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態度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21-02-08 子午言說



編者按:

兩位來自周口市沈丘縣付井鎮的「95」後小夥,在浙江省平湖市,遇見一名女子跳河輕生,奮不顧身營救。然而,女子最終獲救了,但正值青春年華的兩個小夥卻不幸雙雙遇難。事發後,浙江省平湖市公安局授予兩人「見義勇為」稱號。

她叫簡稚澄,是臺灣桃園市新屋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動物收容所)園長。曾因外型甜美登上過媒體版面,5月初,她用安樂狗兒的藥自殺,12日宣告不治,她留下遺書,表示自己熱愛動物,卻必須經常執行貓狗安樂死的任務,心理非常不舒服,只好結束自己生命。

 

這是兩件事,不是同一天發生的,前後錯了兩天,但是同一天被報導了出來,昨日看到之後,心中十分沉重。

有人說,這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我不這樣認為,我們先看看兩位英雄是怎麼犧牲的。


胡浩強、陳庚在河中找到一浮一沉的女子,兩人一起託住她。「剛開始輕生女不配合,還掙扎拒救,後來意識到危險,才安靜下來。」胡浩強家人轉述目擊者的回憶說,輕生女被送到岸邊時,她雙手扒著河邊雜物,本能地雙腳用力一蹬上岸,然而,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本來就筋疲力盡的胡浩強、陳庚,被衝向河中心河水淹沒頭頂,慢慢下沉,引來岸上群眾的一陣驚呼。


下面是節選的一些網絡評論:


@沙漠孤星:如果換了我,我不會救,就讓女的去死了算了,原因只有一個,你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如果我去救你,處理不當反而我的命搭進去了。

@h我也是孩子媽媽,從來都教育孩子:一定要在確保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去幫助別人。這樣的精神值得倡導,但不希望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在孩子面前,媽媽都是自私的,莫怪我!見義勇為就一張確認書有啥用!人都不在了!國家應該給這樣的父母重獎,鼓勵正能量!

@黃小東:真想死的話,就夜深人靜時靜悄悄的走!別害人!!!

@Summer這個女人下輩子活的也不安心,背負了兩條人命!


網絡上罵聲一片,很多人都責怪兩個英雄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女子上岸時,本能的蹬了一腳。

遇難時,生於1996年的胡浩強剛滿20歲,生於1998年的陳庚才18歲。

 

陳庚生前照片

 

胡浩強生前照片

 

遇難時,兩個孩子都處於花一般的年齡,風華正茂,然而,他們為了一個陌生人,確切的說,為了一個輕生的女子,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值不值?我們在文章結尾有個投票,大家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這裡談談我的一些淺見。

我們不是上帝,也不能老做事後諸葛亮,在遇到一個人處於生命危險的時刻,我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評判,這個遇難的人是不是輕生,是不是罪犯,是不是好人。

從上帝視角,我們可以在危難時先審視一番,這個人什麼品德,為什麼而遇難,有沒有救的必要,救她會不會遇到危險,而在英雄眼裡,看到的就是一個人處於危難之中,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兩個英雄跳入水中去救一個陌生人。

這,或許就是人性中最為光輝的一面。

當我們探討一種行為值不值得,我們是在進行某種價值上的評價,從而進入功利主義的怪圈。而且,我們是在事後評價,也就是說,我們進入一種上帝視角,在事情發生後,用上帝視角評判一種行為的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對英雄行為的褻瀆!

我們沒有資格用上帝的視角事後評判,我們只能用世人的眼光去解讀英雄的無私行為。

英雄總是無私的,他們在救人的時候,很少會去想,我救人到底應該不應該,幾乎是下意識的,他們就跳了下去,在我的猜測中,就算是後悔,也可能是在跳入水中之後才會有那麼一絲後悔吧!

有人會問,你這麼知道英雄怎麼想的?你這也是事後諸葛亮!

我承認我是猜的,我承認我不知道英雄是怎麼想的,但是英雄如果真的跟我們大眾一樣都想著值不值,那麼,就沒有了英雄,也沒有了我們的事後諸葛亮,有的只會是一群憤青學魯迅先生罵中國人的麻木。


我突然想到感動中國給孟祥斌的頒獎詞: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孟祥斌這樣評價: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而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紀寶成,在推薦孟祥斌的時候這樣寫到:真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另一個靈魂,我們替英雄感到可惜的同時,也會去憎恨這個輕生的女子,無論她是因為什麼原因輕生,她都給別人帶來了惡劣的後果,甚至於,給她自己也帶來了良心上的譴責,我們不知道她在獲救之後會不會更加珍惜生命,我們只知道,她,算不上愛惜自己的生命。

