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
摩羯座|哲學碩士|旅遊博主
純粹 安然 雅致 明媚
國內名校混過,世界500強外企打拼過,電商民企薰陶過。
愛吃會玩能寫,有著不安的靈魂,發現美的眼睛和愛思考的頭腦。
作者︱薇安曾
公號 | 薇安微語
微博 | 愛旅遊的薇薇安
◆ ◆ ◆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距離中國12923公裡的摩洛哥,國土面積45.9萬平方公裡,只有江蘇省一般大小,卻和中國一樣是個是神奇而複雜的國度。自從2016年免籤之後,「北非小花園」摩洛哥的神秘瞬間被解鎖,似乎人人能如數家珍出一堆地名:藍白小鎮舍夫沙萬、迷宮老城菲斯、陷阱密布的馬拉喀什、因電影聞名的卡薩布蘭卡、三毛的撒哈拉……
摩洛哥有3500萬人口,其中阿拉伯人佔60%, 當地的柏柏爾人佔40%。摩洛哥雖然身在非洲,卻是徹頭徹尾的中東世界。它雖然是個阿拉伯人的國家,男女老少說的卻不是阿拉伯語而是法語,從小接受的也是法式教育。它深深紮根於非洲大陸,枝葉卻呼吸歐洲的空氣得以生長。
摩洛哥西邊是海;中部古城有著千年歷史,隨處可見精緻繁複的寺廟宮殿;北邊緊鄰西班牙,混合了歐洲海邊小城與中東文明;南邊呢?一片撒哈拉。摩洛哥也因此被稱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國家。中部的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來自撒哈拉的滾滾熱浪,摩洛哥也有了「烈日下的清涼國土」、「歐洲後花園」的美譽。
多樣的地理環境和不同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摩國種類豐富又各具特色的美食,今天這份美食攻略,就帶大家感受一下,摩洛哥的「風味人間」。
傳統的摩洛哥菜餚主要受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影響,當然也少不了猶太人的風味。柏柏爾人傳承的是一種樸素的鄉村風格的飲食,阿拉伯人帶來了東方精細的烹飪術和來自遙遠地域的香料,而安達盧西亞人則傳承的是鹹甜兩種口感的飲食風格,例如著名的「帕斯蒂利亞」(Pastilla)。近代由於殖民統治,也加入了法式料理、南歐安達盧西亞的風格。再加上旅遊業的發展,很多知名的頂級餐廳也發展到了摩洛哥。
但是大部分的中國胃還是適應不了摩洛哥的飲食,不惜裝滿半個行李箱方便麵和榨菜「千裡迢迢」遇見摩洛哥。吃了一周摩洛哥菜後,我愈發愛國了。
風情萬種,風味萬千,摩洛哥究竟有多少味道?一起來嘗嘗摩洛哥常見的美食吧!
讓我們從一頓規規矩矩的摩洛哥正餐開始。
摩洛哥菜根植於柏柏爾人的食物,又經過法國人的薰陶,它既有非洲的原始粗獷,也帶一點歐式的小情調。前菜先來份清爽的摩洛哥沙拉,混合西紅柿、黃瓜和洋蔥粒,加入香料調味,黑胡椒必須夠烈,才能hold住接下來的重口味。
「摩洛哥沙拉」作為開胃菜,它是複數。這不是一個摩洛哥沙拉。這是許多摩洛哥沙拉,一般有4至12種不同的沙拉。並且它們都很小,每個都有2到6口,口味各不相同。
若說摩洛哥的國菜,那非塔吉鍋(tajine)莫屬。每個摩洛哥家庭都有一個塔吉鍋,塔吉鍋既是菜式的統稱也是廚具的名字,尖尖的草帽形蓋子,下面是陶瓷淺底鍋,中式廚具中最接近的是砂鍋煲仔,也是一類以燒燉為主。作為摩洛哥最典型&最知名烹飪方式,傳統菜餚裡面至少八成是用這種傳統的紅土器皿燒成,它的地位基本相當於中國尋常家裡的「大鐵鍋」,承載當地人每天的日常生活。
