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
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故宮現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從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結束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故宮一直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後經歷了24位皇帝。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城牆高12米,底厚10米,頂厚6米至7米,四周由52米寬的護城河保護。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紫禁城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製典藏到民國初年。相傳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明清故宮建於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圍,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