同樣不愛惜自己生命的還有一位,就是開篇所講的,臺灣一位動物收容所的園長,她的死,我同樣感覺到一種沉重。


她叫簡稚澄,是臺灣桃園市新屋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動物收容所)園長。曾因外型甜美登上過媒體版面,5月初,她用安樂狗兒的藥自殺,12日宣告不治,她留下遺書,表示自己熱愛動物,卻必須經常執行貓狗安樂死的任務,心理非常不舒服,只好結束自己生命。


乍一看,這是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十分低的女孩子,承受不住經常執行安樂死的壓力,這才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看了下面這一段,或許你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簡稚澄生前很努力在醫治每一隻狗狗,幫它們找到領養的家庭。收容所人手不夠,她就把自己一個人當好幾個人在用。她一直在宣揚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然而她能做的卻有限,2年來,有700隻無人領養的流浪狗在這裡被執行了安樂死

雖然她在收容所幫助了很多狗狗,讓它們最終得以被領養。然而她也不得不經常給一些重病年邁或者無人領養的狗狗執行安樂死。在這裡,按照他們接受狗的速度和他們的接受能力,狗狗們通常只能待12天,12天如果還沒有被領養的話,就要被處以安樂死。

這是她最難過的事情,每當有貓狗被送來這裡,她都會努力幫他們康復,好好打扮他們,在網上宣傳他們,總希望能給他們找到歸宿。遇到實在沒辦法的,她只好當天先帶它們去散步、吃飯、抱著它們說話,陪它們度過最後的時光,看著她心愛的動物在她的懷裡離去,這對於她來說一種心理折磨。用同事的話說,「她是那種會一邊執行安樂死,一邊難過落淚的獸醫。」

因為園裡執行安樂死的人是她,幾年以來,她在網上招到了各種動物保護人士的攻擊。新聞報導她,這些動物保護人士就在下面留言,叫她是「女屠夫」、「美女劊子手」。對於一個因為愛動物而選擇到這裡工作,卻因為業務需要而每天必須親自安樂死動物的年輕女孩來說,這些攻擊與霸凌的言論無疑像一把刀。她曾無奈地說「我問心無愧就好」。


下面是節選的一些網絡評論:


@小馬哥:一個愛狗人士被一群愛狗人士噴死的故事。愛狗人士呢?出來說話!!

@烏蘭託婭:覺得那些譴責謾罵這位姑娘的「動物保護者」是不道德的、是可恨的、既然你們那麼愛護動物為什麼不把譴責謾罵她的時間、拿出來去給這些流浪狗找一戶收容它們的主人呢?即避免了狗狗會被安樂死的同時又會保留姑娘那鮮活的生命、兩個家庭就讓你們的愛心泛濫給毀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次是真正的愛狗人士!

@不似琴弦:東西不能亂吃,話更不能亂講。喜歡在網上亂講的人好好沉思吧。

@善美:善良的人做不了這個工作~每天去屠殺生命~對他來說是種折磨~時間久了會對心理有影響~每殺一個動物~她的內心都會壓抑。

 

簡稚澄也是個英雄!

她的自殺並不是懦夫的行為,2年給700多隻狗狗安樂死,平均一天一隻,這種沉重,對於一個愛狗人士來說,簡直就像是每天都在她的心口割肉,更不要說,還有大批不明真相的所謂愛狗人士謾罵她是「女屠夫」、「美女劊子手」,這已經不單單是在割肉了,更是在割肉的傷口上不斷的撒鹽。

簡稚澄是樂觀的女孩子,她從臺大獸醫系特考榜首考上獸醫系,選擇到桃園動保園區擔任園長,個性樂觀、工作負責,與所內員工、動保志工相處融洽。

她在這裡工作了好幾年,同事和朋友都說,她是一個工作很盡責,樂觀善良的人。

如此一個樂觀善良的女孩子,最後承受不了生命之重,無奈自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心愛的狗狗被安樂死,而是因為同為人類的我們。

簡稚澄每天都在救治狗狗,她每天也在拯救生命,哪怕這些生命並不是人類!

對於狗狗來說,她是個英雄,她拯救的遠遠不止七百多條狗狗的靈魂,她給予了更多狗狗新生的機會!

對於那些不負責任隨便拋棄狗狗的人來說,她更是個英雄,她在為七百多個家庭不負責任的行為買單。

她承受了本該是七百多個不負責任家庭應該承受的痛苦,又要承受無數說話不負責任的人謾罵,她已經做到了她所能承受的極致。

所以,簡稚澄也是個英雄。

她用她的死,拯救我們的靈魂。


有人說,狗的生命怎麼能與人相提並論,讓我們看看簡稚澄的遺言吧。 


在遺言裡簡稚澄留下了最後的話,生命並沒有不同,我也會因為狗狗安樂死的藥物而死去,同時也希望政府重視動保源頭管制5月20日舉行的告別式上,動保處同仁帶著她認養的愛犬「雞蛋黃」參加,「雞蛋黃」每天都在園區門口蹲守主人歸來,志工們更不舍,希望她的死能提醒世人。

 圖為簡稚澄與愛犬「雞蛋黃」

或許簡稚澄拯救狗狗的行為算不得嚴格意義的見義勇為,但是我個人認為,能夠拯救生命的行為,是英雄也唯有英雄才能做到的無私行為!

