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女生騎摩託環遊中國,為省錢沿途露營做飯

2020-12-12 路邊新鮮事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一句感慨。但是,對於遼寧兩名女生來說,卻是行動的座右銘。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兩名女生做了一件很多男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結伴從大連出發,騎摩託車環遊中國,抵達目的地新疆後,再返回大連。截至6月26日,她們已到達貴州安順。

兩名女生,左邊的叫大鑫,是一名手工皮具職人;右邊的叫桃子,是一名造型師。兩個弱女子,騎行這麼遠,起初家人們是反對的。但是看到她們朋友圈每天更新的人和景,那些與眾不同的體驗,家裡人也便釋然了,只是提醒她們「慢慢開,注意安全」。

他們的座駕是一輛長江750邊三輪摩託車,這是他們年初從一名車友手中買來的。為了這次旅行,他們特地去考了三輪駕駛D證。即便如此,對於很多資深摩友來說,「她們的騎行經驗實在太欠缺了」。當他們準備出發時,最遠騎行距離甚至只有20公裡。但她們不在乎,在行駛中慢慢找到最佳狀態,有何不可?

在摩旅圈內,有句俗語:「四輪承載身體,兩輪承載靈魂」。那麼三輪承載什麼?對於桃子和大鑫來說,那就是承載貨物。旅行中,他們大包小包有百餘公斤的各種裝配,包括帳篷、鍋碗瓢盆、修車工具、換洗衣物、藥品、電腦、相機,還有他們打算帶到拉薩賺取路費的手工製品……

在騎行中,她們還有一個小夥伴:桃子的土狗巴頓。巴頓原本是一隻待在家裡的宅狗,跟著兩名「女俠」,走南闖北,也成了一隻見過世面的時髦狗。

為什麼想騎摩託去新疆呢?大鑫和桃子其實已經是資深驢友,倆人既有自行車騎行318國道的豐富經驗,又有沿途搭車去古格王朝的獨特經歷。去年在結伴旅行西藏阿里的時候,倆人看到兩名男子騎著摩託車旅行,便約定:「明年我們也做一次摩託旅行吧,去新疆!」

這樣的摩託車,這樣的裝備,兩名女生和一隻土狗,為她們贏得了很高的回頭率。沿途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是幹嘛的?去哪裡?」當得知她們是要騎行環遊中國時,有的人讚嘆,有的人驚訝,有的人狐疑,有些人覺得「這倆真是奇怪」。她們建了個公號,取名「移動夢想家」記錄沿途感悟。她們自我介紹:兩個奇葩女,一隻高冷汪,一次隨心的摩託之旅。

大鑫和桃子只是普通人,也要工作,也要生存。因此,對於她們來說,旅行就是「以最經濟的花費,得到最充分的體驗」。這次1萬多公裡的行程,她們計劃花費2萬多元。為了省錢,她們會選擇沿途露營。而為了安全,她們會選擇有監控的地方,比如在徵得同意後,在一些加油站露營。在她們看來,加油站方便安全,又有自來水、衛生間,除了吵一點,是理想的露營點。

隨時紮營開飯也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大多數時候,她們會用自帶的酒精爐燒飯,雖然繁瑣一些,但是經濟實惠,又營養豐富,可以補充沿途消耗的體力。

對於之前沒怎麼接觸過摩託車的小女生來說,突如其來的機械故障是一件頭疼事。好在「天下摩友是一家」,她們有大量技術顧問,可以隨時通過手機諮詢各地的摩託技師。而且,攻略上的各地摩託修理點給了她們充分的幫助。經歷的多了,如今一些基本的小問題,兩名小女子已經可以自行解決。

沿途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也有很多溫暖的瞬間。在陝西渭南時,天降暴雨,她們正艱難騎行準備找地方過夜。突然,一輛汽車開了過來,車主搖下車窗,衝她們喊,說:「雨太大了,給你們帶路!」原來,車主也是摩友,他熱心地給她們指路,帶著她們去修車,還帶到了自己經營的酒店,給她們提供了免費住宿。

出發,遇見最真實的自己。摩旅的收穫是什麼?她們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磨鍊了自己意志,見了很多老朋友,也結實了很多新朋友,收穫了真摯的友誼。

