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大維
《千與千尋》終於在國內上映了。
這部被稱為治癒系的動畫片,老少皆宜,不僅畫面唯美,而且寓意深刻。
主人公千尋,溫柔善良,堅韌不拔,更是為大家所喜愛。
但是,如果你看過幾部宮崎駿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長篇動畫中,主角大多是少女。
比如,《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
《天空之城》中的希達:
《龍貓》中的草壁皋月:
還有《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
相似的不僅僅是少女的身份,所有的故事都還有一個共同的內核:
她們都陷入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困境中,最後在一些「神力」的幫助下才得到解脫。
這是一種巧合嗎?
當然不是,這一切源於宮崎駿年幼時的一場遭遇。
1945年,正值二戰末期,4歲的宮崎駿居住的宇都宮市被空襲,城市被毀,眾人紛紛逃跑。
宮崎駿家裡有一臺小卡車,一家人擠得滿滿當當,正準備發動時,迎面跑來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少女,她們是母女,懇請上車一起逃難。
然而,實在擠不下了,伯父表示無能為力。
當車緩緩發動時,幼小的宮崎駿,回頭望去,看到那少女滿眼的淚水和絕望的眼神。
這一幕讓他終身難忘。
即使74歲的宮崎駿在接受NHK採訪時,仍然會提起這一幕,他面帶遺憾地說:
「我希望她們能生存下去,只是,你知道那座城市毀了......」
對宮崎駿深有研究的日本作家山川賢一曾寫道:
也許宮崎駿就想通過動畫創作的方式,來完成當年的那次救贖。
1
宮崎駿雖為日本知名導演,但是在日本的名聲卻不怎麼好。
他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自己不想成為日本人。
這讓很多同胞叱責他的無情。
2013年,宮崎駿的《起風了》上映了,這是一部直面日本二戰歷史的題材。
隨後他在新聞發布會上,更是口無遮攔,不僅批評二戰時期日本犯下的錯誤,更是指出,日本應該處理好慰安婦問題,並向中國謝罪。
這下得罪了日本的主流人士,人家等著慰安婦們老死,你這糟老頭子卻又揭傷疤。
這下闖了大禍,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宮崎駿工作室的網頁上,出現了大量留言,日本網友紛紛稱他為「反日本的賣國賊」,說他是個「老傻瓜」。
甚至極端的日本網友,組織了一個「將宮崎駿逐出日本」的活動。
然而,這老頭也是怪,不僅不收斂,還更加放肆。
不久後,安陪政府計劃修改憲法,為日本擁有軍隊大開綠燈。
宮崎駿又發表文章,大罵安倍:「真扯淡!」
他嘲諷日本的政治家不讀書,在國際政壇上丟臉,還說「安倍經濟學」肯定會完蛋。
你看,宮崎駿就是這樣的人,認定的事,一磕到底,絕不回頭。
他這麼做,就是因為他是個堅定不移的反戰分子,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種遺傳。
1939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之後,到處動員軍人前往中國戰場。
在某場演講中,某位軍官慷慨激昂一番以後,大聲詢問:「有誰不去的嗎?」
在場的軍人群情洶湧,大喊「天皇萬歲」,個個恨不得插上翅膀飛越日本海,殺中國人。
偏偏有個文弱士兵卻說:「我老婆剛生完孩子,我就不去了......」
