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

中新社巴黎5月14日電 (記者 李洋)今年3月以來,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面對疫情,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融媒體等多種途徑,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新橋梁,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線上文化活動,受到法國民眾的關注和喜愛。

據悉,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今年共招收951名學員,創歷史新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心及時採取防控措施,積極開展遠程教學試驗並獲得成功,確保所有教學培訓課程轉移至線上進行,實現教學及活動的無縫銜接。

針對民眾不適應長時間的居家隔離生活,中心邀請中醫專家朱勉生教授融匯中國傳統養生理念精髓,讓民眾通過中心網站「雲養生」,為民眾在疫情期間帶來一劑舒壓良方,助其樹立信心,樂觀抗疫。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於4月底攜手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音畫宣傳片《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向醫護人員致敬,為全球抗疫加油。同時,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上線了「雲·遊中國」專欄,讓法國民眾足不出戶便可飽覽中國山川名勝和民俗文化。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上述活動受到法方人士的積極評價。中心少兒漢語班的羅迪克表示,「雲·遊中國」專欄中的圖片比書本內容更真實,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中心評劇班的學員伊芙瑞表示,很高興中心能及時分享給大家實用的養生技巧,調節身心,保證健康。

另外,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還收到民眾的熱心來電和郵件,紛紛表示希望了解更多中醫養生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完)

