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雲(中)與本報記者合影
個人簡歷
李長雲,1960年生,山東省樂陵市鐵營鄉桑莊村人。曾擔任樂陵市鐵營鄉桑莊村村委會主任,1992年至1996年擔任樂陵市人民武裝部勞動服務公司法人兼總經理,1996年至2003年擔任樂陵市外經貿委外貿醫藥保健品公司法人兼總經理,2003年至今擔任天津恆運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副秘書長,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副會長等。
恆運能源集團是一家以煤炭、石油、天然氣、成品油批發等能源產業為核心,同時發展鐵路專用線、倉儲物流、高爾夫、生物科技、農業產業、國際貿易等產業的大型多元化集團公司,是天津市百強企業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7月6日上午11點,我們來到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恆運能源集團總部見到李長雲時,他剛剛連夜從樂陵趕回來。
隨著自己的企業躋身 「天津市百強企業」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開始邁出國際化的有力步伐,李長雲這位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心中的鄉土情結卻越來越濃:「我是吃著樂陵金絲小棗長大的,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依託樂陵百萬畝棗林,把樂陵富硒金絲小棗做成一個大產業,讓老家的棗農都過上好日子。 」
屢敗屢戰,從不言棄
李長雲用四起四落來概括自己的創業經歷。
1960年出生的李長雲,趕上了中國第一波商品經濟的潮頭。他家所在的鐵營鄉桑莊村,是附近十幾個村子裡最大的集市。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生意,是在村裡開了一家小賣部。 1980年,包產到戶的政策實施以後,李長雲的父親幫他從鄉信用社貸款1000元,150元買了頭小毛驢,150元買了輛驢車,剩下的700元全部置辦成各種日用品。連夜,李長雲在自己家房子上開了個臨街的門,第二天正逢村裡大集,李長雲的 「桑莊村第一店」成為大集上的焦點,當天小店營業額就達到了150元。
似乎天生有著過人的經濟頭腦,年輕的李長雲很快發現了比賣日用品利潤更大的營生。當時,生的豬下水1.2元/公斤,煮熟以後可以賣到3.6元/公斤,有著3倍的利潤;野兔10元/公斤,燻好後可以賣到14元/公斤,看到巨大的利潤空間,李長雲很快在自己的小店裡賣起了熟食和燻肉。
如果安分地經營自己的小店,李長雲肯定會成為當地最早的一批「萬元戶」,但他偏偏不是個安分的人。 1980年底,李長雲聽說在東北修補大車胎,補一條能掙到40元,他毅然把小店交給家人,跟著幾個親戚去了東北。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裡,他走遍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大部分地區,既吃過一天徒步幾十公裡、腳板起血泡的苦,也遇到過半夜房子失火、差點葬身火海的危險……
但年輕的李長雲沒有退縮,憑藉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很快便掙到了幾千塊錢,在那個年代,這是一筆巨款。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正等著他。 1982年夏天,李長雲在尚志市的鐵力縣認識了一個老鄉。這位老鄉告訴他,補大車胎掙得是小錢,不如從東北往老家販木材來錢快。在東北見慣了參天大樹的李長雲,早就知道販木頭掙錢,一直苦於沒有門路,聽老鄉說他認識當地賣木頭的人,心眼實誠的李長雲二話沒說,背起行囊跟著人家就去考察木材。兩人一路花銷都由李長雲負責,很快他辛苦修補大車胎兩年掙下的幾千塊錢就花光了。此時,老鄉提出已經和一家木材商談妥了價格,他回去籌錢,讓李長雲在小旅店等著。這時身無分文的李長雲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不得已給一個山東老鄉放了3個月的牛,就只為了混口飯吃,等著他的合作夥伴回來。那幾個月,白天還好說,晚上李長雲只能睡到牛棚裡,牛糞的刺鼻氣味,加上東北特有的「小咬」,讓李長雲苦不堪言。這一等就是3個月,合作夥伴卻一直都沒回來。發現自己被騙的李長雲,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找老鄉借了點路費回老家。
在東北辛苦了兩年,卻身無分文回到老家的李長雲,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仍然看好東北的木材生意。在親戚朋友那裡借來一筆錢後,李長雲再一次回到東北,定下了一車皮上好的原木,回到老家放心的等著接貨。不成想,這次他又被人騙了,發來的木材除了中空的樹筒子就是歪七扭八的雜木,根本沒法賣。連續遭遇挫折的李長雲並沒有倒下,他圍著那一堆爛木頭轉了兩天,叫來了木匠,把木頭切割成長短、寬窄、薄厚都不一樣的木板去賣。半年後,這堆木板給李長雲賺回了3000元。李長雲敗中取勝。
此後,李長雲先是承包了鄉裡的廢品收購站,然後又辦起了全鄉第一個農機配件門市部,開起了飯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1984年,他與青島的一家外貿公司,做起了槐米生意,當時一公斤槐米能掙到三四元錢,他迅速積累起了數以十萬計的財富。
上世紀90年代初,李長雲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老闆和「能人」。鄉裡找到他,動員他競選桑莊村的村委會主任,以便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熱心的李長雲痛快地答應下來。繁重的村務工作,很快就讓李長雲的生意走了下坡路。「自己的買賣都做不好,我有什麼資格帶領全村致富? 」李長雲毅然辭職,到縣城尋找再創業的機會。
機緣巧合之下,1992年開始,他先後擔任了樂陵市人民武裝部勞動服務公司法人兼總經理、樂陵市外經貿委外貿醫藥保健品公司法人兼總經理。 1997年,他與一家韓國企業合作成立合資企業,想大幹一場。但命運卻再次捉弄了他:1997年10月,距離合資企業投產僅剩3個月的時間,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風暴卻迅速擊垮了李長雲的韓方合作夥伴,以韓國為主要市場的合資企業也不得不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