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2021年合肥大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合肥大建設將按照「1358」實施方案(實施一個行動計劃即「1-1-5-5行動計劃」、開展三項專項行動、打造五大片區、推進八大類工程)強力推進;暨到2025年末,建成及在建鐵路1000公裡、高速公路1000公裡、城市快速路500公裡、軌道交通500公裡,「環+放射+方格網」的交通網基本構建完成;持續推進打通斷頭路、治理擁堵點和公共停車場建設三項專項行動;加快打造五大重點片區;統籌實施八大類工程。
拉動投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合肥市2021年大建設計劃共分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提升建設、城市特色化品質化建設、城市「雙修」工程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建設、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八大類,共1300餘項,全年預計完成工程投資約675億元,同比增長約8.7%。
全面發力,加速構建宏偉藍圖
01
全力打造「1234」高鐵出行圈
目前合肥市已經建成鐵路800公裡(高鐵524公裡,普速276公裡)。「十四五」期間建成高鐵超250公裡,累計建成鐵路超1000公裡。屆時,將形成「1234」高鐵出行圈:即1小時通達省內城市,2小時通達長三角中心城市,3小時通達中部地區中心城市,4小時通達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西部地區部分中心城市。
02
構建「兩環十三射多聯」高速公路網
合肥市的高速公路網格局目前為「一環六射」,通車裡程481公裡,路網密度4.2公裡/百平方公裡,低於長三角地區平均值(長三角地區為4.3公裡/百平方公裡);「十四五」期末通車及在建裡程將超過1000公裡,形成「兩環十三射多聯」高速交通網絡,路網密度將達到8.7公裡/百平方公裡,超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綱要要求2025年長三角地區達到5公裡/百平方公裡);力爭市域所有鄉鎮能夠15分鐘上高速。
03
加速建成「五橫七縱」快速路格局
合肥市現狀快速路裡程160公裡。目前合肥市快速路結構呈「分散、割裂、不連續」狀態。
2021年計劃續建3條(南二環、北二環東段、淮海大道),新開工快速路8條(長江西路、西二環、文忠路、包公大道、郎溪路、金寨路、金寨南路、深圳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總長80.74公裡;2022、2023年計劃新開工快速路14條,總長150.08公裡。全部建成後,合肥市快速路裡程將達到399.32公裡。
「十四五」期末,建成及在建快速路裡程將達500公裡。屆時,基本形成「五橫七縱、多向加密」規劃快速路網中的「五橫七縱」的格局。
04
逐步形成「一環十射」地鐵網格局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已建成運營1、2、3號線及5號線南段,總裡程為114.82公裡。預計十四五期末,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2、3、4號線延長線,4、5號線,6、7、8號線一期全部建成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將達到294.22公裡;市域軌道交通方面,合肥新橋機場S1線工程建成後,裡程將達到69.3公裡。
「十四五」期末,建成及在建軌道交通將達500公裡,形成一環十射地鐵網格局,初步實現城區範圍各方向地鐵網全覆蓋。
05
交通擁堵有望緩解
2021年續建、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44項,2022年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22項,2023年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20項。未來三年,將繼續開展工程措施化的交通擁堵點治理,2021-2023年計劃每年改造擁堵點分別為15處、10處、10處,三年共計35處。
06
新增五千個公共停車泊位
至2020年12月,合肥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190餘萬輛,近兩年市區車輛增長均超20萬輛/年。合肥市市區機動車停車位缺口較大。
2021年,大力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以老城區以及停車難區域為重點,建成杏花公園地下停車場、東一環路P+R停車場、銅望交口地下停車場,開工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停車場、姜坎公共停車場、皖能大廈停車場等,2021年計劃建成5000個公共停車泊位。同時,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2021年計劃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8000個。
07
老城舊貌換新顏
2021年大建設計劃啟動「兩片多點」城市更新行動,對老合鋼片區、老城區(北一環以南、蕪湖路以北、勝利路以西、環城公園西路以東)等兩個片區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進行完善提升,營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城中村改造」攻堅行動,強力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改造紫竹苑小區、珠光南苑東區、林業廳小區、義倉小區、朝陽小區、團安村小區等88個老舊小區;實施葛大店復建點B、C地塊、平塘王復建點、黃巷復建點等工程,切實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08
生態環境更加宜居
