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因為四面都被太平洋和印度洋給圍住了,同時它又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大陸的國家,所以澳大利亞被人稱為「澳洲」,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的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有非常多很出名的城市,像雪梨和墨爾本兩個城市就業非常的有名,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的首都是這兩個中的一個,不過這個觀點可是非常的錯,澳大利亞的首都可不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坎培拉,也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
【坎培拉的歷史】
坎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在100多年以前前,這裡還是澳大利亞科西阿斯科山麓下的一片不毛之地,沒有任何的人煙。這個地方到了1820年才被人發現,此後陸續的有移民來這裡建牧場,經過20年的發展一直到1840年才形成了一個小鎮。坎培拉和雪梨、墨爾本這兩個城市是很有淵源的,這三個城市因為澳大利亞定都的時候產生了關係。在1901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以後就開始要選一個首都了,為定都問題當時引起了澳大利亞全國人民的關注,因為當時雪梨和墨爾本兩大城市都發展的非常的好,所以這兩個城市的呼聲是最高的是最有希望成為首都的。
雪梨個墨爾本這兩個城市都在爭這個首都之位,不過兩方都不想讓一直爭了八九年還是沒有得出結果。直到1911年這件事情才得到了解決,為了讓支持雪梨和墨爾本兩派人不在扯皮,澳大利亞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這個決定通過了,因為澳大利亞不能沒有首都,在爭論下去可能在來個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結果,於是選了這塊距雪梨238公裡,距墨爾本507公裡的空地。這就是坎培拉的雛形。
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後,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了美國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芝加哥人沃爾特·伯裡·格裡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坎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建設中間,經過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頓,共用了14年,於1927年建成,並遷都於此。後來,又為確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討了好長時間,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坎培拉,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後來坎培拉慢慢地發展了100年左右就形成了現在這座城市。
【澳洲坎培拉一城山色半城湖】
坎培拉樹林青蔥,風景宜人, 周圍遍布著澳洲最引人入勝的鄉村, 與澳洲的其他城市比起來, 的確是個與眾不同的城市. 寬敞的, 規劃良好的街道, 令人難忘的現代化建築,以及自然環境都是坎培拉明顯的優勢。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坎培拉的最佳寫照。坎培拉也是全國的展覽場, 城中的藝廊, 博物館, 圖書館體育學院, 科技學院….,都展示了澳洲最優秀的一面。 坎培拉的設施都是配合周圍的環境, 使附近的空間都能夠充分地利用。城市周圍都是山脈河流,加上溫暖的夏天和涼爽的冬天, 使到訪的遊客得以享受豐富的戶外活動。
【澳洲人不喜歡坎培拉!】
澳洲的居民不喜歡住在坎培拉, 因為它是一個文化及政治濃厚的城市. 但對遊客來說, 坎培拉卻是美麗的一幅畫. 它的建康, 自然, 沒有糜爛的場所也沒有空氣的汙染, 是在休閒時的最佳去處. 另外坎培拉也是各種多採多姿的文化匯集地,有超過60個國家的海外使節駐辦於此, 每一個大使館建築都保留該國家建築物的獨有特色.其中義大利使館,其國內運來的名貴大理石為建材, 裝飾和布置都是一流的;中國大使館則為傳統宮殿式建築, 顯得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美國大使館展現現代化風貌;其他泰國, 印尼, 日本, 法國等...也都各有其獨特風格, 令人激賞. 因此來此一遊, 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大融合, 讓人又驚又喜。
【澳洲坎培拉花園都市的由來】
