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明的建構與城市發展——晚清民國時期的天津與華北

2020-12-17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王先明(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近代以來,天津經歷了歷史性變化。自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埠後,天津開始進入迅速發展期與新舊轉型期。「津埠本通商口岸,垂四十年,習于洋情,商賈工作強半資商埠。」作為漕運之總匯、國防之要塞、京師之屏藩,天津實居形勝勢要之區位,其財富積聚也令人稱道:「天津為北洋最繁富之區,初有小揚州之名,近則曰小上海矣」。

  洋務新政打造近代工業體系

  伴隨著洋務新政的實施,以軍事工業製造為基礎,近代化的工業製造體系初步形成。天津的近代化進程與清政府的軍事工業發展密切關聯,天津機器局以及西局子和東局子、大沽船廠、軍械所、武備學堂等奠定了其近代化的根基。機器局作為天津最大的近代工業企業,「它所聚集的工人數量和先進的設施,是天津此後多年再也沒有見到過的」。以天津機器局為基礎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其北洋製造之精華地位,也由此推動天津成為華北近代工業之中心,第一代產業工人和技術骨幹以及圍繞工業製造的近代文明要素日見豐富。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天津軍事製造工業被摧毀,其近代化發展開始轉向民生領域。周學熙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創辦了北洋實業,「注重於普通生業,為人民廣闢謀生之途徑」,使無業或失業者「皆得憑自力以謀生活」成為地方社會建設的「拔本之計」。1901年到1905年新政期間,「一時大興工藝蔚然成風,直隸省成為全國搞新政最活躍的省,社會上稱之為北洋實業」。周學熙提出,設立直隸工藝總局為表率,「將來工場遍立,製造日精,自然戶鮮遊閒,民多樂利,不特隱患可消,且以立富強之根本矣」。北洋實業由此開始。

  1900年前,中國人投資的近代工業有4家,機器磨坊、自來火公司、北洋硝皮廠、天津織呢廠。之後,直隸工藝總局所辦工業學堂附設一座實習工廠,作為「大興工藝」的示範廠,完全是日用品製造的輕工業。五年之內,直隸工藝總局直接創辦的大型工廠3座,官督商辦和官助商辦4座,民立工場11處。全省府廳州縣各種工廠65處。直隸工藝總局和考工廠的創建和推廣,造成「一時風氣丕變,人人思奮,頗有明治維新之象」。

  1900年義和團事件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也是天津歷史發生重大轉向的節點。「庚子以後,北洋為新政權輿之地,各行省鹹派員考察,藉為取法之資。」

  城市文明內涵的近代轉向

  1901年到1905年新政期間,天津民用工業迅速發展,天津的近代化進程發生新的轉向,城市風貌和文明內涵也隨之有所轉變。

  天津民眾的日常生活被納入現代化市政建設範疇。一個顯著的變革是都統衙門成立後就設立衛生處,把衛生問題納入城市日常生活管理範疇;而且「在將天津(非租界地區)交還清政府之前,都統衙門要求中國地方當局設立兩個新的城市管理機構:設巡警局以維持治安設衛生局以控制傳染病的發生」。這一變化導致的結果是「20世紀初期的天津人已經將衛生近代化與公共空間和公共責任的新觀念聯繫在一起」,促使天津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發生歷史性變化,深刻地改變了天津人的日常生活。

  1901年,英商瑞記洋行經理德國人巴貝和丹麥人林德,以及買辦黃玉堃、陳協中、孫仲英等,向直隸總督李鴻章申請天津市自來水的專利,獲得批准。1902年組織華洋商股合辦自來水公司,到1905年,水廠每24小時內可以供應一百萬加侖。在管理體制上,形成「華洋共治」模式,中國股東一直多於外國股東。這幾乎是天津外資企業的一個特徵。與此相伴生的是「天津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商業、工業以及服務業機構」。這些日常生活領域中的新變化從深層結構上改變著津城的品性。