在場的人盯著這個懦夫,長官大罵他「不忠」。
這個士兵在洶湧的口水下,哭了兩個小時,最後長官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這個士兵,叫宮崎勝次,他的二子,就叫宮崎駿。
所以,宮崎駿經常說:「幸虧我爹當年沒出息,要不就沒我了。」
幼年的宮崎駿,親眼見證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也因此一輩子都是反戰立場。
而且,這種立場也在其幾部動畫片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紅豬》:
《哈爾的移動城堡》:
《天空之城》:
《幽靈公主》:
2
宮崎駿的作品很溫馨,人長得也很面善,像個慈祥的白鬍子爺爺。
然而,你千萬別被這假象騙了,他在員工的心目中,可謂是惡魔,如果你是他的員工,肯定會痛不欲生。
他性格強勢嚴苛,具有很強的決斷力。
5秒鐘,他就能確認一幅海報的排版;
或是一瞬間,就敲定毫無聲優經驗的導演為他的電影配音。
對於那些不合格的畫作,他也會毫不留情地批評。
「沒有靈魂的東西,不畫也罷。」
「你活著都不用腦子嗎?」
「畫成這樣,你辭職算了!」
他的這種作風讓員工壓力很大,合伙人鈴木多次勸他,但是宮崎駿仍然我行我素。
連鈴木也無奈地說:「和他吵架都沒用,他那副臭臉,就是欠揍了......」
宮崎駿不僅這樣對待員工,對待合作夥伴,也是一副二百五的樣子。
一次,有個CG動畫團隊,來到宮崎駿工作室,他們通過CG技術,製作了一些有智能效果的殭屍。
他們本想展示科技帶給動畫的創新。
然而,宮崎駿才看上一眼就開始發飆了:
「我有個身體殘疾的朋友,一想到他,我就看不下去你們做的這些東西。這種動畫要是他看到了,會有多難受?我絕不會讓它和我的作品發生半點關係,那是對生命的侮辱。」
那個會議室有幾十人,CG動畫團隊成員非常尷尬,不知如何應對。
製作短片《毛毛蟲波羅》時,和宮崎駿合作的導演是新秀,櫻木優平。
然而,由於宮崎駿太過嚴苛,沒多久櫻木優平便抑鬱成病,住院治療。
據說櫻木優平還發推特,說自己精神崩潰,天天做噩夢,想要自殺。
宮老頭玩的最絕一出,莫過於下面這個。
他的動畫片《幽靈公主》在北美發行時,被要求刪減,宮崎駿誓死不從,還寄給發行人一把武士刀,刀刃上赫然寫著一行字:
「不得刪減!」
這簡直是宮本武藏再世。
非常值得一說的是,宮崎駿的殘暴絕對是表裡如一,不分遠近。
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沒放過。
其子,宮崎吾郎,想子承父業,從小學習繪畫,長大後,在宮崎駿工作室工作。
然而兒子的畫風,卻經常被父親詬病,說他只會模仿,作品一點靈魂都沒有。
2003 年,在合伙人鈴木的支持下,宮崎吾郎好不容易執導了《地海戰記》,卻遭到了宮崎駿的強烈反對。
也許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吾郎堅持完成了動畫。
果不其然,《地海戰記》口碑崩盤。
首映時,宮崎駿更是只看了30分鐘就斷然離場,還寫了一封公開信,批評這部影片毫無價值。
兒子的第二部作品,因為人物下臺階膝蓋不對,宮崎駿就當著媒體的面,指責到:
「這是導演的責任,製作水準太低!」
宮崎吾郎曾向媒體表示,在父親手下工作壓力太大了,父親的冷酷讓自己無數次想退出。
熱心的合伙人鈴木,曾找宮崎駿談過此事,說,這是你親兒子,何必如此?
宮崎駿卻說:
「我做到死也沒關係,但我兒子還是別當導演好。因為只要當一天導演,不管你的作品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一輩子跟著你!