早在9世紀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就有記載塔吉的做法。說到「一鍋燉」,你能想到的還是只有東北嗎?不,還有摩洛哥人的「塔吉燉一切」!這道菜雖說呈現形式固定,內容卻可以千變萬化,塔吉可以是燉牛肉羊肉,也可以是鳳尾魚西紅柿,甚至芝士雞蛋,任你天馬行空想像,最經典則是牛肉加烏梅和雞蛋的組合。任意一份食材,都能找到它在塔吉鍋中,在摩洛哥的獨特風味。
西梅牛肉塔吉鍋;蔬菜牛肉塔吉鍋;醃檸檬雞肉塔吉鍋,番茄肉丸塔吉鍋,橄欖羊肉塔吉鍋,蔬菜塔吉鍋……
這些菜品,在一般的摩洛哥餐廳基本都會見到;而在那些家庭主婦手裡,塔吉鍋的食材和品種可以再豐富幾十倍。
以我們的標準來看,摩洛哥人並不擅長烹製肉類,不是老了就羶氣,幸好烏梅帶有酸甜的果香,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肉的劣勢,大餅沾上塔吉的湯汁,有種飛揚跋扈的滿足感。
塔吉鍋吉祥「燉菜」,既是尋常人家的家常味道,又是旅行者來摩洛哥「接地氣」的第一選擇。摩洛哥的風味人間,塔吉鍋回味悠長。
比起味道,模樣古怪的塔吉鍋倒更令人印象深刻:紅色的圓形陶土鍋,鍋蓋如同一頂錐形小帽子。在水匱乏的北非沙漠地帶,防止水分蒸發而極其密封的塔吉鍋應運而生,食材加入香料、橄欖和堅果等配料,經過簡單燜蒸即可,湯汁立刻濃鬱又熟爛,和蓬鬆的阿拉伯大餅是絕配。
值得一提的是,陳曉卿老師的《風味人間》第三集裡給我們完整呈現了摩洛哥塔吉鍋的完美風味。
在探討塔吉鍋的由來的時候,有這麼一個說法:有一天,一個叫做阿里巴巴的年輕人,戴著高帽子騎駱駝在撒哈拉沙漠中行走數日,發現帽頂時不時會有水滴滴到頭頂,阿里巴巴納悶數日:大太陽底下哪來的水滴啊?後來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水,是自己的汗水!阿里巴巴靈機一動,把帽子脫下來,直接蓋倒正在烹飪的鍋上,一下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為食物的水分沒有揮發掉,而是聚在帽子頂,然後再回落到食物裡面。塔吉鍋就這麼被發明出來了。雖然不曉得這個由來的真假,但是塔吉鍋的造型真的很像一頂高帽子戴在鍋子上,因為可以保留食物的原味又不用使用太多的油。
塔吉鍋本質是一種燉菜,因為器皿的特殊,在鍋底的食材已經燒的焦香的時候,食材內部卻會被循環回流的蒸汽繼續不斷的蒸燜。有專家表示,塔吉鍋做一道燉菜,比我們傳統燉鍋省水6成以上。如何在「水少」的情況下讓食材保持軟爛?只能依靠循環回流的食材原汁。以確保食材本味析出,香料的味道100%融合。
吃塔吉鍋要趁熱,涼了的塔吉鍋是挑不起食慾的。所以塔吉鍋上桌,一般會用厚墊子墊著原鍋,端鍋的的人一路喊著:「燙燙!」一路快速的託著連蓋的的熱塔吉衝到你面前放下,在你面前打開那個草帽形的蓋子,開蓋的一瞬間,鍋內的蒸汽噴薄而出,陪著鍋底湯汁還在咕嘟嘟冒著泡,鍋邊可能在呲啦啦的發出燒乾的響聲,一瞬間就能讓你的喉嚨發出吞咽口水的咕嚕聲。如果這時候你還能趁機看一眼端盤子上桌的人,那個手裡拿著鍋蓋的人臉上一定是一臉的虛榮和滿足。
塔吉鍋一直致力於做西餐體系裡最容易被中國人接受的菜品之一,食材口味多變,清爽的,濃鬱的,微甜的,微辣的,鮮香的,多汁的……老派的傳統廚師特別注重食材的本真和調料的品質,現在新派的融合菜也會將世界各地的食材放入塔吉鍋內,碰撞出新的創意料理。
在摩洛哥的現代餐廳中,塔吉鍋通常以單人份小塔吉的形式出場。在鄉村餐廳、加油站,為了方便食用,也能看到一排排的小塔吉鍋被單獨的炭火小爐分別燒制。但是在家庭聚餐的時候,塔吉鍋總是端上來一大盆,全家人一起享用,取團圓之意。
