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群老人:他們時而穿上靚麗的服裝載歌載舞,時而化身志願者守護家園…… 這些老人來自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明珠助老社。社團自2011年5月1日成立以來,在9年的時間裡,已發展成了5615人的團隊。近日,明珠助老社黨支部獲評全省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示範點。 「要真正管理好這支幾千人的隊伍,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主心骨,建立起像戰鬥堡壘一樣的基層黨組織。」明珠助老社社長楊朝群說。於是,在社團成立後,有著黨建工作經驗的楊朝群便組織建立了明珠助老社黨支部並任支部書記,正確引導這支夕陽裡的隊伍像朝陽般鮮活起來。 「每天晨練完畢後,我們都會雷打不動地先給老人們上十分鐘的黨課,傳達黨的聲音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宣講國家的宏偉建設,講述重要的時事政治。同時,還開展『賽家風』競賽,倡導家庭正能量。」楊朝群說。 短短十分鐘的黨課,成為指導全體老人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助、老有所為的星星之火,讓這支隊伍在社區乃至更多的城鄉熊熊地燎原開來。 目前,明珠助老社黨支部共有黨員236人,已組織老人參加公益活動近千餘次,出動志願者近200萬人次。在2019年度全國宣傳推選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活動中,助老社被推選為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在明珠助老社這個大家庭中,楊朝群和支部委員常常組織老人們開展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藝活動,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 「明珠助老社就是為了老人的健康而成立的,讓老人的身體都好起來,就是助老社奮鬥的目標。」為此,楊朝群在社團中始終倡導著一種互助模式,「小老人照顧老老人,小病的照顧大病的,相互結成『一幫一』的對子。這種結對是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是無微不至、親密無間的。」如今,這樣的結對在明珠助老社中已有幾百對。 60多歲的王阿姨是明珠助老社中的一員,因家人在省外工作,常年獨居。半個月前,王阿姨因查出癌症而變得鬱鬱寡歡,連門也不願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楊朝群與支部委員第一時間來到王阿姨家中看望,為她開展心理疏導,並聯繫上相應的醫院開展治療。 進醫院的第一天,王阿姨穿上了明珠助老社統一的服裝。「我為自己是助老社的一員而感到驕傲。」王阿姨說,「感謝共產黨給了我戰勝病魔的勇氣。我一定要好好活著,與病魔抗爭到底,儘快回到『明珠大家庭』。」 通過黨建引領,老人們充分發揮餘熱,關注社會、參與公益,走出家門、擺脫孤獨,鄰裡守望、互相關愛。目前,明珠助老社被打造成為了一個沒有圍牆的正能量養老機構及老年大學,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評為「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光莉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