相關焦點

  • 從漾濞走向巴黎,高空扁帶架起中法文化體育交流橋梁
    從大理漾濞走向法國巴黎  每年12月其中的一個周末,法國都會舉行一項公益活動Telethon,這在法國是一項重要的對抗疾病的活動,旨在表達與疾病抗爭,追求健康的美好願望。今年的活動期間,法國廣播電視臺聯合法國上下扁帶組織在艾菲爾鐵塔進行了這一次扁帶行走挑戰,讓全球觀眾都能領略到扁帶運動的無窮魅力。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法國民眾共抗疫
    通訊:「雲端」架橋 守望相助——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法國民眾共抗疫  新華社巴黎5月13日電(記者劉金輝唐霽)「(新冠)疫情在法國暴發以來,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創新拓展文化傳播模式,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和臉書、推特等平臺開展線上文化活動,通過『雲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新橋梁。」
  • 2020「藝術8」法國藝術家獎頒獎 搭建中法文化橋梁
    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巴黎寶詩龍之家頒獎人民網巴黎3月3日電(記者何蒨) 當地時間2月26日,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位於巴黎旺多姆廣場的寶詩龍之家隆重頒獎,這裡曾是寶詩龍創始人費德列克·寶詩龍的居所
  • 雲端傳遞情誼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線上活動促同心抗疫
    「雲端」傳遞守望相助的情誼——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推線上活動促同心抗疫人民網巴黎5月12日電(記者劉玲玲)在線學漢語、和中醫專家一起「雲養生」、觀看抗擊疫情紀錄片、在數字圖書館平臺閱讀中文書籍、通過圖片和視頻「雲遊中國」
  • 讓青年成為中法交流的橋梁 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召開
    近日,由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學院、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主辦,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暨2020中法文化交流青年沙龍」活動在中關村創業公社舉行。本屆以「中法文化交流青年的角色與發展」為主題的論壇,討論了更多全球疫情下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與發展。
  • 感知中國 音樂架起中意兩國文化交流橋梁
    一場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在羅馬納蘭特藝術中心舉行。紅網時刻3月23日訊(記者 汪衡)當地時間3月21日晚,集義大利古典與現代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羅馬納蘭特藝術中心,綻放著絢爛的中國紅,一場中意友好交流的「屋頂音樂會」在這裡舉行,架起了中意兩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音樂會現場高朋滿座,匯聚了眾多義大利社會各界代表參加。
  • 湖南通道縣:用侗文化架起兩岸交流的橋梁
    通過臺灣中天電視臺媒體平臺,向臺灣同胞全方位展示了獨具魅力的侗族文化,這也架起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  近年來,通道不斷加強侗族文化傳承與推介,通過挖掘整理,先後編撰了《侗族文化遺產集成》、《中國侗族醫藥》、《通道侗民族文化》等20餘類書籍,創辦了《三省坡》、《侗鄉藝苑》等文學刊物,向國內外展示了侗民族文化的深厚內涵,引起了包括臺灣學者在內的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 開創中法文化藝術交流新時代 趙倩女士獲頒法蘭西騎士勳章
    2019年7月2日下午6時,巴黎時尚地標蒙田大道60號「騎士之家」,原法國國務部長、文化部長、教育部長雅克-朗(Jack Lang)代表法國文化部向中法時尚藝術交流新時代的傑出開創者趙倩女士頒發「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勳章」。2019年7月2日,法國文化部在巴黎向趙倩女士頒發「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勳章」。
  • 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為不同文化架起交流橋梁
    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為不同文化架起交流橋梁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2017-11-13 13:12 來源:澎湃新聞
  • 雪梨大學中國中心:架起一座中澳交流合作的橋梁
    雪梨大學中國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宓邁克說,「我們尊重並且重視中國學生,希望他們得到和澳大利亞學生相同的教育和服務。」公共開放空間自成立以來,中心致力於促進、強化中澳研究人員、學者和學生之間進行知識與創造性交流。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已成為中國在法國一張文化名片
    (黃冠傑 攝)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日前,中國文化部蔡武部長到訪法國,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視察,並與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
  • 探訪河村非洲文化園:架起湖南與非洲文化交流橋梁
    王昊昊 攝中新網長沙6月25日電 題:探訪河村非洲文化園:架起湖南與非洲文化交流橋梁作者 王昊昊從長沙城區向北行駛,一路滿是秀美的中國田園風光,約一小時車程後就抵達位於長沙開福區沙坪街道的河村非洲文化園。這裡和路上所見完全不同。
  • 舞蹈架起文化橋梁 中國青年舞蹈演員與紐西蘭舞蹈家進行藝術交流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惠靈頓12月19日電 近日,紐西蘭中國文化中心攜手海南省歌舞團青年舞蹈演員, 走進了位於紐西蘭首都最具文藝氣息的古巴街的紐西蘭弗諾特舞團,與紐西蘭青年舞蹈家傑裡米·貝克一起,共赴一場舞蹈藝術交流課堂, 讓這些跳慣了民族舞蹈的演員們感受一下西方現代舞的自由之魂
  • 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感受塞納河畔的中國風採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是中國在西方大國設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在海外投資和規模最大的文化中心。作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與展示的平臺和窗口,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已步入第8個年頭。
  • 美酒伴月,五糧液相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秋晚會
    而酒是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在人類交往與文明互鑑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新華絲路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唐雲)酒香是人類通用的語言,美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橋梁。為了促進中法文化交流與東西方文明互鑑,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弘揚中國白酒文化,27日,中國白酒典型代表五糧液,將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天涯共此時」中秋主題活動中,向世界友人展現中華酒文化之美。
  • 北京-斯特拉斯堡聖誕集市讓中法文化交流落地開花
    作為「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兩國文化交流活動」重點項目之一的「北京—斯特拉斯堡聖誕集市」,將於2015年12月5日至2016年1月4日登陸北京,目前該項目正在積極籌備中。 中法兩國作為世界上兩個重要的文化大國,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中法文化交流更是源遠流長。早在13世紀中法兩國就已開始了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中兩國的關係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 雲南香格裡拉「遇見」法國 文化交流中書寫「中法故事」
    11月27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法國在昆明啟幕。活動以「走進時尚巴黎·尋夢香格裡拉」為主題,創新並策劃展覽和交流的方式,採用「線上線下」雙線展示方式,在法國巴黎、雲南昆明分別舉辦精品攝影展和美術作品展。
  • 展示中國風俗文化 巴黎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
    華聲報巴黎消息:由巴黎書畫學會、中國《農民日報》社大地書畫院、中國現代藝術家協會、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巴黎-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展」6月28日在巴黎新世界中國城開幕。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展覽展出了來自中國20個省市自治區50位書畫家的200幅優秀作品,其中有45位作者來法出席了開展儀式。
  • 迪士尼動畫展為中美文化交流架起橋梁——訪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宋盈 危瑋)演繹美國動畫傳奇歷史的「生命之繪——迪士尼經典動畫藝術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落下帷幕。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具有人文精神的展覽受到了眾多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熱烈歡迎,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架新橋梁。
  • 浪跡天涯的「紅茶」,竟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英國人的午後小憩少不了它,紅茶加糖的喝法更是被眾人效仿。至於虛心好學的日本,更是費盡心思,好不容易從「老師」中國的手裡將這稀世寶貝運回國內,好好對待那可是必須的!「紅茶」踏出國門,浪跡天涯的時間相當久遠。它的第一站,便是由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一路風風火火地趕往阿姆斯特丹,然後又兜兜轉轉來到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