生命是沉重的,四個年輕人,不同的選擇,讓他們去往了不同的世界,也給我們一些警醒。

輕生的女子,希望你珍惜自己的生命,無論你輕生的原因是什麼,英雄已經給你帶來了第二次生命,而且這個生命,承載了兩個英雄的期望。

犧牲的英雄,兩位一路走好,你們用年輕的生命照亮了人性,溫暖了我們冷漠的心靈,你們的無私,帶給我們的絕不會是無視。

自殺的英雄,世界其實還是很美好的,可惜我們無法在你生時給予你幫助,給予你安慰,只能祈禱你在往生的道路上一路走好,你純淨的心靈帶給我們的是靈魂洗禮。

被放棄的狗狗,既然養了,就要從始至終,養到一半,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遺棄,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不單單是對社會不負責任,也是對狗狗生命的不負責任,我們之所以與動物不同,因為我們有社會責任感以及我們對生命的態度!

被領養的狗狗,希望你們不會再次被遺棄,只因,你們的生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所挽救的,你們的身上,寄託著英雄的祈望!

生命是沉重的,珍惜生命,無論是我們自己的還是陌生人的,無論是人類的還是動物的,生命沒有什麼不同。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



●●●

-END-





相關焦點

  • 《活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活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標籤:人文文化讀書、讀書雜感隨筆評論、《活著》、餘華作品、活著是不能承受之輕生命,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人們總是在千方百計地探討它,尋找它,挖掘它。生命被強加了太多的意象,生命是源泉,生命是朝陽,生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瞬間……生命就像人們嘴裡嚼爛的白菜葉一樣,已經品不出什麼味兒來了。直到看到餘華的這本《活著》,又似乎能咂摸出點兒生命的別番滋味。
  •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感悟生命中的「輕」與「重」
    01第一次讀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筆者的印象是米蘭·昆德拉簡潔而優美的語言,但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和內涵似懂非懂。直到認真讀完好幾遍,才被作者精妙的構思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就像一部四重奏的交響樂,講述了四個主要人物——託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弗蘭茨,他們完全不同的性格、互相交織的生活、各自的人生際遇共同奏響了一道讓人沉思的交響樂。
  • 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淺談生命的輕與重
    文/懷左我高中畢業時,同學給我送了一本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他說這本書很出名,讓我可以好好讀一讀。當時我被書名和目錄當中的「輕與重」「靈與肉」所吸引,當天上午開始讀,中午就果斷放棄了,因為看不懂情節,更不明白作者的思緒。很多好書,年少時分,讀不懂。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你的生命裡,什麼是重什麼是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將蘇俄入侵捷克時繼續作為背景,對各種感情進行描寫,其中主要有男女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與對祖國的愛。每個人在面對愛與被愛時都擁有自己抉擇的權利,但是必須在欲望之下承擔相應的義務。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道「從我們幼年時代起,父親和老師就告誡我們,背叛是能夠想得到的罪過中罪為可恨的一種。可什麼是背叛呢?背叛意味著打亂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著打亂秩序和進入未知。」無可否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就是一本寫盡兩性間背叛的書。不是單純的論述一個男人在婚姻中頻頻出軌,將被出軌的女主受傷害卻又離不開男主的痛苦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楊春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那深邃、犀利的眼神浮現眼前,仿佛上帝之眼,俯瞰著這個蒼茫大地,仿佛看穿看破了世界,而他就在我們身邊,冷眼旁觀著這個人世間,卻又熱烈地投入其中愛著,思索著,探究著,拷問著……第一次認識米蘭昆德拉
  • 《少年的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與必須承受之重
    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1、生命的離逝在電影開篇,便是一位年輕生命的飄然離去,一件衣裳蓋住的不僅是好友的屍身,還有陳念內心的無奈與彷徨,恐懼與悲傷。記得,我是在初中時首次經歷身邊人的死亡,那時我和幾個同村的小夥伴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家民宅,民宅的隔壁有一個和我同齡的小男孩兒,不同的是他沒有讀書,輟學賣雪糕。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與重:《人生海海》書評
    讀到這裡,我似乎明白了什麼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02 羞愧是有重量的當上校被小瞎子批鬥的時候,他請求「我」去幫忙拿衣服。聽了小瞎子一番雪上加霜的話,「我」更加羞愧。一個孩子就已經感受到了如此重的壓力,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03 孰輕,孰重?一個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個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的人生從這部小說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欲望與愛當有別,輕和重「握手言和」