傳統家庭甚至沒有其他刀叉盤子之類的餐具,大家就拿著撕開的一塊麵包,(麵包既是主食也是餐具),在一個大塔吉內直接動手。麵包既可以包裹蔬菜,也可以蘸著湯汁吃。摩洛哥人認為,一家人吃飯就要聚在一起,就好像我們吃火鍋,單人小鍋雖然乾淨,但總是不如大家一起涮銅鍋爽快熱鬧。
馬拉喀什頂級餐廳DAR MOHA
Chef Moha
在《風味人間》第三集裡,我們看到了在主廚的天才與靈感中,一道料理如何變成藝術品。馬拉喀什頂級餐廳DAR MOHA是《風味人間》的拍攝地,而此趟行程,我們也有幸親臨這家餐廳品嘗了地道的塔吉鍋。在這家馬拉喀什知名餐廳中,主廚Chef Moha是摩洛哥版Master Chief的評委,摩洛哥傳統美食烹飪的金字塔尖。餐廳坐落在一座傳統的摩洛哥式庭園芮雅德裡面,環境優美,餐具精良,完全可以與歐洲的米其林餐廳相媲美。
五種塔吉鍋菜餚
戳視頻感受一下我們在明星餐廳裡看到塔吉鍋上桌時的歡呼熱烈之情。
《風味人間》短片結束,摩洛哥的美食之旅才剛剛開始。
除了塔吉鍋,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摩洛哥美食品種也非常豐富。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通宵不停的燒烤街,知名老窯每天燜熟的地坑羊肉不到半天就會沽清,腦花,下水,蝸牛,蹄筋這些特殊食材也收到摩洛哥人的熱情追捧,哪怕就是主食麵餅,尋常主婦也可以變幾十種花樣。
couscous(庫斯庫斯)作為典型的馬格裡亞柏柏爾人食物,也是摩洛哥、利比亞、突尼西亞等北非國家的主食之一。在摩洛哥,一日三餐都會有庫斯庫斯上桌。摩洛哥人好吃,也好客,在街上見到你,聊了兩句就會說:請你去我家吃庫斯庫斯吧!
庫斯庫斯雖然看上去像小米,實際上是一種蒸粗麥粉,搓揉後分成小米形狀的顆粒而已,曬乾後可以存放數日。食用前只要稍微一蒸,立刻變得蓬鬆柔軟,吃起來粉糯糯的,澆頭基本是輕簡的水煮蔬菜,如西葫蘆、胡蘿蔔、土豆、洋蔥等,茴香、孜然、羅勒等香料自然不能少,隆重的場合不妨加入燉牛肉羊肉,足以待客。
庫斯庫斯應該算是摩洛哥人最愛的美食之一,它口感鬆軟,口味獨特,它將飯菜的功能合二為一,成為摩洛哥人每周五家庭聚會的必備料理。摩洛哥人會全家圍坐在一起,用手抓著吃,每個人都負責自己面前的部分。
巴司蒂亞餡派 (Pastilla)
摩洛哥的慶典佳餚
這道菜是摩洛哥的慶典佳餚,是一種精心製作的肉餅.做法先以香料、奶油燉煮雞肉,雞肉燉熟後切碎.而杏仁炒熟後搗碎,再加入洋蔥與雞蛋小火燜煮.最後把雞肉、杏仁、洋蔥、雞蛋、糖和各種調味料混在一起裹進餅皮裡,然後放入烤箱烘烤至焦脆金黃。
不過一試就知道為什麼比較少人介紹了,味道真的不是亞洲人可以接受的,因為他外皮還加了一點肉桂糖粉,吃起甜甜、鹹鹹還帶一點咖喱味,哈哈~大家都吃一口就默默放下來。
晃蕩在摩洛哥,最不可能錯過的便是鋪天蓋地的「阿拉伯式café」,面朝馬路的露天座位,坐滿了挺著大肚子的阿拉伯男人,幾乎沒有婦女,那仿佛是男人們社交的專用場所,人手一杯薄荷茶茶,聊到推心置腹,哪怕天大的事也能化為烏有。
第一次正兒八經喝薄荷茶是在馬拉喀什路邊的一家小咖啡館。咖啡館的小哥和妹子一口流利的法語,餐牌也是一水兒的法文。我們進來,點一杯薄荷茶,配薯條,面朝大馬路,分享好茶好景。亮晶晶的細嘴銀壺提得極高,茶卻一滴不漏地完美注入鑲金玻璃杯。阿拉伯人嗜甜,恨不得放進半杯方糖。
摩洛哥的下午茶時間,真的是可以一杯喝到天荒地老。
薄荷茶被稱為摩洛哥的國茶,當地人一年四季都會喝,還自豪地把薄荷茶稱為「摩洛哥威士忌」,事實上,摩洛哥的喝茶歷史從19世紀就延續至今了。喝薄荷茶時需要耐心地等待,因為喝之前會有相應的敬茶禮儀。
