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也有「到此一遊」 600年古城牆被刻「李廣」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在光孝寺觀音臺旁邊的竹群中,幾乎每棵竹子上都刻有名字。(資料圖片)

  越秀公園亭子內的柱子被亂刻亂劃。

鎮海樓後方的古城牆上,赫然刻著「李廣」。   信息時報記者 郭仲然 攝

  光孝寺千年古樹刻字留名,大元帥府每三個月要刷一次外牆除「癬」

  「××到此一遊」,近日,中學生到埃及旅遊時在有3500年歷史的文物上留下的印記引發了全國公眾的關注及討論。在廣州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有沒有這種情況呢?昨日,記者巡城走訪鎮海樓、農講所、光孝寺、六榕寺、大元帥府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現也有「到此一遊」字樣,牆上噴電話的現象更是普遍可見,有文保單位稱,不得已之下「每隔三個月要刷一次牆」。

  大元帥府:每隔三個月刷一次牆

  大元帥府館長李穗梅告訴記者,大元帥府外牆經常被貼廣告、大部分都是一些辦假證的廣告,甚至還會出現大大的噴漆。雖然大元帥府有安裝攝像頭監控,但還是很難預防。

  「一些小小的紙片,噴漆辦證電話的,都是晚上貼。我們處於比較被動的一方,只能見到就撕掉,每隔三四個月重新粉刷外牆,不然就相當難看了。相比其他文保單位,還好我們的外牆是可以重新刷的。」李穗梅說。

  被貼廣告單的現象不只是大元帥府,在中山紀念堂、南越王宮博物館、粵王井、農講所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各類的辦證、刻章發票等業務的小廣告貼。

  光孝寺六榕寺:千年古樹被刻字留名

  走進光孝寺和六榕寺,白牆綠瓦格外寧靜。但寺內的千年古樹卻遭殃了,在光孝寺觀音臺旁邊的竹群中,幾乎找不到一棵乾淨的竹子。每一顆竹子上都刻有名字、×××與×××相愛到永遠、平安等字眼。而在光孝寺放生堂附近的一棵千年菩提樹上,也有不少傷痕。六榕寺的清水磚牆平均不到一平方米的地方就有約兩三處塗鴉,由於寺廟有定期清理,因此記者看到一塊塊白色的痕跡。光孝寺寺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佛寺比較森嚴,遊客不敢隨便在建築上刻畫,但在樹木上刻畫就多了,我見到的大多都是年輕男女所為。」

  越秀山600年古城牆上被刻「李廣」

  昨日記者走訪擁有廣州市地標歷史文物的越秀公園,在有600年歷史的古城牆上,卻發現有人刻畫了「李廣」二字。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越秀公園走訪,發現園內大多數的文物古蹟已被妥善保護,如五羊雕像周邊已被層層盆栽圍繞,市民難以靠近更不用說刻字了,位於另一邊的鎮海樓同樣並未發現牆身有人為破壞的現象。而在鎮海樓對面的廣州古城牆上,記者就在城牆凹口處的透氣孔內發現被刻畫了「李廣」兩字,該字體刻在比較隱秘的地方,不細心看都難以發覺。

  在越秀山上的古城牆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年歷史,同時也是廣州僅存的一段城牆。現在保存得較為完好的也就是鎮海樓附近一帶,長達200米。其實,早在2011年這段古城牆曾經進行過修繕工程,為了配合原古城牆,施工單位還從西安定製了仿明青手工磚,然後清理了城牆內外的雜草苔蘚和縫隙泥土,並對縫隙進行了灌漿封閉。但是記者今日卻在古城牆上發現了「李廣」兩字,字體清晰可見,顏色鮮豔,相信這是近兩年的新作。

  文保單位:只能勸不能罰管理難度大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館長吳凌雲向記者吐苦水稱「墓裡有攝像頭和保安,但不可能每個角落都有,故宮都做不到。很多人用白色塗改液,都是在沒人的時候匆忙寫的,根本抓不到。」作為文物的守護者,吳凌雲說館方只能事前警告,「見到時阻止,如果已經對文物產生破壞,就按照文物保護法進行相應處罰。」

  廣州市越秀公園管理處政工科科長劉玉玲接受記者採訪稱,「公園畢竟不是執法部門,如果真的碰到有市民亂刻亂畫,我們也只能通過勸說和教育的方式制止,並不能處以罰款。」劉玉玲說。(記者 林夢建 實習生 許智君 記者 郭仲然)

