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以來,宣城市宣州區醫保局始終堅持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聚焦百姓關注,破解醫保難題,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臺,一樁樁醫保實事落地生根。
創新為民服務新模式
家住該區西林街道西林小區的劉宏斌常年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兩種慢性病。由於高血壓沒有達到常見慢性病辦證標準,所以不能享受常見慢性病門診保障,日常購買高血壓藥服用給他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在宣州區,和劉宏斌一樣,在城鄉居民醫保「兩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群體以外的發病人數約有10萬人。按照我國目前的醫保政策,部分「兩病」患者門診用藥無法享受報銷待遇,少部分患者因此出現「小病大養」「小病大治」,甚至是為了報銷而「擠住院」的情況。
2019年8月中旬,該區醫保局在全區開展「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調研,對區內的高血壓、糖尿病患病人群人員結構、定點醫療機構診療、年度使用藥物費用等內容進行摸底調查,同時著手開發改造城鄉居民醫保系統「兩病」結算報銷系統,最終於10月31日打通了「兩病」結算的報銷系統。
2019年11月1日,「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在宣州區正式實施,劉宏斌在家門口的西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購買「兩病」藥物可以實時報銷,大大緩解了他的經濟壓力。
「社區醫院就能報銷,離家近又放心,這真是個惠民的好政策,讓我們老百姓能看得起病,買得起藥!」劉大爺激動地說道。
自2020年5月起,該區醫保局還將「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定點醫療機構延伸至村級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實現即時結報,強化「兩病」患者用藥保障。
創新基層慢性病醫防融合新模式是宣州區醫保局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生動縮影。
五年來,該區醫保局推進醫保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加速醫保電子憑證推廣和醫保信息業務編碼動態維護,實現參保數據有支撐和信息業務編碼落地使用。打通城鄉居民、城鎮職工結算系統與醫保慢性病綜合監管平臺連結線,實行實時審核、實時結算、實時監管。開發平臺線上申報、轉診轉院、即時報銷、異地轉診等「增值服務」,實現慢性病患者從申報、轉院、轉診到結算全過程「最多跑一次」。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全省率先推出「微平臺」,在全市率先開通「微服務」,及時發布政策解答和政務信息,實現網上醫保繳費、預約掛號及醫保電子憑證激活等,將醫保經辦服務落實落細。
打好健康脫貧組合拳
「出院結算時醫藥費總共花了154555元,但怎麼也沒想到最後只讓我們付了3000塊錢,不是政策好,我的命也保不住!」 說這話的是該區水陽鎮吳村村的貧困戶楊老妹。
楊老妹年輕時因為產後大出血導致患有罕見的慢性病——席漢氏綜合症,丈夫潘道生也患有多種慢性病,家裡因病致貧。2017年夏天,楊老妹突然發病,性命攸關,經過市中心醫院醫生的全力搶救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但每天高昂的醫藥費使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楊老妹一度想要放棄治療。
吳村村駐村書記周百平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告知楊老妹,她家符合健康扶貧中的「先診療後結算,免交住院預交金」和「351」政府兜底政策,並積極幫助她聯繫辦理各項手續。
健康扶貧猶如雪中送炭,「先診療後結算,免交住院預交金」政策一下子解決了楊老妹的棘手問題,她終於可以安心地在醫院接受治療。出院結算時楊老妹怎麼也不敢相信原本十幾萬的治療費用,自己只需要出3000元。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五年來,該區醫保局深入貫徹省、市關於健康脫貧的決策部署,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保障範圍。明確貧困人口慢性病辦證疾病病種,切實規範並簡化辦證流程,確保貧困人口慢性病證應辦盡辦。加強宣傳引導,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先診療後付費政策的落實,建立健全建檔立卡患者就醫「綠色通道」,全面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努力打好健康脫貧組合拳,各項健康脫貧政策落地見效,切實降低了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為貧困群眾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
「十三五」期間,全區享受「351」報銷55970人次,總費用25145.22萬元,累計報銷21857.97萬元。享受「180」報銷96053人次,總費用8193.9萬元,累計報銷7885.42萬元。「1579」報銷26人次,共報銷17.24萬元。
為責任而來,為惠民而行。站在新的起點回望,越來越多的百姓真切感受到醫療保障快速發展帶來的實惠,幸福指數節節攀升。(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