不久前,記者深入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地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情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起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七分之一。
  • 從熱帶雨林到國家公園
    事實上,海南並不是全國唯一擁有熱帶雨林的省份,建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什麼落在了海南?對海南來說,又意味著什麼?目前進展如何?未來又有怎樣的規劃?帶著這些疑問,海南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七分之一。
  • 海南竟然深藏這樣一處神奇秘境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生長的菌類植物。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的板狀根。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尖峰嶺熱帶雨林裡的「絞殺現象」。(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與大熊貓等同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三亞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秘百花嶺「物種基因寶庫」:百花嶺上萬物生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於偉慧  「一個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熱帶雨林裡找到兩株屬於同種的樹木,簡直就是徒勞。」這是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從雨林考察歸來後,在日記中寫下的感受。之所以發出如此感慨,只因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幾乎孕育出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物種之豐富實在讓人難以分辨。
  • 深度遊海南 ▏這些鮮為人知的景點值得一遊
    (景區供圖)瓊中旅遊線路推薦1、百花嶺旅遊線路路線:營根鎮—朝參村—朝根村—白石嶺湖—百花嶺景區2、黎母山旅遊線路線路: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野溪溫泉、體驗黎苗美食);第二天 線路1:上午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體驗刺激的田野卡丁車、感受厚重的黎苗文化、觀看大型實景演出《檳榔•古韻》)→返程;線路2:上午神玉島旅遊度假區(飽覽湖光山色、漫步雨林棧道)→下午茶溪谷景區(感受雲上茶場,漫步恐龍谷解密侏羅紀)→返程;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