相關焦點

  • 600年古牆屢遭刻字 成遊客「籤名板」
    2015年11月3日消息,山東省濟寧市。近年來,伴隨著旅遊的升溫,遊客中的各類不文明行為也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2日,記者在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首批5A級景區孔府調查發現,各類刻字「爬滿」了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老青磚,孔府內的古牆儼然成了一些遊客的「籤名冊」。
  • 「到此一遊」源於何處?旅遊刻字為何屢禁不止?
    近日,我國又一景區被遊客刻字留念,600歲齡的北京天壇牆上被遊客刻字示愛。此事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古牆被刻字令人痛心疾首這段老城牆久經歲月的洗禮,期間還經歷過局部改造,能保存到今天實屬不易,如今卻遭到了遊客亂塗亂畫,從圖中可以看到,牆上的劃痕深淺不一,上面有寄託心願的,有示愛的。
  • 最好的「到此一遊」是把文明出遊刻在心上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為了滿足個人的「趣味」,在文物上留下了「到此一遊」諸如此類的印記,這樣的行為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很多傷害對於文物來說都是不可逆的。文明,是道德自律,是社會責任,也是一種美好品質和修養。中華民族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在現代社會,我們更要把這種美好的品質傳承下去,讓文明之花開在每第一個人的心上。
  • 1948年雪中北京城:600年古城牆依舊完整,拆掉時梁思成淚流滿面
    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於1950年和1958年兩次擴建,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妙應寺】妙應寺,又稱白塔寺,它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上,始建於元代,原名大聖壽萬安寺,寺內的白塔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妙應寺的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 「旅遊美時美刻」? 城牆:諧音寓意美好
    有的說,用美比用每多了一層意思,寓意旅遊的美好時刻;但也有的說,做為有著深厚文化歷史的千年古都,這種諧音取得不合適,讓人猛一看就是錯別字。這事您怎麼辦呢?華商報記者聽取了十多位過往群眾的看法,大家有理解的、有反對的、也有無所謂的。
  • 南京古代城牆,比西安城牆長600米,全中國最長之一的城牆
    我們國家歷史上的許多城市都被城牆包圍著,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只有少數城市保存完好,成為旅遊景點。比較有名的古城牆有南京古城牆、西安古城牆等,不過還沒有那麼有名。而且在河南,有一座城市也有古城牆,但名氣不大,好像沒人想到它。開封就是這座城市,是我國古代的都城之一。
  • 尋訪老廈門足跡,600年古城牆藏在中山路邊上,本地人都甚少知道
    在老廈門的核心地帶,還存在著一段古城牆,切切實實的證明了廈門古城存在的那段歷史。600多年過去,周邊高樓大廈林立,即使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都不定知道這段古城牆的存在。閒來無事,走走廈門這些老巷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文化宮背面,中山公園西門往公園南路的小路上,可以看到一個「陳化成紀念祠」的指示牌,順著小巷進入,可以看到這一方紅磚祠堂。
  • 尋訪老廈門足跡,600年古城牆藏在中山路邊上,本地人都甚少知道
    在老廈門的核心地帶,還存在著一段古城牆,切切實實的證明了廈門古城存在的那段歷史。600多年過去,周邊高樓大廈林立,即使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都不定知道這段古城牆的存在。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左右,明太祖命江夏侯周德興在福建沿海設置海防,並建築城堡,派兵把守。廈門城於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建成。當時建城,主要是軍事作用,用來防禦倭寇。
  • 西安旅記:環古城牆騎行,華燈初上的那刻西安變回了長安
    本期封面:西安古城牆一幕西安古城牆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年間,歷時八年修建而成。古城牆全長13.7公裡,擁有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四座主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如今古城牆已有城門18座。古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頂寬12—14米,可以租自行車騎行繞城牆一周。不同城門開放時間點也不一樣,不過永寧門(南門)的開放時間最晚可以到22點,如果看古城牆的夜景,建議從南門登城。
  • 南京明孝陵紅牆被刻「到此一遊」景區將溯源處罰