在坎培拉,據說凡是新房子的住戶, 都可獲得坎培拉市政府配給的一分包含各種不同種類的樹苗和灌木. 因此,每一幢住屋前後, 都種有幾棵與眾不同的樹木, 並且都有一片美麗平整的草坪, 上面點綴著一些奇花異卉. 每逢假日,家家戶戶全體動員, 修剪草坪, 整理花木, 上自總理夫人, 下至販夫走卒, 升鬥小民, 莫不樂此不疲, 難怪成為一座"花園都市"。
【澳洲坎培拉的氣候與溫度】
澳洲首都領地坎培拉 (Canberra) 全年都陽光普照,但四季天氣卻各具特色. 三月至五月是秋天, 亦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天氣溫和, 樹葉呈現一片金黃. 九月至十一月是春天,天氣暖和, 花草樹木變得色彩繽紛, 充滿朝氣. 六至八月是冬天,天氣寒冷而清朗,中間有雪. 來坎培拉遊玩, 建議你多準備一些衣物, 即使是夏天, 晚上也會感覺到些許的寒意。
【坎培拉景點】
【國會大廈】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的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建於國會山頂上,其地理位置就像其權利一樣。 國會大廈以大量使用磚石和優質木材,及收藏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掛毯之一在內的藝術精品為特色。國會大廈佔地32公頃,地上建築有6層,底層為停車場,圓形的花崗巖外牆與國會山的形狀配合得天衣無縫,整個建築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廳頂上的不鏽鋼旗杆,高達81米,直插雲霄,國會大廈每隔30分鐘提供免費導遊,使遊客更進一步了解其奧秘。
【格裡芬湖】如果不去格裡芬湖,不看噴射式噴泉,就不能說到過坎培拉,格裡芬湖是以昔日首都建設總監伯利。格裡芬命名的長達20多公裡的人工湖,湖岸周長35公裡,面積704公頃。環湖建有公路,路邊遍植花木,湖中有為紀念庫克船長而建造的噴泉,它從湖底噴出的水柱高達137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刺藍天,水柱四周的水珠和霧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一道道彩虹,極為壯觀。格裡芬湖湖區遼闊,碧波蕩漾,景色十分美麗,可供人們遊泳、駕駛帆船和垂釣。可以在Acton 渡輪碼頭附近租用划槳船、水上單車、滑浪板、獨木舟或雙體船。此外,還有湖上遊艇巡遊。長達九十分鐘和有導遊介紹的湖上巡遊是每天於上午十時半和下午十二時半從Acton 渡輪碼頭出發。星期三至日下午六時及晚上八時更有晚上遊艇巡遊。
【澳大利亞圖書館】澳大利亞圖書館 位于格裡芬湖畔,為羅馬式的現代建築,44根十字形的白色大理石柱圍繞四周,氣象萬千,這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圖書館,有400萬冊藏書,10多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期刊和報紙,以及地圖、照片、影片、珍本等,還包括庫克船長的航海日誌,大樓有導遊帶領參觀,周一至周五的11:15-14:15有專人解說。
【戰爭紀念館】這座在世界上享有至高榮譽的紀念館((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鑑於1941年,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陣亡的澳大利亞戰士們而精心建造的。從空中俯瞰紀念館呈十字架形,墨綠色的圓頂肅穆中飽含著和平的氣息。走進館內,呈現在你眼前的是莊嚴、是歷史、是希望。二戰展廳裡大量的兵器、被擊沉的日本海軍微型潛艇、布萊德貝瑞的戰機等等,先進的雷射和立體聲想能夠為您逼真的再現二戰期間的激烈情景。館內詳細記載了澳洲經歷的許多戰爭,還附有相應的歷史照片與珍貴的實物,並介紹了反法西斯戰爭中澳將士的個人情況,殘酷的戰爭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刻才能激起你對和平的渴望。
【澳洲國立美術館】澳大利亞有著渾厚的文化底蘊,藝術與審美的完美融合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首都坎培拉林立的諸多藝術館中以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Australia)最為出名。館內收藏了來自澳大利亞土族及陶瑞思海峽地區、美國、亞洲、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作品,共計12萬件。在坎培拉國立肖像館、圖書館、文獻館、博物館與美術館猶如眾星拱月一般安靜地矗立在繁華的街道之上,吸取著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精華,為世人而讚嘆。藝術的魅力不止在於它所要傳達的精神,不同的表達方式會體現出不同的美感。喬治·比爾、弗萊德·威廉士等大家的雕刻栩栩如生,充分展現了時代所具有的特徵和人類對世界、對美的不同看法。美術館收藏了大量的世界各國大小戰爭及旅行協會的重大記事的海報,鋪天蓋地的信息能夠會讓你深刻體會到世界之大,地球之美。1788年至1880年期間,亞洲、美國等區域曾有不少著名藏品、書籍先後流入澳大利亞,直至今日,澳大利亞還將這些名著片段、節選保管在美術館內。瞻仰歷史,追求藝術,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則是你不可不去的地方。
