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是紹興市的地形「脊梁」,曾列中華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首。紹興市將「稽山鑑水」作為城市的生態名片,致力於精心打造、做深做足會稽山和鑑湖水的生態文章。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的《故鄉》中,有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今用來形容會稽山脈中蜿蜒的古道,再貼切不過了。在公路時代以前,村與村之間的聯繫,全靠一雙腳,於是在茫茫會稽山中出現了無數條山嶺古道。
為踐行「兩山」理念,構築美麗鄉村,發展紹興森林休閒旅遊,保護和修復會稽山古道,過去的四年間,紹興市林業局協同相關部門編制了《紹興市會稽山森林健身遊步道專項規劃》,並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全線貫通」的模式進行建設,完成412平方公裡遊步道空間布局,建成76條遊步道線路,涉及鄉鎮、街道15個,打造了一個集主線、支線和交通連接線為一體的森林健身遊步道系統,將會稽山脈的自然景觀、人文遺蹟、宗教文化、村落農莊等串聯為一體,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登高遠眺,亭中小憩。森林深處,一路的風景令人心曠神怡,徒步古道的悠然時光,仿佛從古至今走一回……
建設森林綠道
釋放民生紅利
說起古道,人們往往會想起馬致遠的那首散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然而,當你真正置身於會稽山森林古道之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溪水潺潺、茂林修竹、鳥鳴蟲啾……全無古詩詞中的蕭索之感。
在有著紹興「茶馬古道」之稱的日鑄嶺遊步道,有一段條石和鵝卵石鋪築而成的古道,見證了紹興的「茶馬文化」。每逢周末,登山愛好者們結隊而行,相約一道挑戰體力。
日鑄嶺遊步道是首條修復好的「會稽山森林健身遊步道」,舊時是一條進入會稽山腹地的交通大動脈,在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日鑄嶺遊步道同時開工的還有好幾條其他遊步道,只是每條遊步道的情況不一樣,有的項目周期更長一些。」紹興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張榮鋒說,日鑄嶺遊步道原先有部分古道的基礎,只是部分路段失修,經過修補重建,便成為了最先建好的森林遊步道。
為保護利用會稽山古道資源,挖掘森林旅遊資源,紹興市林業局結合紹興行政區域調整、會稽山古香榧群申遺成功、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等,於2014年7月編制了《紹興市會稽山森林健身遊步道規劃》,挖掘、整理會稽山原有古道山徑,結合森林防火通道建設,打造一張森林健身遊步道網。
森林步道不同於一般遊步道,沒有現行的標準可對照,紹興市林業局協同相關部門以「試點先行,逐步推開,全線貫通」的模式進行建設。2014年,秦望山步道、日鑄嶺步道、宛委山步道建設修繕工程相繼開展,打響了會稽山森林遊步道建設第一槍。至2017年末,全部完成規劃計劃要求,由最初的三條試點,到後面的遍地開花,總計76條步道進行了修建,修復新建古道步道380多公裡,投資近6000萬元。
為確保任務高質量實施,紹興市林業局加強日常督查,實行每月通報、分季交流、半年督查、年終考核,保障遊步道建設生態環保和節約集約,並專門制定了建設規範指導意見,對森林遊步道系統建設的等級、材質、植被、配套設施、步道標識和管理等進行了規範,使步道建設有章可循。通過遊步道建設,逐步梳理挖掘規劃區內主要的古道資源40餘條。
步道點多線長,維護管理難度較大,紹興市相關鄉鎮則探索開展了委託景區管理、護林員管理、村鎮保潔員管理等各種管理模式,及時總結經驗,打造更多亮點。
日鑄嶺遊步道區的平水鎮,是2014年會稽山遊步道建設啟動的首鎮。通過梳理古道、挖掘古遺等工作的開展,如同疏通了區域經絡,使周邊的村莊煥發新顏。步道建成後,日鑄嶺引入了大量遊客,平水鎮的村莊也迎來了新機遇。村民們紛紛開民宿、辦農家樂,嘗到遊步道帶來的甜頭,山村漸漸變得有人氣。遊步道建設讓山村更新持續,也讓平水鎮成功實施產業轉型,如今,平水鎮積極打造「養生小鎮」,把以生命健康產業為核心的旅遊服務業,作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扶持,讓農民增收、農村更美。
休閒健身新方式
生態旅遊新載體
一條條遊步道,延伸的不僅僅是道路的長度,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寬度和深度。
紹興城南的秦望山,因秦始皇嬴政曾登覽於此而聞名。王陽明的詩句「秦望獨出萬山雄,縈紆鳥道盤蒼空」,也道出了其雄偉之勢。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在會稽山脈北端一眾山峰中,算是最高峰。
無限風光在險峰。「對於我們住在山腳下的人來說,從小的願望就是登頂秦望山啊!」市民陳先生說,在秦望山新建步道之前,上山小道布滿荊棘,有些地方幾乎無路可走。而今,新建成的秦望山步道自成環形,全長6.8公裡。陡峭的臺階蜿蜒而上,搭建時施工難度可見一斑。
據介紹,在新闢的步道上,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有些路段用竹筒拼接而成,竹子做的板凳、垃圾桶,甚至小亭子,遇水不爛,可謂經濟又環保。
「如果全部都用石板的話,那投資要增加不少,我們還是講究經濟實用,因而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張榮鋒介紹,會稽山森林遊步道中有近十分之一為新建步道。在建設過程中,紹興市林業局以嚴格保護和恢復現有生態系統為前提,遵循再生性利用自然資源和合理投資為原則,保留森林原有的文化記憶,讓森林步道煥發出新的生命光彩,用一份天然淳樸,讓更多人領略紹興的山川綠林之美。
紹興市林業局通過「一張圖、一頁網、一本書、一個APP」,統一製作安裝標識標牌、編印《會稽山森林健身遊步道》手冊、出臺會稽山遊步道建設規範指導意見、完善提升手機APP、編掛植物知識介紹牌、印發遊步道導覽圖等,向市內外宣傳推介,提升會稽山知名度,發展森林休閒旅遊。
會稽山森林遊步道由「一環、五區、十點、三十線」組成。「一環」指的是會稽山上的主環線,最北端為越城區的宛委山,最南端為諸暨和嵊州交界處。環線上分布著「五區」,分別為宛委山遊步道區、秦望山遊步道區、峨嵋山遊步道區、古香榧林遊步道區和日鑄嶺遊步道區。而十個遊步道點如同散落在會稽山脈中的珍珠,每顆珠子發散開來,形成三十條經典步道線。
整個森林步道系統,由線串點、由點帶面,串起了紹興生態旅遊線路,既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鍛鍊身體的天然氧吧,又與紹興市環城河步道相呼應,讓紹興全域旅遊有了綠色內核,成為紹興全域旅遊的新載體。其中「紹興會稽山香榧古道」被浙江省林業廳評為「浙江省十大經典古道」,「上青古道」(日鑄嶺與陶隱嶺為主)被評為「浙江省十大風情古道」。
「市民和遊客既可以慢行在遊步道上,欣賞山水風光,也可以在山下、步道周圍運動健身,體驗慢行、慢遊、慢生活。」紹興市林業局綠化造林處處長王建江說,三十條遊步路線各有千秋,將休閒健身與生態旅遊有機地整合起來,賦予了古越紹興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來源: 浙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