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逼宮成功之後,李淵確實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

2021-01-20 王靜靜家常事

武德九年六月(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宮唐高祖李淵。

一番權衡之下,李淵最終無奈地寫下了一封手敕,就算是默認了李世民殺兄屠弟的政變。

三天後,李淵下詔,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並同時詔書還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兩個月後,李淵正式退位,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李淵的「退休」生活,基本上可以用「宅男」來形容,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吃喝玩樂,大體來說,李淵在當上太上皇之後,小日子過得還算較為愜意。

但這就十分的無聊,因此,造人生孩子,對於李淵來說,就成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逼宮成功後,李淵確實不斷生孩子不假,但偶爾,他也想「聞窗外事」,只不過,李世民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

李淵的「退休」生涯,以兩次搬家而貫穿其中。

退位之初,李淵暫時的居住在太極宮,這本就是他當皇上時的住所,而李世民則在太子所在地的東宮處理政務。

這樣的安置,是因為李世民不想讓父親離他太遠。

這裡可沒有什麼擔心父親年邁身體不好等因素,而是單純的不希望離得太遠,以防生變才是正解。

但在李世民將初唐的內憂外患解除,以及權力也得到穩定之後,就將目光投向了在太極宮裡逍遙自在的李淵。

如果李淵有那麼點覺悟,那麼就該明白,是該搬走的時候了,不要等著李世民來轟他走。

但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李淵沒有這個覺悟,似乎將太極宮當做自己的家,不走了。

而最尷尬的是,李世民即使有心想讓老爹挪挪辦公的地方,但也只能是想想,至於說?還是暫時算了吧。

為什麼不敢說?怕被吐沫星子淹死,

一旦明目張胆的說了,那首先就會被魏徵等一幫人給噴死,另外,後世的史官們,指不定會怎麼罵他呢。

明目張胆的說是肯定不行的,但換點花樣,還是可以的。

這裡就要說下為什麼李世民需要李淵搬家,眾所周知,唐朝建立之後,太極殿作為皇帝的辦公場所,就意味著皇權,意味著正統。

而李世民怎麼發的家,就不必詳述了,他最看重的,也就是正統二字。

李淵一天不搬出太極殿,那李世民的皇位,就一天名不正言不順,這就是李世民如坐針氈的主要原因。

同時,如果地方官員來京,你說是去東宮參拜李世民?還是去太極殿參拜李淵?畢竟太極殿是皇帝所在。

還有,外國使者來朝貢,一瞅,這倆皇帝,這大唐誰說了算?

為這個事,李世民他是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啊!

李淵是必須要搬出來的,強行讓他搬家行不通,那就先讓他身邊的人搬家!

這個人,就是李淵極為寵愛的魏國公裴寂。

裴寂出身於河東裴氏,自小就生的姿容俊偉,在跟了李淵之後,先後策劃晉陽起兵以及協助攻破長安,深得李淵的喜愛。

喜愛到什麼程度呢?在唐朝建立後,裴寂被拜為尚書右僕射,還兼任宰相,這還不算完,只要李淵臨朝,必定請裴寂同坐,散朝之後,也要把他單獨留在宮中。

為了表示對裴寂的尊重和喜愛,李淵不僅對他言聽計從,並且對他只稱「裴監」,從不直呼其名。

由此,滿朝文武,皆對裴寂尊敬有加,而裴寂所享受的待遇,也是無人能及。

不僅如此,就連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裴寂帶兵徵討宋金剛叛亂,大敗而歸後,李淵也只是象徵性地將他下獄,很快又將他釋放,更加優寵。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麟州刺史告發裴寂意圖謀反,李淵派人查了一圈,也沒找到什麼證據,事後,為了安撫裴寂受驚的小心臟,李淵安排自己的三位貴妃帶著美酒寶器,去到裴寂的府上,幾個人呆了一夜,次日才回。

至於幹了什麼?我說只是聊聊天,談談理想,你信不?