  津邑紳商觀念大變,務求廣設學堂,開通民智。「公私各方,協辦並舉,一時興學之風,有如雨後春筍。」從1901年天津府中學堂始,各種小學堂、中學堂、男女學堂等相繼創立,十年間大約創設了147所各種類型的學堂。新學堂不僅層次完整,「而且門類齊全,在高等學堂和中等學堂中,有工業、農業、醫學、軍事、法政、外語、師範、文學等等,還有各省旅津的客籍學堂」。此外,以「開民智」為導向的通俗報刊(《天津商報》《竹園白話報》《天津白話報》《社會白話報》《北洋畫報》《醒俗畫報》等)競相創辦,推動並見證了津城百姓生活與觀念的歷史性變化。

  近代文明要素孕育新的城市發展模式

  從晚清洋務新政經清末新政,直至民國時期,在劇烈動蕩的大變局中,天津發生著歷史性變化。她以近代文明要素為基礎建構了一個新的城市模式,奠定了文明轉型發展的區位優勢,在華北乃至全國都具有引領性和示範性意義:

  其一,構建了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當時天津與青島共佔全國工廠數的52%、工人數的70.5%、資本額的76%,佔生產淨值的比重高達88%;作為重要港口城市的天津,外貿出口尤其是重要農畜產品(皮毛、棉草帽辮等)的出口量均佔全國首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棉花出口,天津口岸佔到全國半數以上。「黃河全域及漠南各省之貨物,靡不聚散於此,遂為華北商務之中心。」1932年,本國銀行資本總額佔到全國銀行總額的12.69%,從而奠定了天津北方最大金融中心的地位。由此形成了以天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經濟區。

  其二,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現代新學體系。從洋務時期的北洋電報學堂、北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學堂,到清末新政時期的北洋工藝學堂、北洋女醫學堂、北洋法政學堂、北洋女子公學等等,實現了新學取代舊學的時代轉型。特別是北洋女醫學堂,作為中國最早公辦護士學校,由中國第一位留美女學生金韻梅(亦稱金雅梅)任堂長(校長)兼總教習。其在中國護理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貢獻非凡,實開中國公辦護理教育先河。學堂招收的學生除直隸地區外,還有來自廣東、江浙等地的女子,首屆畢業生中有七人進入北洋女醫局工作。在近代社會轉型期間,女醫學堂推動「中國女性走出閨門,投身職業教育……本身就體現了婦女作為人的近代化的進程」。

  其三,構建了具有影響力的近代傳媒體系。《北洋官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產生重要影響的政府官報,1902年12月底創刊於天津。近代新聞史學家戈公振先生言:「北洋官報之刊行,以為鼓吹直隸新政之機關。」一語道破了《北洋官報》創辦的時代背景與目的。此外如《北洋周刊》,於1927年6月在天津創刊,由天津國立北洋大學學生自治會編輯並出版發行,開闢了校報史上的新紀元。還有創刊於1926年7月7日的《北洋畫報》,當時在中國傳媒界被稱為「北方巨擘」。