    米蘭·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捷克動蕩時期一群普通人對生命,對愛的不同態度和處理方式。這本書引人深思,在有限的生命中,應該拋下責任追求生命之輕,還是應該接受責任,承擔生命之重。  描寫愛情卻不止於愛情    主人公的命運也是起伏跌宕,漂泊不定,原本是一個位優秀的外科醫生,在歷經漂泊出國又回國後,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而一生放蕩不羈的他,不願承擔責任的他,也因女主的出現學會了愛與尊重。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重
    也許我們為之感動的到底是生活本身還是哲理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曾經為這樣一種獨特的東西吸引過。米蘭昆德拉的哲理是大於生活本身的。小說中情節是不是連貫,故事是不是可讀並不是他著力追求的。他的目的是通過這些支離破碎的情節,來展示他從小說以外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感慨。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心靈可以
    我突然有點兒放不下,強烈想回去,那些場景熟悉又陌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故地重遊,仿佛連回憶這件事都充滿了挑戰和勇氣。床頭上有一顆小葫蘆,是上次回家母親送給我的,她還有一隻更大的,每天上午和晚上都會拿手搓一搓,她覺得會把這隻青葫蘆感化成金黃色。看著她臉上興奮和憧憬的表情,不知為何,我很怕這個葫蘆消失,那樣她會多傷心。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當我看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時,我好像收到了它的召喚,停下來看著它。我的內心有個聲音在說:它也在看我。我不能理解書名的直白,我問我自己:輕為什麼不能承受?這本書能告訴我什麼?於是我和它結緣了。人生的相遇真的很奇妙。米蘭昆德拉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捷克小說家,代表作很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這部人生哲理小說,耐人尋味。
  •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令她反感的,遠不是世界的醜陋,而是這個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 生命中的重與輕——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那次「大進軍」以失敗告終,弗蘭茨還不幸死於當地搶劫犯之手。他參加「大進軍」,是希望自己的生命因此增加重量,也就是獲得價值。他不能接受,一些明星把這次光榮的「大進軍」變成一場作秀的鬧劇。他想證明「大進軍」是有分量、有意義的,進而證明「大進軍」參加者的生命是有分量的。敘述者說,弗蘭茨想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天平上,也就是顯示出生命的重量。
  • 《柔道龍虎榜》 杜琪峯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看懂的人都哭了
    米蘭·昆德拉把生命中的偶然性帶來的必然,也就是無常,叫做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那面對生命中可預知的必將到來的命運,也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你將如何面對呢?在我看來,《柔道龍虎榜》就是杜琪峯給出的答案。這是司徒寶生命中的必然,是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宿命尚未到來之前,他也曾努力抗爭,成為「柔道小金剛」,但當命運的中的第一縷黑暗到來的時候,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壓垮了他,他選擇了沉淪,漸漸變得麻木,但心中仍然保留著他的聖地。東尼、李亞岡、大蠻哥的挑戰和輕蔑他都一律無視,只有曾經的師父還能讓他動容,還保持著對師父的尊重。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世俗的愛與責任,才是生命最終的意義
    提到昆德拉,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可不讀。這本一度被很多讀者認為是愛情小說,實際上是一本充滿哲學意味的經典之作。1958年,昆德拉發表處女作《玩笑》一書,贏得巨大的名聲。可是十年之後,這本書卻給他帶來了意外之災。
  • 生命不能承受其重
    他堅持「為公眾的福利自由發展個人」的人生觀,「凡遇到公家之事,每每過量熱心」,並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肩起民族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但個體生命的能量是極有限的,「過量熱心」地勞作摧垮了他的身體。他雖知「一人懷千古之憂,一身憂國家之難」是「誇大狂」的妄想,也知道需要「養元氣」,卻每天過度燃燒生命熱量,「挖山」不止。由此決定了人生悲劇:他只活了55個春秋,留下無盡的遺憾。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經典語錄,道盡生命與人性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再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馬上經歷,僅次一次,不能準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一部意象繁複的書,作者米蘭·昆德拉圍繞著幾個人物的不同經歷,通過他們對生命的選擇,將小說引入哲學層面,揭示了人性、個人命運在特定歷史與政治語境下的呈現。
  •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By 曼德爾施塔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類似昆德拉的書,刷一遍基本是不行的,裝那啥的除外,不過現在都流行獨立書店打卡,僅此而已,多少與讀書沒有多大關係。生活本身就是死水一潭,聞一多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世俗的愛與責任,才是生命最終的意義
    提到昆德拉,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可不讀。這本一度被很多讀者認為是愛情小說,實際上是一本充滿哲學意味的經典之作。1958年,昆德拉發表處女作《玩笑》一書,贏得巨大的名聲。可是十年之後,這本書卻給他帶來了意外之災。《玩笑》這本書被禁止發行,昆德拉也被當局限制發表言論和出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