總而言之,李淵對於裴寂的寵愛,是異乎尋常的,以至於在後來,李淵乾脆賞給裴寂自行鑄錢的特權,錢任他隨便印。

而在李淵退位之後,李世民對於裴寂這個前朝寵臣,暫時也沒怎麼著他,還將他的食邑增加至一千五百戶,並稱讚裴寂為「佐命之勳」。

李世民不想整裴寂嗎?非也,而是時候不到,尤其是在公元619年,裴寂整死劉文靜以及徵討宋金剛大敗之後,這筆帳,李世民早就給他記上了。

如今,裴寂依舊受李淵寵愛,兩個人每日裡在太極殿喝酒聊天,這就讓李世民越發的對裴寂感到厭煩。

先去掉裴寂這個羽翼,這就是李世民提醒李淵的方法。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對裴寂終於下手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叫做法雅的僧人,此人常出入皇宮,深受李淵和李世民的喜愛。但後來某次,李世民請法雅估算天象,不知道是業務不熟練還是別的原因,總之結果李世民很不滿意。

至此,法雅就失去了皇恩寵愛,結果,他不僅不知道鑽研業務來提升自己,反而四處詆毀,將一些大逆不道的話到處亂說。

有人將其告發後,李世民下令嚴查,查來查去,就查出來裴寂就曾經聽法雅講過這種詆毀之言。

因此,裴寂莫名其妙地就被捲入此事,被李世民勒令滾回老家,不得呆在長安城。

裴寂當時很蒙圈,怎麼我就回老家了?就因為這點小事?於是,他向李世民請求留居長安,但結果是,被李世民一通臭罵給拒絕了。

李世民給他的理由很簡單,大致分為三條:其一,德不配位;其二,擔任宰相時,政務一塌糊塗;其三,李世民是念舊情,才沒下狠手,你裴寂該知足。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裴寂也只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但還沒等他安穩,就又有人告發裴寂,這次,裴寂算是真的栽了。

告發的理由是,一個叫做信行的狂人,對裴寂的家童說「裴公有天命」,裴寂知道後大吃一驚,不敢奏明李世民,卻安排家裡的另一個僕人將知情的家童殺死,但這個僕人卻偷偷的放走了家童。

之後不久,該僕人獲罪,被裴寂追捕,於是,僕人就向朝廷告發此事。

結果就是李世民大怒,指責裴寂結交妖人、殺人滅口,這次老家都不讓他呆了,直接流放靜州。

此時的裴寂,已然是流逝多歲的古稀老人,流放靜州對他來說,基本上就是要他的命,而最重要的,李世民對裴寂所做的一切,都被李淵看在眼裡。

有道是打狗還要看主人,自己二兒子如此折騰裴寂,不就是讓自己看嗎?

是該有點覺悟了,於是,李淵的第一次搬家,就此成行,他主動提出,要搬到李世民給他指定的宮殿宏義宮,並在搬過去不久,改名為大安宮。

大安宮原是李淵賞給李世民的宮殿,無論是規模還是配置,比著太極殿那肯定是差了不少,李淵很不習慣,但也別無他法。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是達到了他想要的目的,象徵著皇權正統的太極殿,他也很快住了進去,為此,他還高興地大賞天下。

就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可能對於李世民的做法頗有微詞,但在當時的情景之下,也不能說李世民的做法就完全錯誤,兄弟殘殺,父子反目,這根本的原因,還是那個令人入魔,令人發狂的權力,為了至高無上,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最是無情帝王家,皆是如此。

搬到大安宮之後,李淵似乎換了一個人,可能他也知道,自己已經是過氣的皇上,往日的榮耀,已經不屬於自己,而自己二兒子,才是這個國家說了算的人。

還爭什麼呢?爭也不可能會贏,一不小心還可能搭進去性命,與其這樣,倒不如縱情聲色,來一個樂享晚年。

生孩子,就是李淵居住大安宮後,最大的樂趣和成就。

要知道,當時的李淵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給李世民創造出不少弟弟妹妹,不得不讚嘆,老李的能力,很強。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李淵一生共有兒女41人,其中兒子22人,女兒19人,除了其中五個女兒和六個兒子是在登基前所生,其餘的均為大唐建立後生的。

而他在大安宮具體生了幾個兒女,沒有具體統計,但大致也有個五到六個,比如最小的兒子李元嬰,就是那個著名的滕王閣主,就是李淵退位後所生。

當然,這些李世民的弟弟妹妹,撫養費自然也是李世民出,總之就是,李淵只負責造人,不負責養育。

除了玩命生孩子,李淵也確實沒別的事情可做,他本性好動,在位時,即便是公務繁忙,也會抽空打獵遊玩,但在大安宮,這個願望,基本上是不會實現的。

直到去世前,李淵也沒有出過大安宮的宮門一步,想必他的日常,也是極為無聊的,因此,他就找機會搞點樂子。

公元630年,李世民大破突厥,李淵就大擺宴席慶祝,不僅李世民要來,文武群臣也要來,在宴會上,李淵酒至酣處,還親自彈琵琶高歌。

公元632年,李淵生日,再次大擺宴席,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親自伺候李淵,一副父慈子孝的畫面,讓酒醉的李淵,一時間有些恍惚。

