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城的魔幻肌理
初看重慶之形,在崇山峻岭間,以江為池,臨崖而築,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城平地難求,勤勞的重慶人民就順應地勢,開山闢路,以渝中半島為圓心,硬生生地把一棟棟民居樓房「掛」在了大小山脊之上。其中,有條名為「大梁子」的山脊(今新華路一帶),呈東西走向,穿城而過,將母城渝中一分為二:南邊為下半城,因水路碼頭而興盛;北邊則是上半城,其間滿是懸於絕崖陡壁的吊腳樓群和如毛細血管般彎來繞去的小街小巷。清晨,佇立於千廝門大橋之上,只見洪崖洞在晨霧的掩映下若隱若現,層層疊疊的吊腳樓群,恰似這座山城的剖面圖一般;伴著徐徐江風一腳邁入上半城,在滄白路探訪蘇聯大使館武官處舊址,或行至戴家巷,穿梭於綠樹紅牆間,感受「坡上觀江,坡下濱江」獨特體驗;亦可前往臨江路的國泰藝術中心,看一齣戲劇、賞一場畫展;而後,先移步五四路一睹中英聯絡處舊址的西洋風情,再伴著解放碑「咚咚」的整點鐘聲前往百年老巷——魯祖廟,體驗最地道的重慶市井生活……千廝門大橋(洪崖洞最佳觀景點)→滄白路(爬山虎掩映下的鬧市靜處)→洪崖洞巴渝風情街(最重慶的吊腳樓群)→戴家巷(坡上觀江,坡下濱江)→臨江路(臥虎藏龍的時尚藝術街區)→五四路(重慶抗戰歷史的見證)→解放碑(渝中半島十字金街的中心)→魯祖廟(生於繁華、藏於市井的百年老巷)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或6號線,從小什字站9號口出站,步行約600米前往千廝門大橋,在此可觀賞洪崖洞全景。然後行至千廝門大橋南橋頭,右轉步入滄白路,先直行60米,可參觀蘇聯大使館武官處舊址,再直行140米,可抵達洪崖洞巴渝風情街。離開洪崖洞後,沿滄白路、臨江路西行,500米後右轉進入戴家巷。遊覽完後,返回臨江路東行160米,即可抵達國泰藝術中心。接著向西南方向出發,沿臨江路、五四路步行150米後可抵達中英聯絡處舊址。參觀完後,經來龍巷、鄒容路步行370米,即可抵達解放碑。最後沿大同路南下360米,便可抵達魯祖廟老街區。千廝門大橋
洪崖洞巴渝風情街
洪崖洞巴渝風情街位於核心商圈解放碑和朝天門的連接點,毗鄰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處,是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由紙鹽河精品古玩街、天成巷百業工坊老街、洪崖洞民俗美食街及洪崖洞異域美食街組成。遊客可來此遊吊腳樓群、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看兩江匯流、品渝派美食。
所屬街巷:濱江路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6號線小什字站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坐落於解放碑核心地帶,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包含國泰大戲院和重慶美術館,是重慶市首個集展示、戲劇、娛樂、商業為一體的多功能藝術中心。整座建築外觀設計極具重慶特色,就如同點燃的紅色篝火,恰似重慶人剛烈率直、熱情好客的性格。
所屬街巷:臨江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臨江門站
中英聯絡處舊址
中英聯絡處舊址位於五四路,為三層磚木結構的西式古典小洋樓。整棟建築大量採用斜坡面,不僅修有三面連續券廊,還鑲有不少老虎窗及圓弧形門窗,穩重大氣、線條鮮明,極具古典美感。該建築的前身為原川南代牧區主教府「蹇家橋真元堂」,由法國傳教士於清道光二四年(1844年)修建,抗戰時期為中英聯絡處所在。
所屬街巷:五四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臨江門站,1號線/2號線較場口站
人民解放紀念碑
解放碑,全稱「抗戰勝利記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位於鄒容路、民族路、民權路的交叉處,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也是重慶的地標性建築和精神象徵。解放碑為八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由碑臺、碑座、碑身及瞭望臺組成,塔身刻有「人民解放紀念碑」字樣,由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親自題寫。上下半城名字的由來,得源於明洪武年間戴鼎「因舊址築石城」,建成了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這些城門以大梁子為限,大抵與如今軌道交通1號線的脈絡一致,將重慶這座「山」「城」不分家的城市,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上下半城的歷史身份更迭,在於1891年重慶開埠的歷史機遇的到來。自此,明清時代下半城絕對的政治、經濟中心忽而轉入尋常百姓的市井人煙,將曾經輝煌、燦爛過的一切藏在了下半城拐彎抹角的街巷之中。時光將下半城的一切化作浮光掠影,曾經盛極一時的白象街靜默不語,下洪學巷裡的湖廣會館見證了人類移民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移民浪潮,打銅街晝夜可聞的打銅聲成就了一條「中國華爾街」……只是一道長長的十八梯階梯,將人們緩緩送至時光深處,從這裡開始,去探尋整座母城的歷史浮沉。