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品牌概念逐漸深入人心,許多店面以加盟的形象出現。
因為加盟方式的獨特優勢,使得這種商業模式倍受青睞。
然而,加盟市場也存在亂象,一些加盟店面糾紛不斷。
近來就有一位吳姓男子——吳先生,他打電話給媒體稱:」我花了40萬加盟了一家水果店,現在營業3個月了,第一個月虧損了2萬元,第二個月又虧損了2萬元,第三個月生意還不如前兩個月,估計要虧損3萬元,也就是說,我加盟了這家水果店,不止沒賺到錢,反而還在3個月內連續虧損了7萬元,我找總部討要說法,總部卻敷衍了事,只表示現在是淡季「。
媒體記者隨即出發,去找吳先生了解情況。
吳先生告訴記者:「他當時給我們介紹的是,日營業額,每日8千元,每個月營業額就是24萬。預計年淨利潤達到了22萬6千多,這肯定吸引人啊,再加上這家加盟店推出的是『全託管』的加盟方式,我又不用參與店鋪的日常管理,可以說是躺著賺錢,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心動呢?」
記者問吳先生:「你就沒懷疑過,怎麼會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吳先生補充道:「總部的人說,他們在外地有100多家店,有很成熟的行業經驗,而且他們有渠道採購的優勢,可以用很低的價格,或者說是低於同行業的競爭價格。」
可是,在吳先生開業之後才發現有點不對勁,這三個月,他每個月都在虧損。
吳先生向記者解釋情況:「我是開業第一個月就虧了2萬6千元,第二個月又虧了2萬,第三個月,還不如前兩個月,估計要虧3萬。」
隨後記者得知,像吳先生這樣虧了錢的加盟商,還不在少數。記者通過採訪得知,他們的店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於是問他們:「這個店鋪的位置是你們自己選的嗎?」加盟商們告訴記者:「不是的,全部都是總部幫我們選的,而且還進行了評估,我們還交了評估費的。」
記者在後續的採訪中得知:這些加盟商們,都是像吳先生一樣,已經加盟了3-4個月了,可每個月都在虧錢的。
加盟商們進一步介紹情況:「總部在招商的時候說一年半就能回本,可我們上次跟他去開會,問他什麼時候能盈利,他卻含糊其辭,給不出一個準確的答覆,這讓我們喪失了信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水果店的實際經營情況和前期宣傳效果不一樣呢?
記者隨即陪同加盟商們到總部了解情況。
總部負責人表示:「鋪貨,包括店面所有的商品,以及開業的營銷成本,是直接攤到第一個月的成本的,所有說第一個月就想做到賺錢、盈利,在這個行業裡基本是做不到的,他們都是才開了3-4個月,那麼,第一個月賺不到錢是很正常的。然後,這兩個月,因為進口水果種類比較少,需求也會減少,所以是淡季。」
對此,加盟商們拿出了以前加盟時,總部給出的年收益預估表,上面完全沒有提及到淡季這回事。
總部負責人這時候卻改口道:「賺到錢的時間,我們是不可能做保證的,所有做加盟的企業,你要說誰可以給加盟商保證,什麼時候有收益,什麼時候能賺錢,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
加盟商們氣憤的對總部負責人說:「你們宣傳單上有寫。」
總部負責人得意的說:「你們仔細看宣傳單底下,那裡有寫僅供參考。」
隨後吳先生又向記者補充道:「之前還有一件事,充值288元,送金果一件,一件是20個,售價是39.8元,而我們系統裡查到的是進價27.5一箱,跟我們溝通的方案裡是按76塊錢一箱結算。我提出這個質疑後,馬上就改了,按39.8跟我們結算,也就是說,這裡面還是賺了我們12.3元。」
面對這樣的情況,加盟商們紛紛提出想要解除合作關係,總部負責人則表示會根據各個加盟商的不同情況,與大家逐一進行協商。
隨後,記者就此事諮詢了專業律師,律師表示:第一,要選成熟穩定的大品牌,第二,一定要審核他的資質,是否具有特許經營的前置條件,第三不要相信這種相關案例的渲染,個體店的成功,並不等同你的加盟店也能成功。
事情到此告一段落,筆者認為:在做投資之前,需要提前做好考察,不要輕易相信廣告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