桃子和大鑫說:「路上的一切都是未知,但無論是顛簸的爛路還是突然起來的大雨,都讓我們滿心歡喜。風餐露宿對於我們的意義,只是讓旅行的感受更加放大。」

當風景盡收眼底之時,內心的歡喜只有親身才能體會。她們在「移動夢想家」中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要知道,今天可是你未來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了,畢竟,即使不嘗試,你還是會老去。」

對於吃貨來說,旅行也是一場美食之旅。陝西西安的牛肉鐵籤串串,湖北公安縣的小龍蝦,湖南的魔芋乾子、魚下巴、打鼓皮……這些美食都給她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是這輩子首次嘗試。

為了勞逸結合,她們在騎行數天之後,也會找一個小客棧修整一下,好好放鬆,周邊轉轉,調節一下精神和體力。畢竟,出來旅行,玩得開心是最重要的。修整時,研究下一步路線是必備的工作。

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湖北、湖南、貴州……兩個月時間她們已經穿行半個中國,如今她們仍然在路上,朝著西藏、新疆進發。她們說:唯有一顆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心,才會真正地被生活,被夢想眷顧。

桃子和大鑫不在乎最終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經歷和體驗,去見見老朋友,去看看一直想見的風景。她們會特意繞遠路幾百公裡,就為了去看看老朋友。每次好久不見的朋友相聚,都讓她們激動不已。