薄荷茶可以歸為綠茶,除了薄荷葉,還要加入糖和綠茶水。泡茶的手法很有意思:用熱水衝泡綠茶後,將茶葉濾出,再放入新鮮的薄荷葉,將銀質茶壺高高舉起,茶水衝進玻璃杯裡要泛起大量的白色泡沫才好。衝好的茶水兼具綠茶和薄荷的清香,味甜爽口,此外,還會常常加入玫瑰、丁香、茉莉等其他香料,增加口感的豐富。
在摩洛哥北部馬拉喀什等城市,人們直接將茶葉和薄荷同煮一氣,不僅相貌無趣,且味淡而苦澀。但中北部的摩洛哥茶更強調薄荷香氣,先燒上一壺水,沸騰後加入綠茶和糖同煮,最後加入一點薄荷葉滾一下,倒入放有新鮮薄荷葉的杯子裡,甘甜清新。
來一杯"摩洛哥威士忌"吧!
街邊小攤夜市大排檔的美好
最好吃的最不好吃的都在這裡
想吃駱駝脾烤肉串和超甜的油炸芝麻餅嗎?那你就去摩洛哥吧,那兒的街頭小吃肯定讓你大開眼界。
摩洛哥吃的樂趣不在於食物本身多麼精緻美味,而是得去逛它的「大排檔」,去跟小攤小販們東拉西扯,就像馬拉喀什狄瑪愛佛納廣場的「世紀大夜市」。白天只有稀稀落落的果汁攤,一切都顯得垂頭喪氣,當太陽西斜溫度下降,養精蓄銳了一整天的小販們,開始從各個角落神氣活現地鑽出來,掛出牛腦羊臉、擺上炸魚炸蝦,拉客的小哥全都一副堵上身家性命的執著。
看見亞洲面孔,小哥會一口氣說上好幾種語言「空你奇哇「」啊你哈塞喲「」你好「,然後確認過眼神之後會死氣白咧的纏著你:」中國人?來看看!我們這裡什麼都有!「
不眠廣場匯集了摩洛哥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奇特的食物,不管好吃不好吃,你在這裡都能找到。
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一定要嘗的美味又奇特的食物,一定是蝸牛!
蝸牛攤的零嘴時光,小攤一圈圍滿了人,推車邊沿的小木板作為袖珍吧檯,人人都是要一碗水煮蝸牛,殼是黑白相間的螺紋,如某種可愛的貝殼,卻極其吸熱,我被燙得不停甩手吹氣,半天吃不到一顆。再看鄰客,無論大人小孩,皆用一根牙籤剔肉,動作嫻熟,用蝸牛肉塞牙縫邊聊天,把湯一飲而盡才算圓滿。不過癮的,伸出一根手指,老闆立刻遞過滿滿一碗蝸牛,新一輪剔肉大賽開始,頗有我們嗦螺絲下酒的意趣。
摩洛哥式蝸牛大餐的蝸牛做法大不相同。作為市井小吃,摩洛哥蝸牛在加入十幾種調味料後會用大鍋煮,煮到香料都入了味,連同湯汁一起吮吸,有種草藥味,吃起來有點兒像香菇。
Harira是一種用小扁豆熬製的濃湯。濃稠的湯底用番茄南瓜等蔬菜熬成,加入鷹嘴豆和碎麵條。
蔬菜湯小攤,一定還會配上兩款甜品,椰棗和糖油麵圈,堆得整整齊齊,且只賣這三樣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價格一致,令人匪夷所思。
當你看到翻滾的煙氣,就能猜到前面有木炭上燒烤的烤肉串了吧。Brochettes是一種用雞肉,羊肉,牛肉或是各種碎肉內臟混合物做的烤串,先在肉串上撒上鹽和香料,如辣椒粉和孜然,然後把由香料包裹的羊肉或牛肉串在烤肉叉上,進行燒烤。烤肉串要和harissa(紅辣椒醬)、紅洋蔥、孜然和鹽拌在一起吃,當然還可以夾在麵包裡吃。一次大約能花費2.36到3.55美元(約合人民幣14.5到21.8元)。
去尋找一間當地的小餐館,第一大要領,看是否有刀叉等餐具,若什麼都沒有,人人用手撕大餅,蘸著小菜醬料往嘴裡塞,那就八九不離十了。若看到英文菜單上寫著「摩洛哥三明治」,則先要轉換一下思路,並非西式的白吐司夾生菜火腿,常常指阿拉伯大餅裡夾炸魚或牛雜碎。