【澳洲國家植物園】位於坎培拉的黑山山腳,設立於1949年,佔地面積220英畝,是澳洲最大的原生種植物庫,也是澳洲重要的植物學研究資源之一。1949年第一棵植物栽種於園中,大規模的建設開始於60年代,於1970年正式開始對外開放。澳洲國家植物園收藏有各個地區經過科學收集的本土植物。這些植物不僅可供遊人觀賞,還主要用於進行植物分類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目前,植物園栽種了約9萬多棵植物共5500多種不同植物種類,所有的植物都標有其專業名稱及其常用名。植物園的植物分為以下8個不同的植物區域,即降雨林谷、巖石庭園、雪梨盆地植物、馬裡植物、山龍眼科、桃金香目、桉樹類草地、金合歡樹等,遊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觀賞的植物。澳洲國家植物園還有一個標本室,室內有用於各種科學研究的植物標本,但是一般不對遊客開放。園內還有小禮品店,遊客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物件作為紀念。
【特賓比拉風景區】位於坎培拉,佔地面積54.5平方公裡,包括有大面積的峽谷和山脈,低坡處清晰地反映了土著及歐洲人居住於此的歷史。風景區中有建於1890年的原始建築,是由喬治格林等人建造的。特賓比拉風景區的地理歷史可以追溯到5億至4億5千萬年前,其生態系統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沒有遭到破壞,因而風景秀麗、生態完好。區內動物種類繁多,包括有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魚類以及160多種鳥兒。保護區在管理和保護野生動物方面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對瀕臨滅絕的澳洲青蛙和小袋鼠的繁殖上。漫步風景區中,遊客還可以看到灰色的袋鼠、紅頸小袋鼠、沼澤小袋鼠,大冠鸚鵡、鴯鶓和藍天鵝。特賓比拉風景區是野餐的好去處,到了周末可攜全家來此享受木炭燒烤,飽餐之後還可以在林中的小路上悠閒的騎著自行車觀賞美景。
【卡金頓小人國公園】位於坎培拉的西北部,於1979年開始對公眾開放,目前已成為坎培拉的一個地標而且成為去坎培拉不得不遊的一大景點。卡金頓小人國公園是一個微縮公園,類似於北京的世界公園,但是面積很小,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觀賞完。公園裡展出的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標誌性建築,按12:1的比例縮小建造的。園內有小型蒸汽機,有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樣的房子、城堡、鄉村、鐵路、火車、河流、湖泊、莊園、足球場等,放在微縮的房屋和院子裡的人物,神態表情豐富,過著自己的生活,營造出美輪美奐的神奇小人國童話世界。園林中的花花草草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實植物,虛虛實實,美輪美奐的小人國是孩子們乃至成人的童話世界。
【坎培拉的高等學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是澳大利亞唯一由聯邦國會專門單獨立法而創立的大學,連續多年在澳大利亞大學排行榜上名列第1,在各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多次名列全世界前20。該校的澳大利亞聯邦院士人數超過270名,居澳大利亞所有大學第1;其皇家學會的會員人數比澳大利亞的其它所有大學的總和還多;傑出校友包括6名諾貝爾獎得主和2名澳大利亞總理。它的光學研究中心,憑藉著光纖通訊方面的研究成果,獲馬可尼國際獎;核物理與雷達科學家奧利芬特爵士(澳大利亞科學院創院院長)、青黴素發現者弗洛裡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澳大利亞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漢考克爵士、經濟學家庫姆斯爵士,以及新一代眾多知名學者讓它熠熠生輝。
新南威爾斯大學坎培拉分校(UNSW Canberra,即澳大利亞國防學院ADFA)是一所傑出的研究學院。198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新南威爾斯大學籤署協議,建立一所為國防部培養軍官的三軍軍事學院。國防學院於1986正式成立。該學院教學在新南威爾斯大學坎培拉校區內進行。除了為澳大利亞國防力量培養未來領導者之外,坎培拉分校還為國防力量和普通大眾提供研究生教育。
坎培拉大學建校於1990年,全部學生人數為9,000人,留學生約700人。坎培拉大學位於澳大利亞首府坎培拉市。坎培拉市的人口約30萬。很多就讀於此地的留學生均認為此地是求學的最佳環境。市內的林蔭道均經過仔細規劃,沒有大城市常碰到的交通阻塞及汙染問題,但卻有和大城市相稱的各式文化活動場所、絕佳的研究資及如購物中心、電影院、美術館、運動和娛樂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