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的「二選一」,曾讓唯品會深受其害、公開反擊。轉眼過去,唯品會也成為了其他同行眼中的「施害者」。
14日,因涉嫌實施不正當競爭,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唯品會立案調查。外界普遍猜測,唯品會本次被查,源於幾個月前,「愛庫存」對唯品會「二選一」的公開舉報。行業競爭加劇、成長壓力懸頂,唯品會選擇了鋌而走險。
唯品會被反壟斷訴訟
2020年9月,唯品會的直接競爭對手「愛庫存」,認為唯品會要求平臺商家二選一,向市場監管總局實名舉報。愛庫存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受某平臺「二選一」影響,2020年8-12月,愛庫存有超過500個商家、超7000餘場活動受影響,GMV損失超過20.26億元。
二選一,本就讓包括某寶在內的各大電商平臺被電商所詬病,被這道門檻絆倒的也不止唯品會一家,甚至,唯品會自己也是曾經的受害者。
2017年7月,京東和唯品會發表聲明,聯合抵制某平臺利用市場壟斷地位,要求商家獨家合作,從京東和唯品會等平臺退出。
當時,唯品會尚且清楚: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在平臺面前,商家永遠是弱勢群體;未來的零售一定是開放、協作、包容、無邊界的生態;「火不侵玉、邪不壓正」。
但對照自己現在的作為,顯然唯品會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當初的屠龍勇士變成了惡龍!
為什麼唯品會做出今日的選擇?
在2013年,唯品會就學習京東,自建物流「品駿快遞」;在2016年,涉足金融業務,收購浙江貝付獲得支付牌照。
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未能助力唯品會開疆拓土。連續試錯之後,唯品會才知道,自己最擅長的事還是賣貨。
唯品會以非應季服裝特賣起家,可以算是「特賣之母」,但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紅利逐漸消退,增量向存量轉變,流量獲取越來越難、用戶增長陷入瓶頸;
同時,其特賣模式,名牌折扣已不再稀缺,淘寶、京東乃至拼多多,攜巨大的用戶和流量,帶來碾壓優勢,對唯品會構成了直接威脅。致使唯品會的市場佔有率從2016年的3.70%,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1.88%。
而在拓展自身的邊界和領域方面,唯品會是屢戰屢敗,成本是付出了,收穫卻寥寥,不得已只能出此下策了。
隨著阿里巴巴、美團、唯品會陸續被查,誰會是下一個目標?
眾望財富研究團隊:從業務門類龐雜的網際網路巨頭、到體量相對偏小的垂直電商,國家監管部門近期的行動,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無論是大是小,市場監管規則面前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