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踏板翻越海拔4878米崑崙山口~摩旅西藏青海第26天

2020-09-07 Tommy遊祖國

早上7:00起床,當時沒有早餐,我們就吃了點乾糧,從五道梁出發,經過西大灘,在西大灘吃的中餐,兩旁的雪山很漂亮,一路草地,兩旁有很多風力發電,再到雪山。翻越崑崙山,海拔4878米,這對我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一直前進到格爾木,但是沒有打算看看格爾木,所以沒有在格爾木修整,一直往前騎行到大格勒鄉住下。因為到達大格勒鄉還早,所以當地的住宿的老闆叫我們到外面去走一下,我們看到了很多枸杞。大格勒鄉種了很多枸杞,我們採摘了幾顆,嘗了一下,很甜的。109國道實際上比318國道好騎多了。






















侖山口位於青海西南部,崑崙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160公裡處,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關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稱「崑崙山埡口」。

崑崙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古人尊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因而有「國山之母」的美稱,藏語稱「阿瑪尼木佔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崑崙,氣勢磅礴,四季寒冬,銀裝素裹,群山連綿,萬仞雲霄。登臨山口,巍巍崑崙的千峰萬壑如同披著銀灰色鎧甲的群群奔馬,隨著風起雲湧,滾滾向前。