  自晚清洋務新政以來,基於北洋工業之創建,天津近代文明要素孕育成長,駸駸日上而為華北地域之首區。社會出現的種種變革,使得天津的經濟、社會以及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出現了新的局面。天津近代文明要素的形成與構建的歷史,以及由此積澱的現代化要素,對於今天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也可提供彌足珍貴的歷史借鑑。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22日 11版)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集刊擷英|樊如森:近代以來華北城市關係演變與經濟中心定位問題
    代表性成果如羅澍偉主編《近代天津城市史》、王守中、郭大松著《近代山東城市變遷史》、張利民著《華北城市經濟近代化研究》、王雲著《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變遷》等著作,分別探討了華北城市的近代發展歷程、網絡體系演變及其社會影響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 「城市的歷史人類學」:探索華北城市
    城市史已經有深厚的研究基礎,我們更希望以歷史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待城市。在以往的城市史研究當中,上海一直被學者們視為中國近代發展的一個典型個例。但透過去年的考察之後發現,上海其實是一個近代中國城市發展的特例。那麼我們應該要去看不同類型的城市,去探索他們發展的模式。近代以來,中國城市的發展有幾個至關重要的元素,一是交通線的改變,特別是鐵路的興建;二是以煤礦為代表的重工業和技術的發展。
  •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在京發布 尋找遺失的文化印記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2017年8月12日下午的北京,雨後初晴,在什剎海書院,中國畫報出版社舉行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新書發布暨專家研討會。會上,《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的主編張明傑老師首先發言,對這套書的出版做了詳細說明:《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是一部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古蹟建築等的大型著錄,由日文版翻譯整理而成,原書名為《支那文化史跡》,1941年由日本法藏省出版,1975年重印時改名為《中國文化史跡》,按民國時期的行政省區進行分類編輯,共計圖版2531幅,分12卷,每卷附有10萬字左右的解說。。
  • 晚清時期的香港對中國的幾點作用
    或是國貨與洋貨由香港轉運到內地其他港口,如廈門、上海、天津等地。據《中國舊海關史料》記載,香港的港口貿易在內地的輻射範圍,大致包括東北遼寧、華北的天津與直隸、山東。南方地區範圍更大,上海與長三角,及整個長江流域,福建、廣東、臺灣東南沿海,西南內陸地區等。先說出口。
  • 民國發展了二十多年,為什麼海軍連晚清都比不上?
    那麼不禁有人要問:晚清時期中國還能和日本掰腕子,為何民國發展了幾十年,海軍竟然連晚清都比不上?第一,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晚清時期雖然國家衰弱,飽受列強欺凌,但國家還是統一的,能夠集中全國資源進行海軍建設。左宗棠建設福州船政局一次就投入了2000萬兩白銀,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一艘鐵甲艦就花了100多萬。
  • 民國時期城市租房生活管窺
    其原因既與中國近代城市化發展進程有關,也受到戰亂、天災等因素影響,此外還與近代中國房地產業以房地產出租為主要經營方式有一定關聯。 關鍵詞:民國;城市租房;住房需求 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要素。居住生活與住房密切相連,住房是人類立足之地、棲身之所,承擔著遮風避雨、安養生息等一系列功能。
  • 全域旅遊 | 五大道——天津的摩登時代
    (來源網絡)作為近代中國最早與西方文明接觸的城市之一,民國時期的天津在諸多領域引領風氣之先,吃喝穿戴、生活休閒樣樣講究的天津人在時尚界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位。△《北洋畫報》體現了民國時期天津的時尚風潮,一個摩登的天津躍然紙上
  • 你知道民國時期天津的四大飯店嗎?
    眾所周知,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在近代史上佔據一席之地,與上海齊名,各種國內先進的設施、新鮮玩意兒在這裡應有盡有,服務業水平也是數一數二的。當然這些都是為上層人士享受的。今天來說一說民國時期的四大飯店。歐洲城市電車交通飯店交通飯店原名交通旅館,坐落在繁華的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口,與國內聞名的勸業商場隔街相望。
  • 日本所繪近代中國城市地圖
    為此,筆者訪査了中日各大公私藏圖機構,在搜集整理千餘種現存日繪近現代中國城市地圖的基礎上,聚焦於此類地圖的繪製歷史,特別是通過圖像資料批判,嘗試確認繪製底圖這一關鍵製圖要素,並釐清測製圖與編繪圖之間的關係。本文將按上述研究思路,以日繪中國近代城市地圖為主要考察對象,分近代早期、甲午戰爭前後、清末民國初3個階段來加以探討。
  • 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 近代天津的猶太人【專欄】
    導語:天津,得名於明成祖朱棣,意為「天子渡津之地」,舊時又稱天津衛。常言有雲,「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這兩座城市是近代中國繁華之所在,其中天津衛在近代史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許多風雲人物在此處發跡或歸隱,很多重大事件在這裡發生影響著歷史進程。
  • 「聞鼓論津」任吉東 熊亞平:近代天津製造業發展歷程,有這三個特徵