摩洛哥人可真能從頭吃到尾啊。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奶牛的乳房、舌頭、牛肚、甚至蹄子。炸牛肝是由小牛的肝臟製成的,先把肝臟弄碎,再進行煎炸。在露天市場上的食物是稱重銷售的,它通常是夾在三明治裡,或者與炸薯條配在一起吃。運氣好的話,只要10塊錢,便吃到了一盤巨無霸分量的炸沙丁魚、竹莢魚和大蝦,要吃到兩手滿是油膩和醬汁才是香。
Chermoula是一種混合各種Herb 和 辣椒的醬料。在烤魚或是海鮮的時候,可以放在上面。用來做蘸醬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吃法。
摩洛哥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沙丁魚國家,所以很自然,沙丁魚變成了一種國民美食。當地人喜歡把魚塞滿辣辣的chermoula醬料來料理它,另外把它油炸來處理,還會是一道不錯的可口零食呢。
而素食主義者也可以開心地在摩洛哥的小吃街裡找到好吃的。這兒的茄子片被蘸著甜燻辣椒麵糊,然後油炸,好吃得很。
摩洛哥的羊和全世界都不一樣,可謂驚豔世俗,不但會上樹,而且從小吃大麻長大。
在摩洛哥南部一望無際田野中,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樹幹上,有的站在樹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著樹葉,呈現一幕「羊上樹」的奇景。這些羊爬的是摩洛哥當地特有的「阿甘樹」。由於當地氣候炎熱乾燥、寸草難長,僅分散著一些耐旱耐高溫,適於南部撒哈拉大沙漠氣候的灌木林。當地的山羊在缺少水源,缺少草地的條件下為求生存,便慢慢學會了上樹的本領,最終它們能夠在樹上輕鬆攀登、跳躍,甚至站立在枝頭上。
而讓我最魂牽夢繞念念不忘的是藍色小鎮舍夫沙萬的烤羊排。舍夫沙萬坐落在半山腰,山頂種滿了大麻,這裡的山羊從小吃大麻長大,因此肉質格外鮮美。在這裡吃到的烤羊排,酥酥脆脆,一點羶味都沒有。我們本來點了一盤,後來又追加了一盤,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
在不眠廣場大排檔,還會看到一個個的羊頭擺在桌面上,很是驚豔。蒸羊頭通常是在伊斯蘭節日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牲口宰殺之後可以吃到的美食。在露天市場上,羊頭要蒸大約5個小時,可以當做午飯。半個頭是1.77美元(約合人民幣10.8元,一整個頭是3.55美元(約合人民幣21.8元),羊腦在另一個貨攤銷售。
如果要吃蒸羊頭的話,要先等待賣主撕去羊皮,再撒上孜然、鹽和辣椒粉,然後把羊臉頰上細嫩的肉和舌頭撕下來,才能準備開吃。在宰牲節的時候,人們會屠殺一些羊,把它們的頭用來蒸煮幾個小時,然後配著孜然,鹽,辣椒來享用。聽說臉頰肉和舌頭的部分是最美味的呢。
當地人還喜歡把牛肉,或是羊肉塊加上辣椒,裝在一個特有的容器內,放在火焰的灰燼上慢慢燉煮,這道菜被稱之為Tanjia。
在我的眼裡,摩洛哥就是一個麵包和醬的王國。各種麵包和各種醬,每頓飯無一例外。
摩洛哥的小吃有很多油炸食品,還有大小有腰圍那麼大的麵包。特別好吃的是beghrir(有點像麵包屑的海綿狀麵包)、harsha(由細粉製成的黃油麵包)和rghaif(片狀、分層扁平麵包)。摩洛哥簡直把麵包玩出了新花樣。
Khobz這是一個用非常地道的用柴火烤出來的大餅,表皮非常的硬,通常當地人喜歡用它就著肉吃。摩洛哥也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餅,大家有興趣都可以去嘗嘗。
Zaalouk,路邊攤小吃之一,用麵包蘸取他們特殊製作的醬料,這些醬料的主要配方就是茄子,辣椒,番茄,大蒜和橄欖油。