3
宮崎駿對別人很無情,其實他對自己更無情,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
如果你看過他的經歷,就會知道他為何如此偏執。
1963年,22歲的宮崎駿如願進入了日本著名的東映動畫公司。
然而,名不見經傳的他,並未折騰出什麼浪花,一直坐冷板凳,這一坐就是16年。
1979年,38歲的宮崎駿終於推出處女作《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並獲得了專業人士的好評。
但放映時,幾乎沒人觀看,他也因此再也接不到片約。
他那充滿田園風格的動畫,被很多人譏諷為「有股子爛泥巴味兒......」
他堅持了16年,卻一無所獲,如此沉重的打擊,可能沒幾人能承受。
然而,宮崎駿的倔強拯救了自己。
他沒有停下創作的腳步,其中就有後來經典的《幽靈公主》和《龍貓》的劇本草稿。
《龍貓》中有句經典的臺詞:
人生的某些障礙,你是逃不掉的。與其費盡周折繞過去,不如勇敢地攀越,或許這會鑄就你人生的高點。
這應該就是宮崎駿當時的心聲,在不懈努力下,他也終於攀越了障礙。
1984年,43歲的宮崎駿,再度執導,靠《風之谷》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宮崎駿也由此走向了人生顛覆,屢創佳作,風靡全球。
從無人問津到大獲全勝,這條充滿淚水和汗水的路,宮崎駿咬牙堅持,整整走了二十多年。
正是這樣的崎嶇,培養了他死磕的精神。
有人說宮崎駿5年才能產出一部作品,這產量也太低了。
那是你不知道,他帶領團隊做出一部動畫,要付出多大的艱辛。
一部影片,需要300個員工,花費3-5年時間,畫出大約十六萬張畫稿。
為了將一幀一幀的動畫做到極致,宮崎駿到了發瘋的程度,經常把自己逼到崩潰的邊緣。
他經常畫著畫著,就開始大喊大叫,說要把工作室燒掉。
宮崎駿究竟有多認真,我講幾個細節給你看看。
2013年的作品《起風了》,一個長度僅四秒的鏡頭,製作長達一年以上。
而在2008年的《懸崖上的金魚姬》裡,總共用了17萬張畫稿!!
其中水母浮出水面的片段,整整畫了1613幅,平均下來一秒24張畫。
在製作《起風了》時,一個四秒鐘的地震鏡頭,他和團隊足足做了1年零3個月。
畫面精細到,每一個人的動作都能清楚地被捕捉到。
中年女人的包袱離身體多遠;
父親背女兒時,腰杆挺到什麼程度;
甚至每個人的神態都精確表現出來。
這些都是他仔細研究後的結果。
他想展現出人們最真實的狀態。
是的,宮崎駿就是這樣死摳細節。
毛毛蟲扭頭的樣子他要管;
成人鞠躬的角度他要管;
連食物冒出的熱氣他也要管;
......
正是這樣對細節的堅持,讓宮崎駿的作品仿佛充滿了魔力。
然而,宮崎駿對自己的生活卻沒這麼上心。
鈴木敏夫在某次演講中,介紹過宮崎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你們知道宮崎駿每天吃些什麼嗎?當大家討論哪家店好吃時,他一次都沒嘗過。從我認識他到現在,已經25年了,他每天吃的都一樣,是太太做的手工便當——一個塞得滿滿的鋁飯盒。為什麼會塞得滿滿的?因為那是他的兩餐飯:用筷子一分為二,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5分鐘吃完,午飯後休息15分鐘。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凌晨2點。年年如此,日日這樣。
看到這裡,你也許不會再羨慕宮崎駿的成就,那完全是靠苦行僧般的生活,交換而來的。
那意味著,你必須學會放棄,放棄美食、放棄休閒、放棄旅遊、放棄遊戲,放棄你幾乎能想像到的所有美好的東西。
而這就是成為「匠人」的代價。
就像宮崎駿所說的:
「人生就是這樣。出生的時候,帶著無數種可能性。
成長的時候,就要一一放棄這些可能性。
選擇一樣,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樣。這就是人生。」
4
良叔查閱了很多宮崎駿的材料,想用一句話評價他,卻發現有點困難。
他不喜歡日本,也不喜歡中國,更不喜歡美國;
他受《白蛇傳》的影響,而學習版畫,後來又抨擊《白蛇傳》的瑕疵;
他創造過那麼多的愛心作品,卻對身邊的人如此冷漠。
他口口聲聲要隱退,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食言......
你說這人該怎麼評價呢?
當我看到關於他紀錄片中的一個鏡頭時,我突然有點感悟。
記者跟蹤採訪他時,發現他早上會把兩隻公仔綿羊擺到窗外,晚上又會收回來。
記者問,這有何用意?
他很隨意地說,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小朋友從門前經過,他們喜歡這兩隻綿羊。
看到這一幕,我終於知道,也許宮崎駿就是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
雖然,他已年近80,但在他的心中,永遠有一塊童心未泯的地方。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