「總有人活成了你想成為的樣子。」她們的旅行也感染了很多人。在湖北一個加油站,一位大姐繞著她們轉了一圈,讚嘆地說:「真是太棒了,等我退休了,也要像你們一樣到處走走看看!」桃子加了大姐的微信,過了半個月,發現大姐居然已經登上飛機,開始了自己的旅程!這或許就是旅行的魔力吧!(圖:桃子)路邊新鮮事,為你提供街頭巷尾、城市鄉村的新鮮、有趣、有溫度的資訊,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倆鄭州小夥兒騎摩託環遊歐亞大陸 歷時140多天跨越20個國家
    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做飯,「當然只能因陋就簡,煮上一鍋粥配麵包,或煮一碗麵配上辣椒醬、鹹菜就是一頓飯,時間充裕了會採購一些食材,炒菜、蒸飯改善生活。」「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頓早飯,然後全天趕路,直到晚上露營。」王世海說,他們每天早上8點起床洗漱,之後就開始做飯吃,接著洗刷、綑紮、檢查,準備妥當再出發就將近11點了。「為了節省時間,早飯必須把肚子吃得結結實實。」
  • 長春大四男生眾籌8000元路費 騎摩託環遊中國
    去年年底,徐金亮在為他的瘋狂計劃眾籌資金的時候,這樣寫道。  那是怎樣一個計劃?騎著摩託車環遊中國!  威海至漠河北極村,然後到烏魯木齊,再到拉薩,之後南寧,最後返回威海,每段約28天,包含騎行、拍攝、遊玩的時間,全程大約136天,4.1萬公裡,經過100多個地級市。
  • 27歲女子與男友一起辭職 騎上摩託車去環遊中國
    嘉興姑娘和男朋友一起辭職,騎摩託環遊中國,已跑了2.5萬公裡  我帶上你,你騎上摩託 去描摹中國的大地  浙江在線11月6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黃鶯)和男朋友一起辭職,騎著摩託去環遊中國。這樣拉風的事情,可能不需要太多的金錢,關鍵是勇氣。
  • 越南「摩託大軍」,美女騎摩託,遊客看到眼花!
    摩託?現在還有人開摩託?沒錯哈,儘管我們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出行都是打車或者地鐵高鐵飛機,十分方便快捷,但在一些小地方,還是樸素的人土風情。人們騎著摩託穿行在街道上自由自在,享受輕風拂過發梢的溫柔。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個越南摩託車一族,號稱越南「摩託大軍」,美女騎摩託,遊客看到眼花!
  • 一個人騎摩託到成都,在安嶽露營時差點嚇哭了「萊摩旅西藏 四」
    這次旅行西藏,我將與大家分享沿途的風景和路途中有趣的事情。繼續接上一篇文章「其實安嶽歷史悠久,在北周時期就將安嶽設為縣,而且這塊古老的土地也孕育了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南宋數學泰鬥秦九韶、普州刺史程咬金等歷史名人。說到安嶽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檸檬,的確安嶽出名,主要在於檸檬。據說檸檬的產量、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均佔全國80%以上,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所以被譽為「中國檸檬之都」。
  • 網紅騎摩託環遊世界,超速被查掏出「地球通行證」:地球英雄辦的
    網紅騎摩託環遊世界,超速被查掏出「地球通行證」:地球英雄辦的導語在當今的中國,我們不管是做什麼都是需要一個「證明」的,不僅僅有證明自身身份的身份證,也有證明你能駕駛汽車的駕駛證等等。不久前,一個騎摩託車超速的網紅在被交警攔下之後,竟然拿出了一張「地球通行證」,並聲稱這是地球英雄辦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可能看吧!超速車主是個網紅大爺不久前,安徽宣城的交警在街道上巡邏,正好看見一輛摩託車竟然無視路邊的限速標誌,在路上進行狂飆,而且見到了交警指揮也沒有明顯的減速。
  • 永州男子騎摩託環遊東南亞 1天走了297公裡/圖
    他說,10歲那年,一節語文課上,他跟老師說過,想騎著自行車環遊世界。  他來自永州冷水灘,今年已51歲。「就算能活到100歲,現在都過去一半了。還不出發,什麼時候出發?」  今年3月,仔細掂量後,他把夢想「打了個對摺」——不環遊世界,去東南亞就行;不騎自行車,換成摩託車。  他出發了。同行的還有8人,其中兩人也來自湖南——62歲的李衛平和48歲的李永祥。
  • 主人騎摩託帶金毛阿拉兜風,倆狗子的表情亮了,笑的主人胃抽筋
    主人騎摩託帶金毛阿拉兜風,倆狗子的表情亮了,笑的主人胃抽筋。有一天,朋友要出門了,然後兩個狗狗又開始重複以前的撒嬌行為了。朋友也是不忍心把兩個狗狗放在家裡,於是就開車把狗狗也帶到外面去透透風,這個車可不是轎車,就是簡單的電瓶車。後來,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搞笑的事情。
  • 夫妻倆騎摩託回家過年 6天騎行1928公裡(圖)
    受訪者供圖    這幾天,39歲的冉小勤和老婆李中梅騎著摩託到處趕場,置辦年貨。    2月4日,夫妻倆從福建晉江,騎著摩託車,踏上了回家的路。全程1928公裡,兩人花了六天的時間,抵達墊江縣大石鄉滴水村的家裡。    給摩託裝導航系統    冉小勤在外打工已經20年了。
  • 重慶女子謝露:騎摩託去倫敦看奧運
    重慶女子謝露:騎摩託去倫敦看奧運   中新社重慶3月31日電 題:重慶女子謝露:騎摩託去倫敦看奧運  作者 韓璐  謝露選擇在自己35歲的最後一天,將自己2012年的夢想拿到某商業網站尋求資助。