Makouta 這又是一款非常熱門的街邊美食,是由土豆油炸而成的,再配上各種醬汁,yummy ~
和中東以及其他非洲國家很像,摩洛哥人也非常喜歡甜食,而且是甜到發膩的那種。當地非常有名的甜點包括Briwat(用杏仁填充的三角形油酥糕點)、Shebakia(油炸芝麻甜餅)、肉桂蛋糕(有點辛辣味,不是很甜)。
Briouats,經常用作開胃菜,麵皮裡包裹由碎肉、海鮮、蔬菜等製成的餡料,然後捲成三角形後油炸或烘烤至金黃色,口感酥脆鹹香,略有些像國內的春卷。
在摩洛哥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這樣一輛賣仙人掌果的推車。1-2迪拉姆就能買一個剝好的,如果在舍夫沙萬的話,還可以大概10迪拉姆買到一小袋沒剝的。
站在推車旁邊,開一個吃一個,這沙漠之果最是清甜,汁水滿溢,不需問價格,數一數吃掉幾個,給小販同樣數目的摩洛哥迪拉姆,用手擦擦嘴巴走人即可。
當地人賣的仙人掌果有兩種,一種比較綠,籽也比較軟,一起咽下去也比較好接受;另外一種就類似上圖這種,比較黃的,籽也比較硬,比較難下咽。兩者口味也是不太一樣的。在吃的時候也要注意果子上面都是毛刺,扎到手的話很難處理。
摩洛哥各地的市場攤位上能買到新鮮的水果,鮮榨果汁也是常見的景點。摩洛哥盛產柑橘,切片的橘子撒上肉桂是摩洛哥非常常見的甜點。在這裡,你喝到的每一口橙汁都是鮮榨的,在炎熱的天氣裡,它是一種廉價的冷卻方式。
11月到1月是摩洛哥的石榴季節,這裡的石榴和我們國內的不一樣,它沒有籽,榨出來的果汁非常鮮甜。戳視頻了解一下:
摩洛哥另一種流行的飲料是所謂的panaché。這基本上是一種奶昔。Panaché可以用牛奶或橙汁作為基礎,一個不尋常的當地特產值得嘗試的是牛油果panaché,也就是牛油果奶昔。超!級!好!喝!喝完一杯還想再來一杯!
茫茫的大西洋,蔚藍的地中海,廣袤的撒哈拉,多彩的童話世界,還有三毛的悠悠前世和王妃的美美今生……摩洛哥的迷人,仍舊在目光所及之處熠熠生輝,令人幾乎亂了方寸。
我像一名長著東亞面孔的摩洛哥常住客,混跡在紅塵滾滾的小攤販間,旅人的身份瞬間得到逆襲。雖然摩洛哥的美食可圈可點,但離開之後,很快就想念起這種自在的感覺,並非美味至極,卻最是遊刃有餘。
我想,摩洛哥的食物就如同這個國家,只是一杯薄荷茶,卻是金色的託盤精緻的茶壺五彩的玻璃杯編織出的沁人心脾;只是一道塔吉鍋,卻是拼貼的桌面別致的餐墊可愛的佐料瓶組合出的不失風味;只是一味小甜點,卻是甘甜的水果張揚的肉桂特別的小碗盞裝載出的巧妙心思……
美食,重點不在於食物本身,而是講述人和這個世界的聯繫。
我們來自世界不同的角落,講著不同的語言,卻通過食物,坐在了一起。
食物,讓我們擁有了坐在一起的能力。
三毛說: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安東尼·波登說:
「假如你22歲,健康,有對知識的饑渴以及想變好的心,我強烈建議你去旅行 – 走的越遠越廣越好。即便有時候你可能最好的環境也就是睡地板,這都不是問題。去看看世界,去看看在別的地方,他們怎麼做飯,怎麼吃飯,從這些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裡觀摩學習。這是我希望你做到的。」
世界那麼大,讓我們一起去和陌生人聊天,一起去看看他們的生活,而不僅僅是景點。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那些曾經溫暖我的人和故事
希望通過文字溫暖每一個人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