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是木耳菜,但木耳菜不是落葵,這是怎麼回事?

2021-02-12 科學松鼠會

在跟網友互動聊到一種家鄉特色小吃的時候,有位網友提到了「一種口感黏黏的葉子(家鄉話叫Ran 漿子葉葉)」。那位網友是我臨縣的老鄉,我知道他說的「ran漿子葉葉」是指這種菜: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種菜通常被稱為「木耳菜」。不過,我好奇它的正式名稱叫什麼,就去《中國植物志》裡面查。

還真的有「木耳菜」詞條,拉丁名Gynuracusimbua (D. Don) S. Moore,是菊科菊三七屬的植物

不過,植物志裡的圖片卻是下面這樣:

木耳菜| 圖片來源: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

這跟通常所說的木耳菜完全是兩種植物……

在網上搜「木耳菜」的介紹,注意到通常都提到了「又名落葵、藤菜、籬笆菜……」,那麼這些別名在《中國植物志》裡會不會有呢?

還真有「落葵」的詞條,拉丁名Basella alba L.是落葵科落葵屬的植物。並給出了其他名稱——蔠葵、蘩露(爾雅),藤菜(本草綱目),臙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實圖考),潺菜(廣州),豆腐菜(雲南),紫葵、胭脂菜、蘺芭菜(福建)、染絳子。

而它的配圖如下:

落葵 | 圖片來源:CVH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

 

這就確實是通常所說的「木耳菜」,或者我家鄉一帶說的「ran漿子」了——而這個名稱,植物志裡也收錄了,即「染絳子」。

有意思的是,其中也給出了「木耳菜」的名稱,並指明是「植物名實圖考」——也就是說,民間有這種「木耳菜」,經過實際考證其實是落葵。而在《爾雅》裡,叫做「蔠葵、蘩露」;《本草綱目》裡叫做「藤菜」;在廣州、雲南、福建,則還有各自不同的名稱。

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說的「木耳菜」其實是指落葵,而植物學上的「木耳菜」則是另一種植物。

而在某度百科裡,植物分類上照搬的是「菊科菊三七屬」,而照片卻又用的是落葵。至於內容裡的介紹,到底是「木耳菜」還是「落葵」,也就一團漿糊了。

而在「食物營養成分」資料庫裡查詢「木耳菜」,出來的結果就是「落葵[木耳菜,軟漿菜]」——這樣的表述方式,也就不會引起歧義了。

從營養成分來看,落葵還是相當不錯的。100克落葵只有20千卡熱量(因為93%都是水)。在不到7克的固體中,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分別佔到了1.6和1.5克,是相當高了。在這麼低的熱量中,維生素A、煙酸、維生素C、鉀、鈣、鐵的含量算是相當可觀

對於鈣和鐵來說,含量是一回事,能否被人體吸收是另一回事。如果蔬菜中含有比較多草酸,鈣和鐵與之結合之後就不能被人體吸收——在菠菜中就是這樣的情形。然而,落葵中是否含有草酸,搜索到的信息卻沒有一致的結論——有的說「跟菠菜一樣富含草酸」,有的說「草酸含量極低」。在2004年有一篇來自印度的文獻中給出了一個60.84毫克/100克的草酸含量——這個含量屬於「很低」了。考慮到落葵吃起來沒有什麼澀味,「落葵草酸含量低」的說法應該是是正確的。如果這樣,它就是一種很好的補鈣補鐵蔬菜

就營養組成而言,落葵跟菠菜很像:水含量高所以熱量低,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含量豐富,鈣與鐵含量高,黃酮類物質也相當多。菠菜草酸含量高,所以鈣和鐵難以被吸收,而落葵則不存在這個障礙——從這個角度看來,落葵比菠菜還要更優越一些。

圖片來源:pexels

有趣的是,英語裡把落葵叫做「XX菠菜」(XX Spinach)。XX可以是指它的形態比如藤(Vine)、爬(Climbing)和旋風(Cyclone),也可能是產地比如菠菜馬拉巴(Malabar)、印度(Indian)、錫蘭(Ceylon)、東印度菠菜(East-Indian)、中國(Chinese)。不知道許多英文網頁上說它的草酸含量高,是不是從它是「菠菜」而做的推測?

