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全國,即使放在雲南省內,玉溪也是略顯低調的城市。雖然地處滇中腹地,但北邊的省會昆明,西邊的大理、麗江和南邊的西雙版納,都是聲名遠播的旅遊城市。當然,作為一座以香菸命名的城市,玉溪不至於毫無存在感,但大多數人的認知都止於玉溪煙,而忽略了這座雲南「寶藏之城」的其他特點。
玉溪聶耳文化廣場:是個呈小提琴形狀的廣場
地處雲貴高原上,滿城青山是少不了的,哪怕是市區紅塔區,也因四周青山環繞而顯得主城區非常逼仄,更別提下轄的區縣了。一條巨大的溝谷橫亙在玉溪西部,從地理上將玉溪一分為二,溝谷以西屬於橫斷山區邊緣,十多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連綿起伏,延伸超過一百公裡,其中以得名於古哀牢國的哀牢山最有名。哀牢山是一個龐大的山脈,其主峰磨巖山海拔3165.9米,是玉溪的最高點。溝谷以東的地形以丘陵為主,相對平緩,比起巍峨的高山少了雄偉,多了秀美。
放眼整個玉溪,山地面積佔了全市總面積的90%以上,難得的一點平地就是市區和各個縣城,當地人稱為「壩子」。跟山城重慶完全不同,玉溪儘是原生態的山脈。
綿延展布的山體聚集了豐富的水汽,每年7、8月水汽最充足的時候,早起登山能看到翻騰的雲海,水蒸氣聚集到一定程度,進而形成降雨。雲南多巖溶地貌,玉溪的山體巖層中含有大量石膏,在雨水的侵蝕下,形成灰綠、黃褐色的石柱。其中位於紅塔區的龍馬溶洞,已被開發為景區,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喀斯特洞穴。
不過相比起溶洞,玉溪人更在意景區內的澀水井。一眼井不斷冒出珍珠般的氣泡,伴隨著流出的水呈橙色,有濃烈的澀味,後經有關部門鑑定這是富含天然礦物的碳酸水,可適量飲用。玉溪礦泉飲料廠就把澀水去除雜質後用科學的方法保存,並加入糖、玫瑰、酸角等調料改善其口感,做成當地特供的天然飲料。
雨水不單成就溶洞,還匯成溪流,在山間形成一條條瀑布。溪流匯入大河後,順著地勢往低處流,並切開山體,形成峽谷。玉溪境內大小河流有數千條,其中最大的是紅河。紅河流經紅土區,裹挾泥土而在視覺上呈現紅色,紅色的河流在綠色的山間蜿蜒向前,撞色效果極具視覺衝擊力。
青山之間夾雜著大小不一的盆地,是高原上天然的蓄水池,當高山流水匯入盆地中,使盆地完全充盈,就形成了高原湖。玉溪境內有三個大湖——撫仙湖、星雲湖和杞麓湖。其中撫仙湖最大,而且水質最清,也是我國最深的湖泊之一,最深處達155米,相比起來太湖的最大水深才4米。
儘管撫仙湖被古人形容為煙波浩渺、琉璃萬頃,又頂著「高原明珠」的名頭,到撫仙湖景區的遊客卻不及昆明滇池的四分之一。說起來還是玉溪太過低調,當然,撫仙湖景區很大而公共運輸不方便也是原因之一。
若是到撫仙湖遊玩,除了領略湖光山色,不能不嘗的是桂花魚和銅鍋洋芋飯。撫仙湖與星雲湖是相連的姊妹湖,兩個湖裡的魚類卻截然不同。星雲湖淺,湖裡的魚類頭大肥美;撫仙湖深,魚類纖長細小,過去湖裡盛產一種名為抗浪魚的特色小魚,但被過度捕撈,幾近絕跡。有意思的是,在撫仙湖與星雲湖連接的隔河處,兩個湖的魚遊到此處會自動返回,而隔河處恰巧有一塊天然的石碑,被命名為「界魚石」。
1972年初,一群考古學家在星雲湖畔的李家山上發現了一個龐大的古墓群,隨著一件件陪葬品被發掘出來,考古學家驚奇地發現一件前所未見的青銅器。這件由一對大小牛和一隻老虎組合而成青銅器,被命名為「牛虎銅案」。其動物形象惟妙惟肖,兼具力學與藝術之美,帶給專家們的震撼不亞於甘肅出土的馬踏飛燕。與之重見天日的數千件青銅器,揭開了古滇國神秘面紗的一角。
從元開始,此前一直被視為蠻夷之地的雲南被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蒙古人和中原人帶著他們的文明和技術遠道而來,逐漸融入這片土地。於是高原上出現了稻田、茶園。一道而來的還有景德鎮的工匠,玉溪窯雖不及景德鎮有名,瓷器也不夠精美,但高原上的泥土被工匠們燒制出一種樸素的美感。
落地生根的還有中原文化,文廟和佛寺殿宇在小城通海拔地而起,成就了如今的「禮樂之邦」;江南小曲與當地歌舞融合,形成獨特的民間藝術玉溪花燈,可惜時至今日懂得欣賞的人已不多,「花燈之鄉」也在城市化發展中漸漸被人遺忘。
雲南最吸引人的一點就在於,處處皆景點且各有特色,雖然相距不算太遠,但玉溪的湖山與昆明的西山滇池、大理的蒼山洱海和麗江的雪山瀘沽湖氣質不盡相同。玉溪名氣不大,但非常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