為實現南淝河水質「長制久清」總體目標,2021年計劃續建完成南淝河流域雨汙分流排查整治、二十埠河初期雨水調蓄、南淝河初期雨水截留調蓄等工程,加快實施南淝河(潛山路-環城西路)排水管網系統改造及杏花泵站汙水外調、南淝河河道旁路淨化、王建溝上遊生態修復、四裡河水體達標整治、板橋河西支治理等工程,加快建設鍾油坊汙水處理廠、經開區汙水處理廠四期等工程,增強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啟動城區老舊管網改造修復、板橋河西支初期雨水汙染治理、濱湖卓越城水生態治理等工程,提升城區水環境質量。
加速推進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三、四、五、六期工程,建成十五裡河流域治理一期工程一標段,半島一期、槐林、柘皋河、馬尾河、棲鳳洲、三河、玉帶河溼地工程,肥東縣城初期雨水汙染治理工程;
加快建設十八聯圩溼地修復三期工程、雙橋河初期雨水調蓄工程、盛橋河清潔小流域建設一期工程、兆河流域集鎮汙水收集處理工程、金牛河清潔小流域建設一期工程、蜀山區小廟鎮鎮區雨汙水分流工程、白石天河、馬槽河、兆河流域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三期工程等項目;
開工建設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巢湖生物資源調查及生態修復示範工程、臺創園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工程、金同聯圩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廬北大圩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楊柳圩水環境治理工程、烔煬河流域氮磷控制示範工程、包河區圩西河源頭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等項目,加快巢湖生態系統「復甦」;
持續治理大氣汙染,強化建築工地揚塵管控,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防治措施,全市在建工地實現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全覆蓋;
嚴控「油改氣」車輛增量,加快淘汰老舊「油改氣」車輛。
大力實施垃圾分類及填埋場處置工程。建成小廟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周邊村民灌溉水塘生態治理項目;開工建設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優良、綠色發展、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有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構建「依山面湖、城湖共生,綠脈串珠,眾水匯巢」的生態格局;以環湖十大溼地為骨幹,以33個河口溼地為支撐,逐步恢復、增強溼地系統生態功能,爭創國際溼地城市。
踐行公園城市建設理念,高質量推進園博園、錦繡湖公園等重大工程建設,高水平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加快完善城市綠道系統,大力推進彩化美化,加大花境在綠地建設中的應用,扮靚「花樣合肥」。開工建設園博園、錦繡湖、南淝河沿線景觀提升、王咀湖未來公園、銅望交口街頭遊園、濱湖卓越城生態公園等公園項目;同時採用見縫插綠的方式,利用街頭零星用地建設街頭遊園、口袋公園,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09
公共服務更暖人心
合肥市緊扣市民的實際需求,統攬「公共教育、文化體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及信息化」等板塊,完善財政保障制度,加大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加強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舒適度。
2021年,計劃建成合肥九中新校區、二中音樂廳裝飾項目、十中男生宿舍擴建工程、一六八中學新建教學樓、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合肥市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市二院老年護理院等工程;
加快合肥幼專梅衝湖校區、合肥市第六中學新校區、五中(和平校區)改擴建、市三院新區、市中醫院、市空港醫院、市八院門急診綜合樓、市骨科醫院門急診綜合樓、市婦幼保健院和口腔醫院濱湖分院、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項目、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中心圖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市綜治信訪中心、市為民服務用房、市公安業務技術用房(二期)等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開工建設市博物館、合肥一中東校區、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新校區(暫定名)、黃麓師範學校改擴建工程(二期)、合肥老年大學二期、濱湖新區美丹初級中學、廬州大道初中、杭州路小學、中科大高新校區附屬中小學幼兒園、清華附中合肥學校、市一院老年護理院、市血站新站、市精神病醫院康復住院樓、合肥美術館、合肥市職工文化體育中心、廬陽區全民健身體育公園、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公共安全與應急科技創新基地、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二站改建執勤樓、巢湖水上應急警務中心等項目;
推進合肥一中教育集團淝河校區、合肥八中教育集團運河新城校區、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市兒童醫院、市屬新站老年護理院、骨科和口腔專科醫院、市工人文化宮(北區)、蜀山區全民健身中心等前期工作。
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 祝亮
【來源:安徽財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