題圖來源:wikipedia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松鼠雲無心」,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相關焦點

  • 落葵(木耳菜)
    落葵的葉子兼具脆滑與鮮嫩,口感和木耳相似,因此又叫木耳菜。而木耳菜的大名卻少為人知——落葵,反倒是它的別稱揚名於菜市場。落葵並非我國原產植物,而是漢朝前後由熱帶亞洲引入我國的,起初作為新優蔬菜栽培,而後逸至菜園之外,終於成了南方的一種可食野草。在公元前300年即有關落葵的記載,歷史記載,蘇東坡曾經貶至廣東惠州時,品嘗落葵,過著艱辛而質樸的耕讀生活。
  • 落葵
    落葵(Basella alba)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纏繞草本亮相!
  • 落葵是什麼蔬菜?在種植時,葉片出現許多紫褐色斑點是什麼原因?
    落葵也叫豆腐菜、木耳菜、潺菜,是一種爬藤類蔬菜,一般採摘其嫩葉和嫩稍吃。農村小菜園常見,生命力旺盛很容易生長,但是葉子容易長斑。那紫色可以用作草木染的顏料,所以,落葵有個「胭脂豆」的俗稱。落葵一般在南方栽培比較普遍,北方小菜園現在也能見到,一到冬天就枯死了。目前生產栽培中,一般常用的有四個品種:大葉木耳菜、紅梗木耳菜、綠梗木耳菜、白花木耳菜等。
  • 木耳菜什麼時候種植?木耳菜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木耳菜,又名豆腐菜、紫角葉、落葵等,為菊科菊三七屬植物。
  • 木耳菜也能紅燒,爽滑夠味又營養!
    木耳菜,之所以會被叫為木耳菜,是因為其吃起來的口感與木耳極其相似,都是滑滑的。其實,它還有個很正式的中文名叫做「落葵」,但由於木耳菜比較接地氣,大多數的人便是只知道它的這個名字。作為青菜,木耳菜常被拿來清炒、做湯、涮火鍋,對於喜歡的人來說,怎麼吃都可以,但對於一些不喜它那股略澀味道的人,這就有點不太好吃了。
  • 木耳菜--北京頻道--人民網
    木耳菜,聽起來很可愛的名字,它是一種綠葉菜,能吃、能當藥材、還能夠觀賞。不多說,快來認識一下吧。 木耳菜(學名:Gynura cusimbua),別稱潺菜、落葵、豆腐菜、紫角葉,菊三七屬植物,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花果期9-10月。
  • 落葵——綠梗白花黑子,還有一個熟悉的叫法,你知道是啥菜嗎?
    落葵,別名木耳菜,醃製菜,藤菜,紫角葉。落葵葉梗碧綠,花紅,果紫色,加上可以攀緣生長,可以作籬笆式的栽培,栽出來後有立體綠化的效果,具有觀賞的價值。底肥最好是腐熟的有機肥,澆水時,在春季3~5天澆一次水,秋季2~3天澆一次水,在夏季高溫要增加澆水次水和澆水的量落葵最怕積水爛根,在大雨過後就要及時的排水,防澇。落葵播種三步驟①落葵的種子皮堅硬,發芽比較困難,播種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
  • 木耳菜種植簡單,管理不費力
    」聽上去很不順耳,可它有著很多的別名:落葵、藤菜、承露、無葵、軟漿葉、籬笆菜、御菜、紫豆菜、胭脂菜、豆腐菜、染漿葉、紅果兒、繁露、軟姜子等,木耳菜屬於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人們把木耳菜當盤中餐,主要是採摘其幼苗、嫩梢或嫩葉,木耳菜的嫩葉烹調後清香鮮美,口感嫩滑,深受大家的喜愛。
  • 木耳菜有營養還好吃,種上一小片可以吃一年,了解種植和烹飪方法
    木耳菜比木耳多了一個"菜"字,卻是差距很大的兩種食物。木耳菜又叫落葵,是一種一年生的藤蔓植物。
  • 落葵作為新一代的綠色保健菜,這樣種植出來的味道好,品質高
    落葵,又名木耳菜、佛菜、胭脂菜、紫豆菜、騰菜、承露、天葵、軟醬葉、籬笆菜、紅果兒、軟姜子、繁露、染降子、豆腐菜等。
  • 木耳菜怎麼樣種植與日常管理?是和黑木耳一樣的菜嗎?
    只是木耳菜吃起來味道清香,咀嚼時如同吃黑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叫木耳菜木耳菜的營養素含量很豐富,尤其鈣、鐵等元素含量最高,可作為補鈣菜。食用後有清熱、解毒、潤腸的效果。木耳菜的種植:種子處理將木耳菜的種子用溫水浸泡3天,撈出用清水洗淨,放到容器中蓋上溼毛巾,在保溼透氣的條件下捂種3—4天,在部分種子露白時,用乾草木灰輕輕拌勻,利於種子散開,便於播種。
  • 南方人常吃的幾道菜,北方人:見都沒見過,這到底能好吃嗎?
    導讀:南方人常吃的幾道菜,北方人:見都沒見過,這到底能好吃嗎?我國南方和北方不僅在文化特色上有所差異,在飲食上差別也是很大的!在吃的這一方面,南北方的「戰爭」從來都沒有「休止」過!其中這些爭議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甜粽子和鹹粽子哪個好吃、甜豆腐腦還是鹹豆腐腦、甜粥好吃還是鹹粥好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