    長假剛過,有網友反映,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南京明孝陵明樓紅牆上,出現不少新刻的塗鴉,有的寫著「到此一遊」,有的則是花式秀恩愛,甚至還有相同的名字被刻在了三處。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副處長周菊萍介紹,有個別遊客用鑰匙在粉刷層上畫的,這兩天留下的比較多,有寫下自己的名字,還有寫下「到此一遊」。因為是刻畫在在文物牆體的粉刷層上面,粉刷層可以處理的,對文物本體沒有損壞,確實是一個不文明行為。長假期間,景區除了常規巡查之外,還聯合了100多名志願者在主要文物點實施文明勸導。但這樣的柔性規勸,無法完全阻止個別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 長城總被刻上「到此一遊」,慕田峪還「鼓勵」塗鴉,是怎麼回事?
    長城總被刻上「到此一遊」,慕田峪還「鼓勵」塗鴉,是怎麼回事?很多人去北京旅遊的時候,一般去故宮、頤和園等皇室園林,請體驗一下百年前皇帝和王妃們住過的地方,還有,去北京一定要去的地方,長城,不能去長城,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觀光景點,萬裡長城在歷史上是用來抵禦外敵的,高城牆可以阻擋敵人,烽火臺可以用來向遠處傳遞信息,在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有著寶貴的歷史價值,但這幾年總是刻有「請來這裡玩」的字樣,慕田峪長城「獎勵塗鴉」是怎麼回事?
  • 山西第一古城牆,比平遙城牆長,比南京城牆寬,下半年工作日免費
    ,之後的遼、金、元等朝代都對城池、城牆進行過修葺或擴建,現在看到的古城牆基本保留了明代形貌。這座古城牆是大將軍徐達在前朝城牆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儘管在如今看來只是一座普遍地級市的古城牆,卻比南京古城牆最寬的地方還要寬6.6米。
  • 國航波音777飛機液晶屏幕被刻「到此一遊」
    「到此一遊」刻到了飛機上。  3月7日,網友「小烏wuyamaggie」發微博稱:「國航777被人刻上『到此一遊』。知道公司要損失多少錢麼?」該網友還附上2張照片,分別是液晶屏幕的特寫和液晶屏幕加座椅後背的全景。特寫照片顯示,液晶屏幕上海刻寫著「王秋紅 到些一遊」的字樣。其中的「些」字應為「此」字。
  • 明孝陵600年神道石象遭塗鴉 象鼻上被刻"黃友坤"
    這兩天,北京故宮300年銅缸遭情侶畫心刻字「秀恩愛」一事引發強烈關注,昨天,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文稱:「近期,大家都很關注故宮大銅缸被刻字事件,警察蜀黍也感覺很氣憤,秀恩愛的方式很多,幹嗎非用這種給大家添堵的方式?
  • 埃及神廟浮雕被刻「丁錦昊到此一遊」 網友吐槽系仇家所為
    24日,網友「空遊無依」的一條微博引發熱議,他稱自己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網友「空遊無依」為此表示「無地自容」。諸多網友認為國人不該輕易毀壞他國的千年文物,紛紛表示譴責,大呼「丁錦昊,你要火了。」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很可能是「丁錦昊」的仇家刻上去的字跡。
  • 再現古城牆!寧都州千年城牆修復中……
    「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         據《寧都直隸州志》記載,寧都古城牆始建於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有內外兩道城牆,十三座城門,雖屢經興廢仍屹立不倒,一直到解放初仍保存完好。後因城區擴大,只保留臨江的城牆作為防洪之用,現今只存拱辰門(今縣城北拱辰橋邊)至集賢門(今梅江鎮政府大門對面)一段城牆,城門也只有德義門(今縣水文站對面)保存完好。
  • 南京明孝陵紅牆被刻「到此一遊」,景區將提升人臉識別精準溯源
    長假剛過,有網友反映,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南京明孝陵明樓紅牆上,出現不少新刻的塗鴉,有的寫著「到此一遊」,有的則是花式秀恩愛,甚至還有相同的名字被刻在了三處。  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副處長周菊萍介紹,有個別遊客用鑰匙在粉刷層上畫的,這兩天留下的比較多,有寫下自己的名字,還有寫下「到此一遊
  • 靖江王城古城牆對外開放
    本報訊(記者劉倩)6月28日,記者從獨秀峰·王城景區獲悉,靖江王城古城牆即日起對外開放。市民和遊客可進入景區登上城樓,感受夢回大明的歷史滄桑感。據了解,靖江王府修築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最早歷史可追溯至南朝時期。
  • 西安旅遊絕不可錯過的古城牆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名城西安,文物古蹟簡直比比皆是,但是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那一出西安站就映入眼帘的雄偉古城牆了。青色的有些斑駁的牆面時刻提醒著過往的人們——這裡是西安,這裡是歷史漫步的城牆上!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樓建築。
  • 600年才消失的愛情誓言,真的是想海枯石爛嗎?
    昨天看新聞——共同關注,有一則播報引起了我的注意:陝西榆林靖邊縣龍洲鄉丹霞地貌核心景區外被人為破壞,有一對情侶將名字等刻在丹霞地貌的巖石上,落款時間為2020年8月21日。據悉,目前整個景區還處於開發狀態,暫未向遊客開放,最新被破壞的這處刻字地點,不在核心景區範圍內,一直處於對外開放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