可能是李世民心性轉變,也可能是良心發現,公元634年,李世民決定讓父親李淵再搬一次家,這次,是要為李淵修建一座「清暑之所」的大明宮。

不管李世民出於什麼目的,總之這座宮殿名義上就是為李淵修建的,並且李淵得知後,也「頗為欣慰」。

只不過,大安宮裡的生活,已經耗盡了李淵的精力,這個曾經所向披靡、奪得天下的男人,已經沒有了精氣神,如今只是一個了無生氣的垂垂老人而已。

公元635年5月,李淵駕崩,享年69歲。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可以說,大唐由他而起,也由他而興,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而在登基後,卻面臨中年喪子,以及被逼退位的結局,成為了後世人們口中「最窩囊」的開國之君,而在他退位之後的生活,與其說是縱情聲色、放飛自我,倒不如說是面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和一種不願接受痛苦的逃避。

相關焦點

  • 李世民逼宮成功之後,李淵確實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
    武德九年六月(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宮唐高祖李淵。一番權衡之下,李淵最終無奈地寫下了一封手敕,就算是默認了李世民殺兄屠弟的政變。三天後,李淵下詔,冊封李世民為太子,並同時詔書還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貶義嗎?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出自明萬曆《古今賢文》。有人認為這是封建讀書人只是讀紙上書,不關心生活,社會乃至國家,是一種貶義。孔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是強調學習時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永遠是讀書人正確的選擇。
    兩耳不聞窗外事有人會說,那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是讓人變成書呆子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所說的讀書可不是單純的閱讀,主要還是參悟人生的哲理,也不是閉門造車,同樣也關心柴米油鹽,國家大事。
  •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時間:2020-01-03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少女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可喜可賀!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耳不聞窗外事
    風光圖集欣賞結語如果你細心,應該可以從風光圖集欣賞篇章看得出來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一個學習氣氛濃鬱的學院;如果你想深造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
  • 李淵退位後,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背後真相讓人深思
    李世民沒有親自去找李淵,自然是不想背負弒父弒君的罵名,所幸李淵也沒活夠,父子兩個最終見面,抱頭痛哭,然後李淵就準備退休了,從看到尉遲敬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這個王朝不再屬於他,他得騰地方了。 政變三天後,李世民成為太子,掌握了所有軍政大權,成為大唐實際掌權人。八天後,屈突通鎮守東都洛陽,關東穩住了。
  •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時間:2020-01-03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少女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 年度沙雕網友測試 你是滿分瓜王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可愛呢? 可喜可賀!
  • 「停課不停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全國在陸陸續續的復工中,有的家長可能會晚一些,有的家長已經早早的復工了,如果是雙職工的家長,家裡只剩下了孩子,且不說孩子學習好不好,天天抱著個手機,孩子能不幹點別的嗎?2、應試教育的延伸。比讀上千本書6、這是把老師逼上「梁山」能上網課的就是好老師嗎?不能上網課的就不是好老師嗎?就目前來看,特別是基礎教育這一塊,網絡教育只是「鏡中花」,具體什麼時候能夠深根發芽不得而知,至少目前來說,很多優秀的教師,根本無法把自己從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個優秀的網紅教師。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的就是讀人!我們的祖祖輩輩們都有過巨著,孔老夫子就是這麼一位偉人!《水滸》:《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徵戰的故事。《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隋唐英雄傳》李建成更優秀,李淵不選擇李世民,情有可原
    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逼宮高祖李淵,射殺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成功登上了帝位,並且還開創貞觀之治,讓唐朝開始走向真正的強盛。 如果當初李建成並沒有死在玄武門事變之中,反而順利地繼承了他父皇的位置,那麼他有沒有可能也能夠將國家治理得如此成功呢?
  • 連李承乾差點也成功逼宮,都是李世民惹的禍!