    、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城市。近代天津製造業興盛原因分析近代天津製造業之所以興旺發達,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瀕臨渤海,又緊鄰北京,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地緣優勢。因鄰近北京,無論是洋務運動時期,還是清末新政時期和北洋時期,一系列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政策都率先或較早在天津得到實施。其次,天津開埠以後,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輪船、鐵路等近代交通快速發展,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來源和廣闊的產品市場。原料和市場是製造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天津既為重要海港,又有多條鐵路聯絡華北腹地。
  • 晚清民國:從「大老爺」到「大法官」
    而這一次,我們要看的,正是讓很多學者思之念之、新近發現的晚清民國縣衙司法文書——龍泉檔案。歷經清朝滅亡、民國創立、北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戰事頻仍、破壞慘重的歷史時期,很多地方文書檔案都隨炮火灰滅,而龍泉司法檔案,卻不曾有一日中輟,讓我們看到這段政權頻繁更迭的歷史時期,司法在基層民間社會的踐行,司法尺度、道德標準在民間生活的搏弈,司法制度在不同體制之下的變革。
  • 民國時期西方風格老建築,很多毀於戰火,保留至今的寥寥無幾……
    民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同晚清一樣受到外來侵略者凌辱的時期,在其短暫的歷史中遭受到了日本人的強烈衝擊,使本就積貧積弱的中國更加破敗不堪。不過很多建於晚清或是民國時期的西洋建築卻在戰火中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多是建於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俄國人之手,就連日式建築也保留了很多。
  • 從天朝到萬國:近代中國的國家形象建構工程
    敘述的困惑:作為標籤的民族主義  歐洲式民族主義不能合理地解釋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獨特性,用民族主義構建近代中國歷史仍然令人困惑。民族主義將民族視為線性發展的有機體,是一種歷史決定論的單向性邏輯。有學者嘗試用「複線歷史」(bifurcated history)重構近代中國的轉型, 這種敘述更能反映近代中國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面貌。
  • 文明的維度——晚清洋風畫的歷史及其與中國近代美術史的關係!
    民國以來,最先提倡美術者為蔡元培。④不能確認這位作者為什麼沒有將郎世寧、王志誠(Jean Denis Attiret)等人的故事作為介紹「歐化東漸」的開端,他也根本沒有提及晚清以降歐洲畫家在中國廣東沿海一帶留下來的痕跡與影響。20世紀30年代正是「全盤西化」風氣瀰漫的時期,作者使用的詞彙是來自日文對英文「art」或「fine art」的翻譯「美術」。
  • 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
    本報訊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在京舉行《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發布會暨專家研討會。以此書為始,中國畫報出版社正式啟動「海外涉華藝文圖志叢書」大型出版工程。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由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關野貞和日本古建築學家常盤大定合著,1941年出版。原書為日文版,按民國時期的行政省區分類編輯,全書共計圖版兩千五百三十一幅,共分十二卷,每一卷附有十萬字左右的解說。是一套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建築和文化的大型著作,網羅了中國十餘省區的文化聖地,尤其是宗教建築、雕像。
  • 民國時期武術:太極理論書籍大量湧現
    民國時期,提倡國粹體育的呼聲高漲,中國傳統的武術逐漸為人重新認識,一些以研究武術和開展武術活動為宗旨的新興社團紛紛建立,取代了舊式武棚、秘密結社等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組織形式,逐漸向近代體育組織轉化。西方體育推動了傳統武術的革新,武術進入體育課,使原來師徒相承練習法改變為課堂式團體教練法。武術進入了競技運動場,成為表演比賽項目。
  • 天津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核心旅遊品牌
    新華網天津8月29日電(記者慄建昌)天津市近年來開始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核心旅遊品牌,重點建設12個主題旅遊板塊,形成以天津近代歷史文化為脈絡,反映近代天津政治、經濟、金融、文化、建築、國際交往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標誌性景觀和旅遊聚集區。
  • 近代百年看天津,ZMAX HOTELS天津「國民元素」新店盛大開業
    「ZMAX HOTELS·天津五大道西南樓地鐵站店」盛大開業!都說「近代百年看天津「,12月12日的開業典禮也特意採取了民國風主題舞會的形式進行,別具風情。  很多人提到天津首先想到的是天津的食物,比如狗不理包子、煎餅果子等。其實天津的各種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正所謂「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的天津可是北方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