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半山地區依山傍水,蜿蜒美麗的上塘河自東向南流去,自然條件十分優越。這裡曾經聚集了杭城北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更是產生了燦爛奪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文底蘊深厚。
如今,年復一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既為半山人提供豐富文化盛宴,也挖掘了群眾文藝、體育人才,展示當地公共文化建設成果,更是傳承了積澱在半山人基因中的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
那麼,這些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又是什麼呢?
初春——
始於南宋,盛於明清,衰於民國
「半山觀桃」如今重出江湖
「皋亭山下舊桃源,劉阮忘歸我也然。循輦有香春草細,翩翩清興若登仙。」出自宋高宗《桃花吟》的這首詩,描繪了昔日半山腳下桃花盛開景象,今天半山街道桃源新區由此得名。
半山栽種桃樹的歷史非常悠久。在考古發掘中,曾經在此發現了桃核的種子,證明居住在半山的杭州先民很早就開始種植桃樹。
從文獻記載來看,半山觀桃始於南宋,盛於明清,衰於民國,在新中國成立後基本上就消失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半山一帶成為了杭州發展重工業的主要生產區,隨著杭州鋼鐵廠、杭州玻璃廠的興建,桃樹等遭到人為改造,數量越來越少。
過去,杭州城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輪渡,每年到了桃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都會聚集在斷河頭(今新宮橋東面的埠頭),坐船從東河出水城門(今杭州電視臺東側)行上塘河。有的人在艮山門下船上岸,一路走到皋亭山,據說當時沿路兩側都開滿了桃花。
如今,後人在半山娘娘廟附近種植下了500棵桃樹。3年過去了,這些桃樹長勢很好。現在,每年清明前後,人們到半山的桃花塢,登上石階古道,雖然看不到過去「千樹萬樹桃花開」的勝景,但山上仍有成片的野生桃樹,花期有20天,難得一見。
半山地區環境整治推進後,工業企業陸續搬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杭州拱墅區政府、半山街道也非常重視恢復半山觀桃這一民俗,計劃分批栽種桃樹。觀桃勝地——皋亭山有望重現舊時勝景,成為杭州最佳觀桃地之一。半山觀桃已被列入拱墅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暮春——
200多年前的盛會
「皋亭修禊」重現半山
清朝嘉慶三年(1798年),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戀上了漫山遍野開滿桃花的半山。
此後經年,每逢清明時節,他便邀請好友雅集於此,賞花作詩,先後創作出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輯成《皋亭唱和集》。
不過,那時的阮元肯定不會想到,200多年後的今年,「皋亭修禊」盛事會再次重現半山。2014年5月4日上午,為紀念阮元誕辰250周年,以「追古撫今、推陳出新」為主題,融匯詩、書、琴、曲,在半山國家森林公園首次恢復舉辦「皋亭修禊」,重現200多年前的盛事,進一步挖掘皋亭文化、提升半山旅遊形象。
今年,杭州半山森林公園「皋亭修禊」雅集活動再次舉行,以「山水皋亭·人文拱墅」為主題,融合詩、書、琴、樂、茶5大元素,請來一大批高手朗誦詩歌、奏樂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