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樹,紫葳科,吊燈樹屬高大常綠喬木。也叫羽葉吊瓜樹、炮彈樹或吊瓜樹。
它原產自熱帶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據公開報導顯示,1962年,華南植物園就從非洲國家加納將該樹引入,如今我國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廣東、海南、廣西、福建、臺灣、雲南等省均有栽培,作園景樹或作行道樹。
(上下拖動可查看更多)
也許大家不解,這種花為什麼會叫「吊燈樹」呢,
給大家看看這個照片:
看,華麗麗的一盞吊燈就在眼前,所以吊燈樹得名確實不虛。
不過,看上去這麼高端的花序其實就是個圓錐花序。花序是花的排列方式,而圓錐花序就是說這花排成了個圓錐形。只是,在你白天看到它的時候,它的花通常不開,蔫巴巴的樣子就像燈泡壞了。
而且,它更高端的地方在於,吊燈樹花序的花序軸是向下垂的,而花梗又向上翹。看看下面單個花的形狀,吊燈的「燈座」是向上的,你就算水土不服,也會服起名的大師。
在《臺灣植物志》中,把它叫做臘腸樹,看看如下圖片就覺得像了。不過在《中國植物志》中,臘腸樹(Cassia fistula)是豆科決明屬的喬木,果實也像臘腸而得名。它們並無親緣關係,別混淆了。
剛剛跟大家說了,吊燈樹這個名字來源於它的花序形狀。它還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吊瓜樹,那是說它的果實,也有叫它炮彈樹的,一看就知道咋回事。馬上看照片:
有沒有流口水?且慢,吃貨的你也要先了解下它是否可吃吧?為了這個問題,我翻閱了大量資料(好負責任的吧)發現,各種說法都有,忠告:別吃!沒說有毒,也沒說好吃的。
《中國植物志》說它果肉可吃,但又說明它的果肉為木質。木質狀的果肉應該咬起來非常吃力吧?一些資料則說不能吃,它的肉質堅硬得連一般的刀具都難以劈開,而且泥腥味很重,這樣怎麼食用呢?我們還是不要老是想著「吃」的問題,讓它們繼續掛在樹上,讓更多的人能夠盡情欣賞它的奇異吧。
不過,雖然不能吃,它的果實還是挺好玩兒的。別看照片上看上去不太大,但它果實其實可重達1.5~3公斤。這細細的枝條就這樣一直承受著這麼重的果子,從10月到次年2~3月,真可謂是勞模典範呀。
(以上文字未經證實,來自網際網路,我沒有親自試吃喲)
說文解字圖文並茂說了它名字由來,順便也說了花的形狀與果實,該說說我跟它的淵源了。
也許很早就認識它了,真正留意它是在深圳的仙湖,只是當時矮小又不顯眼的它給我忽略了,不過初見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記住它了,初見老師說,這貨有個怪癖,白天看不到它開花,只有晚上才能看到。
於是我在白蓮洞再次跟它相遇的時候,我一直站在樹下等到傍晚,也沒叫它開口笑笑。後來我發現,圓明新園居然種植了十株八株的吊燈樹,樹長得好高好粗,估計是有一定年限了吧。大白天依舊看不到花,只看見一座座垂吊下來的燈座。
不過慶幸的是,我看到一串串的瓜吊在樹上,形成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線。(本輯吊瓜照片均來自圓明新園)
某名人說,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越是看不到它的花,我就越有種期待。於是,機會來了。
後退!我要開始講故事了。因涉及部分驚悚情節,有禁忌者請繞道,不便之處請諒解哈。
一個黑漆漆的夜晚,借著手機餘光,我摸索著來到拱北醫院門診大樓前的黑漆漆的小樹林。一路摸索一路前行,借著微弱的手機燈光找到了主角,打開相機突然看見鏡頭裡亮光下一個個「血盆大口」突兀在眼前,我愣了好一會才鎮定下來(各位腦補下現場)。原來這花開得那般霸道,在陰森森的燈光下張牙舞爪。
想下手時突然發現我攝影實在小菜,不知道如何開始,對於黑夜拍花沒有經驗,於是,漆黑中,出現一個左手,開著手機電筒,右手拿著相機對焦,手忙腳亂拍著照,同時又跟各種蚊蟲做鬥爭的瘋子……
還好還好,雖然照片並不滿意,但我被驚嚇的恐怖感覺還是很深刻。
俗話說,各花入各眼。雖然在那個環境下,看起來是有些恐怖與霸道。但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它也是一種難得的豔麗,看,它那紫色的鐘狀花,鑲著一絲絲的金線,花冠塗上一圈金色的邊緣,很是雍容華貴。
雖然很多人說白天也看見它開花,到那個個例而已,它通常是傍晚開始慢慢打開,到八九點完全張開了,凌晨時分,它又輕輕合併,完成它的使命,它的壽命也就幾個小時,不免讓人唏噓,也就是才幾個小時,它居然不敢示人,偷偷開,然後偷偷謝……
傍晚時會看見很多蜜蜂圍在它身邊,不過蜜蜂並不是它的最愛。聽說它夜晚開放的原因是為了便於蝙蝠採蜜。蝙蝠是它主要傳粉者,它的花的氣味自然主要是為了吸引蝙蝠,而不是人類,它開放之時,放出老鼠那樣的氣味吸引蝙蝠,蝙蝠吸食其花蜜和花粉,花到凌晨時就會凋落,在凋落之前,它完成了繁殖的任務(好偉大!)。
天啊,好在我的嗅覺不靈敏,要是我聞到那種老鼠味道,我可早就落荒而逃了。
至於它的價值,那肯定就是它的觀賞價值了,不然,哪有那麼多公園庭院引進它呢?
除此,還有一定藥用價值,樹皮入藥可治皮膚病。
吊燈樹
喬木,高13-20米,枝下高約2米,胸徑約1米。
奇數羽狀複葉交互對生或輪生,葉軸長7.5-15釐米;小葉7-9枚,長圓形或倒卵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葉面光滑,亮綠色,背面淡綠色,被微柔毛,近革質,羽狀脈明顯。
圓錐花序生於小枝頂端,花序軸下垂,長50-100釐米;花稀疏,6-10朵。花萼鍾狀,革質,長4.5-5釐米,直徑約2釐米,3-5裂齒不等大,頂端漸尖。花冠桔黃色或褐紅色,裂片卵圓形,上唇2片較小,下唇3片較大,開展,花冠筒外面具凸起縱肋。雄蕊4,2強,外露,花葯個字形著生,藥室2,縱裂。花盤環狀。柱頭2裂,子房1室,胚珠多數。
果下垂,圓柱形,長38釐米左右,直徑12-15釐米,堅硬,肥碩,不開裂,果柄長8釐米。種子多數,無翅,鑲於木質的果肉內。
中文學名 吊燈樹
拉丁學名 Kigelia africana (Lam.) Benth.
別稱 吊瓜樹,香腸樹,臘腸樹
界 植物界
科 紫葳科
屬 吊燈樹屬
種 吊燈樹
吊燈花賞花攻略指引
花期4-7月,果期9-10月。
地點在珠海拱北醫院,白蓮洞公園,圓明新園等可觀賞。
花是夜晚開放,有興趣的朋友可帶上電筒等必要用具,做好與蚊蟲戰鬥的準備。
來源:一帆之花顏草語
攝影:一帆
編輯:喜悅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