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在孤島上養了1300隻雞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攝
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
實習生 韓忠林
3年前兒子去世,兒媳改嫁,面對被撇下的近12萬元債款和3歲的孫子,洛陽這對年過花甲的老人犯了愁。他們來到一處孤島上養雞,用掙來的錢償還債款,撫養孫兒。
生活艱難,老人決定再難也要還清債款。國網河南嵩縣供電公司得知這個事情後,為老人搭設了愛心專線並與他們結對扶助。
【變故】
兒子病逝,老人決定替子還債
一間不足10㎡的板房中,一張1.5米寬的小床,一臺舊電視,一臺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電風扇,還有幾件打了補丁的衣服;而另一間不足5㎡的板房中,除了一張桌子、一個電磁爐、幾副碗筷、幾根用剩下的柴火外,別無他物。
這,就是洛陽市嵩縣舊縣鎮袁子溝村老人張雲獻一家三口的家,他們住在伊河與白河交匯口河谷的孤島上。
今年65歲的張雲獻說,2013年38歲的兒子因病離世,兒媳改嫁他人,只留下當時年僅3歲的孫子和將近12萬元的醫療債務。去年2月,他和老伴劉喜合及孫子小世豪一塊搬到孤島上生活。
和老伴商量後,張雲獻決定扛起撫養孫子並償還巨額債務的重擔。當初看病的錢,一部分是張雲獻借的,還有一部分是兒子借的。張雲獻為此跑遍了周邊幾個村子,把兒子的親戚朋友問了個遍,才確定了大概數額。
有人說「不用還了」,但張雲獻犯了倔脾氣:「那咋行,該咋還咋還。」
【選擇】
生活艱難,他卻覺得沒多苦
在好心人的建議下,張雲獻利用村子河對岸的一座孤島建起了一個「養雞場」,現在養了1300隻雞。
孤島絕不是閒雲野鶴的世外桃源。剛搬過來時,生活十分不便,最大的困難是用電問題。一臺電風扇、幾盞燈、一個電磁爐、一個抽水泵、一個飼料機,是張雲獻家主要的用電工具。他從對岸村子接了一條200多米長的電線,但根本無法帶動各種電器。
「電磁爐都用不了,更別說打飼料了。」張雲獻說,遇到颳風下雨天,經常會出現停電、漏電現象,十分不安全。但即使這樣,他也不覺得多苦,「能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就夠了!」
孫子今年6歲,守在爺爺奶奶旁邊,當他們說話時,他在旁邊聽著,忽閃著眼睛,還不時趴在爺爺身邊說些悄悄話,「跟我可親了。」張雲獻說。
看老人艱難,村裡也有一些人想拿錢幫幫他,張雲獻推辭了不少,「用別人的錢還債,良心上總是過意不去。」【進展】
供電公司結對扶助老人脫貧
今年4月份,洛陽媒體對張雲獻的困難情況進行報導後,打電話過來了解情況或者獻愛心的人絡繹不絕。
5月26日,國網河南嵩縣供電公司的15名工作人員忙活了倆仨小時,解決了長期困擾老人的用電問題。
舊縣鎮供電所所長呂小強說,老人以前接的電線電壓太低,不能使用大功率電器,且沒有安全保障,這次給島上接的「專線」,完全能夠滿足他家裡的需求,而且安全性比以前大大提高。「接線的錢,都是我們捐助的。」
此外,國網河南嵩縣供電公司還同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不僅要給他解決用電問題,以後還會經常來看望,儘可能地幫老大爺早日脫貧致富。」該公司總經理楊鯤鵬說,公司食堂也會與老人保持聯繫,主動來收購雞蛋。
賣雞蛋利潤微薄,要還清12萬元的債款非常困難。不少人擔心老人太累,紛紛給他捐款。每當這時,老人的倔脾氣就上來了,怎麼也不肯收那些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