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又多了一座新地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機場內部的網紅打卡地「C形柱」,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拍照留影,國外媒體更是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譽為「新國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內景
5年時間裡,世界上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單體航站樓拔地而起,該建築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綜合交通樞紐。因其高效利用各種能源,建設海綿機場、低碳節能環保,在大興國際機場的綠色規劃設計、建造、施工過程中,建成了一批綠色示範工程,大興機場航站樓設計榮獲中國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築三星級和節能建築3A級認證,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綠色三星建築。
各種榮譽加持的背後,究竟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黑科技?黑科技的背後有哪些創新技術的大顯身手?
破解停車難題的智慧機器人泊車系統、滿場跑的虛擬人像機器人「小興」、從值機到登機的全流程人臉識別、實時定位行李的RFID行李追蹤系統……數不勝數。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外景
在通信網絡方面,大興國際機場現場測試,5G下載網速最高超1000Mbps。華為和中國聯通共同開發了基於5G技術的智能出行系統,在航站樓各處設立了基站,有望實現每秒1.2千兆的連接速度,是目前4G網絡系統的約100倍。主體網絡並非主要供旅客瀏覽網際網路或下載高清電影,而是用於值機、安檢和登機過程中進行面部識別時的超快數據傳輸。
在登機方面,旅客無需出示身份證或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使用電子登機牌,而與此同時,世界各地其他許多機場剛剛開始嘗試使用電子登機牌。身份驗證將由高清攝像頭完成,將用戶的面部與國家身份信息資料庫進行匹配,可以在0.2秒內完成比對和分析,這意味著乘客在通過安檢通道時不必停下來等待驗證,除非紅燈亮起。
該網絡還支持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乘客在大興國際機場的官方應用或航空公司的應用程式上輸入航班號和目的地後,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實時追蹤行李的位置。在飛行區域,物聯網技術支持下的地面照明和飛機滑行路徑規劃還將加快每天進出大興國際機場的約1000架飛機的起降速度。
在監控方面,大興國際機場將以先進的監控技術來緩解在安全和入境篩查方面遇到的難題。
硬體跟得上,全憑物聯通信網絡為支撐
如此之多的創新科技服務的背後,離不開的是新一代智能物聯網及通信網絡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
網紅打卡地
在機場東、西110千伏變電站,米白色的智能巡檢機器人24小時工作,對變電站內所有設備進行紅外測溫,並精準讀數,再將數據信息發送至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不遠處的10千伏開關室內,另一個橙色小機器人在開關櫃前來回移動,24小時不間斷地開展斷路器局放超聲波檢測。
與傳統的人工巡檢,機器人巡檢大大提升了精度與頻次,通過觀察每日巡檢數據的信息流,可以了解設備狀態的變化,提前預防事故的發生。巡檢員們的工作由原來的故障處理轉變成提前研判、分析風險。這都是巡檢工作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帶來的好處。」
放眼整個機場,變電站、綜合管廊、用戶配電室部署的各類採集終端、智能巡檢機器人和智能消防機器人,讓大興國際機場實現了電網設備「狀態全感知、信息全透明、業務全穿透」。
當前,泛在電力物聯網加快建設,在機場東、西110千伏變電站運行過程中,電網設備全天候監控、運行風險評估處置、故障精準定位和快速隔離自愈,以及搶修一站式服務已經落地實施,全方位保障著機場安全穩定用電。在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融合創新」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綜合示範區正不斷釋放出巨大能量。
新機場安了個最強大腦
除了創新型物聯網及通信網絡硬體的大規模使用,大型國際機場的安全穩定的運行,也離不開最關鍵的「機場大腦——信息中心(ITC)及指揮中心(AOC)。
大興國際機場信息中心(ITC)及指揮中心(AOC)大樓,位於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東北側約1公裡,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介紹,ITC/AOC是大興國際機場的數據處理中心、通信樞紐中心、運行指揮中心。
其中,信息中心數據機房大樓是大興國際機場的大數據中心,是新機場範圍內所有60餘個弱電信息系統核心設備的運行場地,承載著所有系統的計算、存儲、信息交互共享等核心工作。
指揮中心是整個新機場運行控制、指揮協調、應急處置的核心,負責機場範圍內各區域、各運行保障單位的總體指揮協調和運行控制,負責各類運行信息的收集、處理與發布。
數據機房大樓還是大興國際機場的通信樞紐中心,電信、聯通、移動三大通信運營商以及鐵塔公司、有線電視運營商在新機場區域內的核心機房均位於數據機房樓內,航站樓、飛行區和工作區各單體建築內的有線、無線及寬帶通信均得連接到機房大樓的通信樞紐機房,才能實現全場通信覆蓋以及機場與外界的通信信息聯通。(雲網漫談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