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將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此前,習近平主席剛剛參加完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G20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到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從小村莊博鰲的論壇到金磚國家的「頭腦風暴」,國際會議上已經缺少不了中國領導人的身影和聲音。
領導人出席過的部分國際會議
亞歐外長會議
博鰲亞洲論壇
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
中非合作論壇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財富》全球論壇年會
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
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領導人會晤」
G20集團領導人峰會
金磚國家峰會
首爾核安全峰會
聯合國大會
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
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
世界和平論壇
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成員最多的會
聯合國大會
首次開會:1946年
會議概況: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主要審查、審議和監督機構,參與國家為全球193個成員國。
會議特點:參加國最多、涉及事務面最廣。
中國參會:1974年4月,鄧小平成為第一個登上聯合國講臺的中國領導人;2009年9月25日,胡錦濤在聯合國大會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發表講話。
最有影響力的非正式會議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首次開會:1993年
會議概況:該會議有21個成員國,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最高級別的會議,就有關經濟問題發表見解,交換看法,會議形成的領導人宣言是指導亞太經合組織各項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會議特點:從領導人的著裝上也能體現出「非正式」,江澤民和小布希在會上著唐裝曾引來民間「唐裝風潮」。
中國參會:1993年,江澤民參加了首次會議;去年胡錦濤出席了第二十次會議;中國明年將成為主辦國。
最具亞洲特色的會議
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首次開會:1997年
會議概況:這是東協10國領導人與中日韓3國領導人舉行的會議。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拓展。
會議特點:是亞洲地區的發展方向和振興的重要標誌。
中國參會:迄今已舉行15次,最近一次在柬埔寨金邊舉行,溫家寶出席。強調互聯互通合作,進一步加強應對危機的能力,致力東亞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
發起國最多的會議
博鰲亞洲論壇
首次開會:2001年
會議概況: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會議推動亞洲各國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又面向世界,增強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對話與經濟聯繫。今年,議題首次覆蓋了五大洲。
會議特點: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
中國參會:博鰲亞洲論壇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作為民間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界、商界精英每年都要聚首博鰲,討論共同關心的亞洲乃至世界問題。
「最安全」的會議
上合組織元首峰會
首次開會:2001年
會議概況:在「上海五國」機制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是上合組織的核心職能和工作重心。
會議特點:亞洲安全的屏障。
中國參會:9月13日,習近平將參加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合組織歷經12年的發展,已成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成員國共同發展的有效機制和建設性力量,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全球經濟風向標」
G20集團領導人峰會
首次開會:2008年
會議概況:參加國由中、美、俄等19個國家和歐盟組成。會議的目的是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合作,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糾正過往有關環球經濟的會議和管理中沒有包含新興工業國家的局面。
會議特點:G20已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成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
中國參會:G20領導人第八次峰會剛剛結束。本次峰會通過成果性文件《二十國集團聖彼得堡峰會領導人宣言》,為刺激增長和創造就業制定行動計劃,在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等方面達成重要共識。
「最有分量的會議」
金磚國家峰會
首次開會:2009年
會議概況:參加國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是新興國家為謀發展、求合作、促變革而建立的新型國際發展與合作平臺。
會議特點:由全球最有分量的新興市場國家組成。
中國參會:今年3月,習近平參加了南非德班第五屆金磚國家峰會。最受關注的為決定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成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等。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