  • 女生騎摩託車體驗,適合新手的摩託入門推薦!
    首先,一直想糾正一個觀念,就是老人口中的「女孩子騎摩託車多危險,不如買輛電瓶車騎騎。」其實真正騎摩託車的人都知道,摩託車只要你遵守交通規則,正確安裝護槓攜帶護具並保持車速是非常安全的。  安全性說完了,接著分享我這幾年的經驗,起初我買摩託就是因為濟南真的太堵了。摩託不堵車,而且不會因為放不開腿而擔憂,所以成了我首選的上下班代步工具,速度一般在30~40邁左右,經常被車友吐槽騎車太穩太慢。
  • 騎電動車環遊中國是什麼體驗?騎手有話說
    騎電動車環遊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有人開車自駕環遊中國,有人徒步行走環遊中國,對於騎電動車環遊中國的,想都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勇士,更何況什麼樣的電動車才可以實現這一壯舉。在今年5月28日,騎手周建兵剛剛歷時261天,使用電動車騎行了30530公裡完成了自己的環遊中國大陸之行,回到了起點上海。說實話,看到這條新聞後,讓筆者最為震驚的是,他是如何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的呢?
  • 倆北京姑娘騎摩託穿越巴西,飛車體驗5000公裡大冒險!
    《摩託日記》在西方社會廣為流傳,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共產主義戰士切格瓦拉。書中敘述了他年輕時候和同伴騎摩託穿越南美大陸的一段經歷,作為富二代的切 格瓦拉在路途中才第一次認識到南美大陸的人們還生活在疾苦之中。雖然切本人的一生備受爭議,但摩託穿越卻成為南美人和西方人所認同的一種旅行方式。於是每次我們在南美自駕,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騎士」在公路上穿梭。
  • 記住這關鍵兩點,騎小牛電動車也可以環遊中國
    抖音上有個神人叫「千條叔」,他騎了一輛小牛電動車外出旅行,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乍一聽可能不新鮮,不就是騎電動車旅行嗎,有什麼大驚小怪?但實際情況是,這位外號「千條叔」的騎手,騎著一輛小牛電動車環遊了大半個中國~2019年6月28日,千條叔從上海出發,開啟了自己騎電動車環遊中國內陸邊境線的壯舉。
  • 一個人騎摩託到成都,在安嶽露營時差點嚇哭了「萊摩旅西藏 四」
    這次旅行西藏,我將與大家分享沿途的風景和路途中有趣的事情。繼續接上一篇文章「其實安嶽歷史悠久,在北周時期就將安嶽設為縣,而且這塊古老的土地也孕育了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南宋數學泰鬥秦九韶、普州刺史程咬金等歷史名人。說到安嶽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檸檬,的確安嶽出名,主要在於檸檬。據說檸檬的產量、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均佔全國80%以上,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所以被譽為「中國檸檬之都」。
  • 農民工夫婦買不到車票 騎摩託從廣東回到四川
    買不到火車票 夫妻倆騎摩託回家1月31日,在佛山高明當焊工的丁小兵和妻子汪信君起了個大早,他們準備騎摩託車回老家四川武勝和家人一起團圓。汪信君將放在包裡給女兒和兒子的禮物再仔細檢查了一遍,希望沒有落下什麼東西。
  • 情侶辭職放棄北漂生活 騎著摩託車環遊中國
    今年4月份,牛小K在離職理由一欄上寫下「騎摩託車環遊中國」,用手中僅有的積蓄買了一輛本田幻影,開始了騎摩託環遊中國的旅行。圖/MarinaMarinaQueen和牛小K目前已經走過目前已經走過14個省、直轄市,在38個城市落腳過夜。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拍下一張牽手照片,見證愛情。也許是牛小K的一時衝動,也許是他想給MarinaQueen一個驚喜。
  • 摩託日記
    戴恩·馬德斯·尼爾森(Dane Mads Nielsen)和美籍華裔陶一星(Anthony Tao)在甘肅省探訪中國的火星基地。(圖片來源:中國日報)新冠病毒似乎一直追趕著他們,總是保持在離摩託車排氣管幾個城鎮的位置。他們面前是寬闊的道路,車把就像一個羅盤指針,指引著他們曲折穿過中國。對他們而言,真正的北就是向西走,和沿途遇到的人交流。
  • 小夥加拿大留學畢業 騎摩託車回西安
    接下來,小白將再次騎上他最親密的夥伴「大白」,踏上為期2個月的環中國遊西安小夥從加拿大騎摩託回國2018年5月,熱愛騎行的西安小夥小白完成了在加拿大的學業。就在一起留學的中國同學們紛紛收拾行裝準備回國之際,小白萌生了一個想法——騎摩託回中國。這個想法不僅喚起了小白4年前剛到加拿大夢,還激起了他的鬥志。
  • 「騎摩託車去西藏旅行4」安嶽到成都沿途的人文景觀,你看過嗎?
    單人摩旅西藏(四)安嶽到成都沿途的人文景觀,你看過嗎?上一篇遊記分享了我騎摩託車在安嶽露營時遇險的經歷,好在並無大礙,那今天繼續出發,帶你去看看安嶽到成都沿途的人文景觀。正在319國道2599裡程碑處拍照時遇到一位重慶騎自行車的騎友,看見我的摩託車大包小包的,便停下來打招呼,兄弟你去哪呀?是去西藏嗎?我點了點頭說:是的,你也是騎車去西藏旅行嗎?對呀!我還要去成都與隊友會合,然後再組隊出發。這是我遇到的第一位騎行西藏的朋友,我倆短暫的交談後便道別各自出發,希望能在旅行的路上再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