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十八日(2016年11月17日)是后土娘娘聖誕日!
后土娘娘又稱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元君、虛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等。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萬物之母,也是民間信仰的大地女神。后土神的產生,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臺,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道觀並設后土殿。
全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 ,簡稱「后土」,尊稱「后土娘娘」。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
「后土」之稱始於春秋,其身份、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漢代列入皇朝祀典,為歷代帝王所沿襲。宋徽宗封后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宋史·本紀》卷二二)宋代時,道教列為「四御」尊神之一。南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二註:「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千百年來,民眾為了生存達到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之目的,建廟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賜福滅災,給眾生帶來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為歷代民眾極為虔誠的宗教信仰之盛舉。
至心皈命禮 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陽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敷蓄於柔順利貞。效法昊天 ,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嶽瀆是依,山川鹹仗。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中國歷史進入青銅時代,人民過著刀耕火種,捕魚獵獸的生活,智力很大地開發了。(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這些神聖偉大的部族在後世開枝散葉,形成分流,遍布全國各地。
大約在10萬年前,浙西山區建德一帶已有人類活動。稱為越人。到了約七千年前,在與鳳凰聖族的融合裡,越人一部分遷移到了太湖和紹興地區,形成後來的吳越,一部分遷移到了湖北洪湖一帶,與神農氏後裔融合成後來的荊楚,一部分到了江西鄱陽湖一帶,形成後來的苗黎族團。另一部分則泛舟飄流過海,到了琉球列島、南海諸島。因此,鳳凰聖族是以後逐漸遍布亞洲東南的「百越」文化的源頭。
后土聖母廟位於山西石樓縣城西40公裡的前山鄉張家河村西南2.5公裡的殿山半山梁上,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375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築由中軸線呈對稱分布,依次為正殿、戲臺、山門和戲臺一座;兩旁分別有東西配殿、廂房及十一孔窯洞。古建築群除了兩側的廂房部分塌損外,其它建築保存完好,雖然其規模不大,但其布局整齊唯美,殿宇造型奇特,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明代古寺廟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