    皇子公主太監個個參與,都因李世民帶了個壞頭!唐朝為何宮變頻繁?連李承乾差點也成功逼宮,都是李世民惹的禍!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繁榮昌盛的王朝之一,它的影響是世界級的。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聲譽遠揚海外,唐朝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唐朝之所以能有如此輝煌,是與李世民在初唐時期的「貞觀之治」分不開的。
  • 真是李世民打下江山,李淵坐享其成嗎?李淵究竟起什麼作用
    (李淵劇照)那麼,大唐江山真的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嗎?真的是「兒打江山父親坐」嗎?李淵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真的沒有發揮過什麼作用嗎?誠然,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帶領軍隊出生入死,南徵北戰,確實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認為李淵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實際上,古代諸侯要想獲得天下,並不完全靠拳頭硬。你就算打起來厲害,你也不一定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比如項羽就天下無敵,但他最後眾叛親離)。
  • 他秘報驚天預言,唐高祖李淵聽了非常震驚,反覆打量李世民
    有些人成功是自己奮鬥的結果,也有人是被人逼著走向成功。  隋朝天下大亂時,李淵沒想過自己能當皇帝。他是被自己兒子李世民推著走向成功,當上了唐朝開國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能不能成功呢?李淵心中也沒譜。
  • 校長鬚兩耳常聞「窗外事」
    校長要防止專業錯位,要學會「斷、舍、離」,要關注「窗外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現實來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大有人在,充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也不鮮見。有些校長不看書不讀報,至多不過在手機上讀點「心靈雞湯」,見識和思考庸俗而貧乏。其於世無聞的最大理由不單是「忙」,還有個「無用論」,覺得沒必要看東看西,集中精力抓好教學就可以了。
  •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為啥要幹這些荒唐事?
    武德2年,根據歷史資料記錄秦王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共同生育了嫡子李承乾,因為生李承乾的時候在太極宮承乾殿,所以他的名字就是以這個宮殿為命名的,取名叫李承乾,雖然「承乾」兩個字是個宮殿的名字,但是這個兩個字作為名字的話其實是用意很深的,這個名字是唐高祖李淵為他這個嫡孫親自賜名。
  • 古人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真的很有道理
    萬事開頭難說得一點不錯,反正我自己是這樣,在開始一件事之前,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和思想建設,最終是開始了,但是不一定能夠堅持很久。古人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概就是在對我這一類人的警醒吧。因為雜念太多,將所有的心思分成若干份,而讀書這件事情只是佔據了很少一部分,並且還不能靜下心來,將這一小部分的心思完全佔據。這件事情想完成真的很難。
  • 李承乾是怎麼走上逼宮之路的?李世民:我太愛他了,都是我的錯
    可以說只要李承乾不謀反,皇位板上釘釘的事!所以李承乾做得最荒唐的事就是逼宮謀反,他的謀反卻是李世民一手造成!我們來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對待李承乾的。李世民對待李承乾——愛之深責之切!不單是李世民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李淵對李承乾也是疼愛有加,剛出身沒多久就被封為恆山王,賜名承乾。
  • 李世民要拔劍自殺,眾臣趕緊阻攔,殊不知,大臣都中計了
    李承乾作為李世民的嫡長子,被李世民寄予厚望。 李承乾8歲那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唐朝第一位太子李建成,逼宮李淵,李世民成功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立妻子長孫氏為皇后(文德皇后),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長孫皇后一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李承乾,次子李泰(魏王),三子李治(晉王)。其中,魏王李泰被史書譽為「聰明絕倫」,李世民「特所寵異」。
  • 李建成的烈馬沒將李世民摔死,但李世民說的一句話,卻惹怒了李淵
    李世民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就收買了爾朱煥,橋公山。他們二人並沒有將兵器運送給楊文乾,而是直接去到了仁智宮,在李淵面前誣告太子李建成謀反。李淵得知以後非常的生氣,就把李建成召到仁智宮並關了起來,另外,楊文乾得知太子被抓的消息以後,當真的舉兵謀反了。
  • 李淵成功的三要素
    與我論天下的事,距離現在已經六七年之久。你們勸我起兵的念頭,都在他後頭,換句話說他承認了,宇文士及是第一個,跟他密謀奪取天下的人,時間是六七年前。我們倒推一下,這個時間大概應該在大業九年左右,那個時候李淵在琢郡幹什麼呢?應該是,因為隋煬帝伐遼東,遼東的過程當中呢,李淵這在今天的河北和遼西一帶都運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