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從北京故宮到上海外灘,從杭州西湖到重慶美食街,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旅遊市場顯現濃濃暖意。旅遊業復甦也進一步拉動中國國內消費增長。監測數據顯示,商場、影院、車展裡的客流量仍在不斷上升,不少消費者大呼過癮,「疫情以來,第一次買買買這麼爽。」
10月2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熱鬧非凡。當日是「十一」黃金周假期的第二天,西安大唐不夜城迎來大量遊客。(圖片來源:中新社)
鐵路、公路、機場客流量恢復 熱門景區門票售罄
長達8天的超級黃金周激發了民眾出遊的熱情,多地景區出現門票售罄的情況。據八達嶺長城風景名勝區官方微博消息,截止到10月3日上午10:15,10月3日八達嶺長城景區門票已經售罄,景區已經啟動紅色預警一級響應預案。此外,故宮等景區假期門票已經售罄;四川九寨溝10月2日-10月4日的門票已經售完;敦煌莫高窟10月1日至10月8日的A類票也已經售罄。
中新網報導,從十一當天開始,多地遊客接待量均超過百萬人次。10月2日,上海市150多主要景區(點)共接待遊客123萬人次,同比增長49%。據上海警方統計,當晚6時15分許,外灘濱水區瞬時客流達8.1萬,刷新了2019年10月2日創下的瞬時客流7.2萬的紀錄。從十一當天開始,上海、北京、四川、廣東等省份景區,遊客接待量均超過百萬人次。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10月3日對外表示,9月30日至10月2日,全國鐵路客流旺盛,連續三天發送旅客超千萬人次。10月3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140萬人次,客流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鐵路部門在主要旅遊城市間加大運力投放,加開旅客列車570列,滿足廣大旅客假日出遊需求。9月28至10月8日共計11天,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222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202萬人次。
10月2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因流量大出現排隊緩行。
據北京兩機場披露的數據,初步預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今年「十一」假期期間運送旅客總量將接近300萬人次。出行旅客將以探親、旅遊等客流為主,上海、杭州、南京、廣州、廈門、福州等地成為旅客出行的熱門航線。
央視新聞客戶端稱,根據數據測算,10月2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08億人次,同比恢復80.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65.1億元人民幣,同比恢復69.5%。
10月3日,旅客在北京南站刷臉檢票進站。(圖片來源:中新社)
商場、車展、電影院……中國消費者恢復「買買買」
旅遊業復甦將進一步拉動中國國內消費增長。配合黃金周假期,中國各類零售商和企業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包括節慶消費券、中秋美食節、消費扶貧專場促銷、5G消費券、老字號「國潮」……「十一」黃金周有望明顯拉動中國國內消費,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加速增長,進一步提振中國經濟。
溫州網報導,「好久沒在商場看到這麼多人了。」「疫情以來,第一次買買買這麼爽。」10月1日,溫州市民項女士就帶著一家子去逛商場。記者探店銀泰百貨溫州世貿店看到,商場裡人頭攢動,入店需要體溫測試,不少市民戴著口罩購物。因為市民的購物熱情,10月1日銀泰進入「超長待機」營業狀態,打烊時間延遲到10點半。銀泰百貨溫州世貿店數據顯示,今年10月1日的客流量同比增長超40%。
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過完中秋節,2020北京國際車展迎來普通觀眾日的客流高峰。在車展現場,許多市民和遊客都是攜家帶口一同前來觀展,甚至偶爾有幾輛嬰兒車穿梭在展臺之間。82臺全球首發新車亮相,總計785臺車輛和概念車的展示,讓不論是懷揣購車指標的「準車主」,還是想來一飽眼福的汽車愛好者,都在北京車展過足了癮。
文化市場也迎來了「報復性消費」。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10月3日10點12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6億,《姜子牙》目前累計票房7.29億。據初步統計,國慶檔首日票房7.45億元,刷新了2020年的單日票房紀錄,直逼去年10月1日單日票房8.1億元的成績。有專業人士預估,整個國慶檔票房可能超50億元。
10月1日,民眾在山西太原影院觀看電影。當日正值中秋國慶假期首日,多部國慶檔影片上映,民眾前往影院一睹為快。(圖片來源:中新社)
海外專家:「十一」黃金周折射中國經濟穩步回暖
新華社報導,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不斷取得進展,中國旅遊業此前數月已開始企穩回升。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國A級旅遊景區遊客接待量環比增長158.7%,收入環比增長131.7%;第三季度,部分旅遊景區接待的遊客人數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旅遊業復甦帶動全國旅行社、旅遊企業、星級飯店等加快復工復業。
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對經濟各個領域造成嚴重衝擊,其中擁有眾多上下遊產業的旅遊業是最早受衝擊、最晚重啟復甦。從某種意義上說,旅遊業能否穩步恢復是觀察經濟走勢的最佳視角。
彭博新聞社報導說,黃金周將為國內經濟反彈提供更多動力,特別是黃金周帶來的出行高峰讓中國國內航空旅行重回正常水平。報導認為,由於中國政府有力應對疫情並取得重大成果,再加上廣闊的國內市場,中國航空運營商的境況比國外同行要好很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表示,「十一」黃金周具有指標性意義。中國市場需求提振和消費信心強化,均建立在兼顧防疫的基礎上。他說,鑑於中國市場巨大,國內消費不斷增長更將帶動全球需求,促進全球經濟復甦。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於澤遠表示,在疫情全球蔓延、各主要經濟體遭受重創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全年有望實現正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仍是帶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