騎行:370公裡

費用:早5元,中26元,晚25元

加油:36元

住宿:30元

天氣:晴朗

相關焦點

  • 老沙蘭姨床車自駕遊西藏,第五天「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
    7月30日天氣晴出行的第五天,今天計劃從雁石坪啟程,翻越唐古拉山口到達那曲,因為今天要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早早啟程,想一路邊走邊慢慢欣賞高原的美景,109國道並沒有我們預計的那樣冷清,沿途特別多的大貨車和自駕遊的車輛穿梭不斷,西藏使109線變得如此紅火,儘管這條進藏路也不是那麼好走
  • 一家四口開著房車為了翻越崑崙山口,做了詳細的計劃
    西王母瑤池對於我們的旅行算是一個較大的驚喜,除了自然風光非常美麗之外,其4300的海拔高度剛好滿足我們一家進行適應性遊覽,利用一整天時間,從3700多的無極龍鳳宮到4300多的西王母瑤池,遊覽完畢再返回無極龍鳳宮,一家人沒有任何不適,看來接下來我們完全可以去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崑崙山口了。
  • 一家四口開著房車為了翻越崑崙山口,做了詳細的計劃
    ,利用一整天時間,從3700多的無極龍鳳宮到4300多的西王母瑤池,遊覽完畢再返回無極龍鳳宮,一家人沒有任何不適,看來接下來我們完全可以去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崑崙山口了。3000的南山口,第二天在3500的崑崙聖泉邊,第三天在不到3800的無極龍鳳宮,第四天視情在4000多的西大灘或者直接翻山。
  • 攝影遊記「我要去西藏」之廿三:翻越唐古拉山 穿行可可西裡
    在拉薩遊覽數日後,又沿青藏線遊覽那木措,翻越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裡,經格爾木穿行柴達木盆地,遊茶卡鹽湖、宿青海湖。在西寧休整後,又南下穿越青海東南部,經甘南郎木寺進入諾爾蓋草原,遊花湖溼地,到川主寺後折向九寨溝。後又經成都到達重慶,雨中遊三峽,經宜昌回到洛陽,總計20天。】
  • 全程高速跑600公裡到家~小踏板摩旅西藏第36天,完美收官!
    完成了這一次36天的摩旅西藏,青海的全程,摩旅最大的勝利就是安全到家。因為要趕路,所以中間沒有照多少照片,在高速上也沒有風景。中途經過五強溪國家地溼地公園。這裡有一個觀景臺,我停在那裡休息,很多開車的自駕遊的都稱讚我了不起。
  • 自駕、摩旅、自行車遊西藏青海究竟需要準備什麼?
    2015年,為了給自己過一個特別的50歲生日,我用騎女式摩託車窮遊西藏青海作為對自己的一種考驗和獎勵。因為,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做不成了。我是2014年暑假開始做計劃、定路線、找摩旅遊搭檔、準備一些用品,並開始做老婆的思想工作,希望得到她的支持與理解。在長期做思想工作下,老婆開始鬆口並勉強同意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大膽地準備了。
  • 翻越生命禁區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風雪交加,天然界山神秘莫測
    唐古拉山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北部與青海省邊境處,東段為西藏與青海的界山,是兩省的天然分界線,埡口海拔為5231米,山脈高度在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我是夏天來到唐古拉山的,可這裡哪有分明的四季?夏天身處冰天雪地完全不是夢想!
  • 摩旅西藏不完全指南
    將來隨著西藏旅遊業的不斷開發,人為的景點將越來越多,那些原生態的高原美景會逐步的被汙染,那原本淳樸的民風將會逐漸被利慾薰心所代替,到那時在去西藏旅遊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建議儘可能早點進藏是你正確的選擇。摩旅的意義有很多,見多了風景之後,更多的是人文,在那裡您可以遇見許多酷愛摩旅的一群人。
  • 我的西藏遊記第十三天,青藏線體驗,崑崙山口,大雪紛飛
    夜宿沱沱河鎮7月20日,西藏行第十三天。凌晨5點到沱沱河鎮,在一個加油站旁停車休息。7點,下車吃早飯,在車上蜷窩了一整夜,下車後,跟一群討債的農民工似的。細雨絲絲,天氣很冷,穿著厚衣服,仍覺手腳僵硬。查了下海拔,4600米,頭稍暈,但未必是高海拔的原因,與睡眠不足有關係。旁邊有一家溫暖的小餐館,熱乎乎的早飯進肚,暖意漸漸從腳尖滲透到指尖。沱沱河鎮,這個看似普通的小鎮,其實大有來頭。
  • 西藏巔峰之旅(之二十一)——翻越米拉山口
    (第14天) 巴松措--米拉山--思金拉措--拉薩一座大山,山口海拔達到了5013米,一面寒冷乾燥、荒山禿嶺,一面溫暖潮溼、植被茂盛。站在山口,山風勁吹,雪山犛牛昂首挺立,藍天白雲下,五彩經幡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連地接天,將藏民們虔誠的願望傳達上蒼神靈。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翻越的米拉山口。
  • 騎一輛小踏板去珠峰大本營,這個河南退休阿姨單人摩旅西藏,牛
    旅行的交通方式,最常見的是飛機、火車、大巴、自駕,再小眾一點比如騎行、徒步、搭車、摩旅。而這之中,摩旅可說是比較自在的方式,比汽車慢,卻可以近距離欣賞沿途風景;比騎行快,又不會一天只能走一百來公裡。開心smile,河南洛陽人,愛摩旅愛到了骨子裡,像她說的:一年365天有大半年在外面,除了冬季不能騎摩託,會選擇背包旅行,其他大部分時間都選擇了摩旅。
  • 海拔4768米!「2019全國網媒看青海」採訪團來到這裡……
    「壯麗70年·奮鬥新青海」2019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看青海採訪團在崑崙山口瞻仰傑桑·索南達傑雕塑。在行駛了160公裡,4小時後,採訪團到達了海拔4768米的崑崙山口。站在此處,東西崑侖盡收眼底。往東看,在靜寂的萬古雪野中,玉虛峰孤兀雄起,勢壓萬山。流淌的崑崙河水。青藏公路、青藏鐵路遙望著崑崙山的雪。 高原的8月,本是花開最美的季節,但崑崙山口依舊寒風呼嘯,氣溫直逼零度。
  • 河南一退休老阿姨,騎「小踏板」到西藏珠峰,中途曾遇到狼
    而後,她又繼續西行,沿219國道新藏線行進,經過阿里地區、岡仁波齊、古格王朝……恐怕誰也不會想到,一輛「小踏板」騎行西藏時,行駛的不是最好走的318川藏南線,而是路況更加險峻的317川藏北線。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輛小踏板竟然能夠騎行生存環境惡劣、世界上海拔最高的219國道新藏線。
  • 青海深度遊第5天
    第五天26從格爾木出發,沿著格爾木河和青藏鐵路線一直向拉薩方向挺進,開車一小時後映入眼帘的是群山連錦的崑崙山,高入雲端的雪山山頂積雪常年不化,山體大都是風化的土灰色,有的山也呈蘭色或白色,山石的波紋形狀千姿百態,山坡上只有貼在地面的紅色低矮植物,不見一棵樹木,雖沒呈現青山綠水,但她的雄偉同樣震憾人心,她是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之間,延伸青海境內,全長2500公裡,平均海拔5500
  • 在崑崙山口(原創)
    從格爾木出發到崑崙山口雖然僅僅158公裡路程,海拔高度卻由2800米急驟上升到海拔4726米。從地理意義上講,崑崙山口是青藏公路的一處重要的隘口,是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必經之路。舍此,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很難逾越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的崑崙山脈。崑崙山群山連綿,千峰萬壑,這在前往崑崙山口的路上就能感受的到。
  • 黃石自駕西藏13天:傳說的唐古拉山與可可西裡無人區真的很可怕嗎
    第十三天,我們由那曲前往格爾木,穿越可可西裡無人區,這也是我們行程中最遠的一天,因此我們早上5點鐘就出發了。碼錶實測全程830.5公裡,格爾木酒店的海拔是2821米,沿途經過的唐古拉山最高海拔是5241.6米,今天爬升了3248米,由今晚開始,海拔在慢慢下降。
  • 青海湖看日出~小踏板摩旅西藏青海第28天
    早上6:00起床到青海湖邊看日出,真的是很漂亮。黑馬河看青海湖的日出是絕佳的地點。日出歸來以後返回蒙古包,收拾行李吃早餐。早餐後我們沿著青海湖邊的公路一直慢慢的行走,邊走邊玩,賞油菜花。後來我們到二郎劍景區看青海湖。青海湖太美了,青海湖的油菜也美。
  •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即將成為歷史的美景
    米拉山口,即翻越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處拉薩市和林芝市的分界線上。目前,它是川藏線318國道的必經之地。這裡是拉薩至林芝旅遊線上的最高點。老公說拍張照片吧,我任何感覺沒有,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經站在了海拔5013米的高處。除了渾身輕飄飄,無論景色多美、多壯觀,都難以入眼。第二次經過米拉山口,是從林芝返回拉薩時。那天,我的高原反應在藥物的作用下緩解了許多。
  • 威馬尋源旅行日記DAY13:翻越唐古拉山口,遇見沱沱河
    威馬尋源旅行日記DAY13:翻越唐古拉山口,遇見沱沱河!從安多出發,威馬尋源車隊沿天路109國道繼續前行,今天的目標是前往長江源頭沱沱河,而最令人激動的則是途中我們要穿越唐古拉山口,是自駕遊愛好者口中的聖地。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們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