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8月21日電 題:「萬年上山·千年月泉」全球華語詩歌大賽圓滿終評
於超蓉 吳盛熠東
備受關注的「萬年上山·千年月泉」全球華語詩歌大賽終評會,8月19日在浙江省浦江縣舉行。本次大賽由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浦江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終評會上,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高級編審、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唐曉渡,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思敬,空軍創作室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郭曉曄,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七月組成評審團。經終評委評選,最終評出金獎3名、銀獎20名、銅獎100名。
2958件作品一決高下
「萬年上山.千年月泉」全球華語詩歌大賽以「為未來寫首詩」為主題,今年2月15日正式啟動,6月30日截稿,前後歷時四個半月,共收到全國各地1811位詩歌愛好者的詩作2958首。
據介紹,參加此次活動的所有參賽作品要想成為獲獎作品,必須過4道關,第一關是必須緊扣主題,總數不超過100行。第二關由評選組委會工作人員將徵集到的參賽詩作,隱去作者姓名、地址後發5位初評委會評選。再由5位初評委從2958首作品中,分別初選70首作品發組委會工作人員,共有309首詩作入選初評作品。第三關,由終評委從309首詩作中推選175首詩作進入終評入選庫,並從175首作品中推選出擬淘汰的作品,確定123首擬獲獎作品;第四關,終評委從123首獲獎作品中推選出23首作品,再從23首獲獎作品中推選出3首金獎作品,其餘20首作品為銀獎作品。
730年前月泉吟社徵詩活動的續篇
浦江與詩歌有很深的淵源。730年前,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向全國發起徵詩活動,一時應者雲集。徵詩活動歷時3個月,共獲詩作2735首,前60名詩作輯集《月泉吟社詩》。「萬年上山·千年月泉」全球華語詩歌大賽,是730年前月泉吟社徵詩活動的續篇。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七月認為,「好的詩歌應該是樸素、單純、明快的,能撥動人的心靈產生共鳴,它的本質屬於人民。」
七月介紹,本次大賽有兩大亮點:一是參賽詩作來自全球,體現了詩歌的開放性;二是大賽倡導徵集主題詩歌,主動接受公眾監督。「新時期的詩歌美學,探討詩歌和時代的關係、詩歌與人民生活的關係。徵集主題性詩歌活動,能影響當下的詩歌創作,從而激發民族的想像力,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本次大賽沒有組織發動,作者都是看到徵詩的消息後自發參賽的,參加本次大賽的人員最大的為80歲,最小的6歲,真正做到了大眾參與,符合730年前月泉吟社徵詩活動的精神。」七月說。
詩作新穎,水準令人欣喜
「未來\我長大了\有了知識\就能聽懂許多外語\那時候\我想我肯定也會聽懂\小貓的話\小鳥的話\小魚的話\空閒的時候\我便找他們聊聊天\原來他們和我一樣\喜歡做甜美的夢。」值得一提的是,一位6歲孩童寫的《未來的夢》一詩,很純淨,很清新,如流水一般清澈見底,讓評委眼前一亮。
金獎作品之一《浦江三弄:世界正將你的水晶藏起》,有評委稱它像史蒂文森的罈子,把散落在不同時空裡的水晶歸攏在一起,讓人感覺一個空靈的新浦江是那麼誘人,那麼讓人嚮往,值得世界像珍藏水晶一樣把她珍藏。另一金獎作品《未來公益詩》一詩,作者從關注留守兒童未來的角度出發,引發讀者對社會發展的深度思考,整首詩的背後,挖掘的深度和廣度是萬裡挑一的。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唐曉渡說,大賽的主題是「為未來寫首詩」,可「未來」這個詞老生常談,並不好寫,很難寫出新意,但評委們在收到的作品中卻看到了許多新穎的詩作,詩歌的水準令人欣喜,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希望浦江在未來能繼續舉辦這種活動,讓詩歌文化一直傳承,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