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連接上下半城的天梯)→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轎鋪巷(老重慶轎行的發源地)→白象街(重慶開埠歷史的見證)→東水門老街(重現水碼頭的繁華)→下洪學巷(保留重慶的歷史文脈)→打銅街(抗戰時期的中國華爾街)→朝天門(長江上遊第一港)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或2號線,從較場口站5號口出站後,沿著中興舊貨交易市場一路向下,步行約1公裡可見到正在修建中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法國領事館舊址就位於十八梯鳳凰臺31號。在此乘坐382路、120路或372路公交車,去往重慶開埠時期的金融中心白象街,十分鐘便可抵達。白象街與巴縣衙門舊址相距不遠,步行250米就能到達。遊覽完巴縣衙門舊址,可折回白象街,乘坐觀光巴士T002路或T480路,去往東水門老街,並遊覽東水門城牆等景點。沿東水門老街步行約100米便是湖廣會館。下洪學巷與湖廣會館一牆之隔,內有明清客棧等重慶特色民居。從湖廣會館一帶折返向上,步行890米去往打銅街。從打銅街到長江索道需步行250米,之後可選擇打車前往朝天門廣場,觀兩江匯流。1、下半城的大部分街巷和景點需要步行,建議穿平底鞋前往。2、本線路幾乎沿江而行,街巷社區的市井人情是人文攝影的上好題材;另外重慶從早到晚景色各異,攝影愛好者一定要帶好相機,定格美景。3、下半城有許多遺址尚在修繕中,可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可以進入遊覽。巴縣衙門舊址
巴縣署,俗稱巴縣衙門,其舊址位於渝中區望龍門地界內,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據《巴縣誌》:「舊在重慶府治右,依山東向。明末毀於兵,清康熙六年(1667)知縣張栴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知縣王爾鑑重修。」巴縣衙門具有建築藝術最為獨特的三波六鋪水,其珍貴和獨特,反映了重慶古代建築的特色風貌。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是目前已知的全國城市中心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位於渝中區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公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它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規模宏大、巍峨壯觀,是清朝重慶作為繁華商埠的歷史見證,也是移民浪潮——湖廣填四川的典型代表。
所屬街巷:長濱路
交通:公交車414路、440路及多路觀光巴士皆可抵達
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位於渝中區望龍門太華樓二巷2號,原為富甲一方的重慶著名布莊「謝億泰」主人謝藝誠的私人公館。建造於清代的謝家大院,頗有大家風範,兩進穿堂布局,木結構穿鬥梁架。屋內造型精巧,門梁和簷角鏤雕,貼金線金箔,大門為八字朝門,門楣上寫著「寶樹傳芳」四個大字,具有典型的川東建築特色和深遠的歷史文化價值。長江索道
長江索道是重慶城的又一張燙金名片,遊人往來如織。1987年,長江索道開始運行,至今已運行30年有餘,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車」。它是山城立體交通的代表,橫跨長江,往返於渝中區新華路和南岸區上新街之間。2018年,長江索道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所屬街巷:新華路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6號線小什字站
在漫長的歲月裡,渝中半島北面的土地都受著嘉陵江的滋潤,背山面水的地理優勢,使這一帶自古以來便是自然和文化勝地。走進這裡,便開啟了一段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文藝之旅。先讓穿樓而過的軌道將你送到李子壩,循著美麗幽靜的三層馬路層層而上,沿途的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飛虎隊展覽館,每一棟建築背後都深藏著一段抗戰往事。當行至這條路的盡頭,映入眼帘的是涅槃重生的印製二廠。廢棄的老廠房、幽長的巷子裡、斑駁的老牆上,寫滿了舊日故事,觸摸歷史的餘溫,還能隱隱嗅到另一面飄來的咖啡香氣——沉靜了幾十年的老廠以新的文化地標的姿態回歸大眾視野,歷史與創意在此相遇。繼續前行,從鵝嶺公園到佛圖關公園,再到虎頭巖公園,一路樹蔭和江景相得益彰,此情此景讓每一個慢行的人,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歲月靜好」的真諦。當下行至嘉濱路畔的重慶天地,又是另一番天地:時尚摩登的小資情調與舊時的山城樣貌在這裡邂逅,復古傳統又不乏現代氣息,各式各樣的形態與文化在此碰撞出火花,如同滔滔江水般包容而熱烈……李子壩傳統風貌區(戰時首都的歷史光影)→三層馬路老街區(立體山城的最佳代表)→民國印鈔廠老街區(後工業時代的城市幻想)→鵝嶺正街(瞰兩江麗景,聽巴山夜雨)→虎頭巖(俯瞰濱江美景的山脊觀光道)→華村(嘉陵橋下潛藏明清古廟)→重慶天地都市風情街(潮流領地的時尚生活)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
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設立在一幢大樓中。1樓至5樓是商鋪,9樓至19樓是住宅,中間6樓至8樓是軌道交通區域。其中,6樓是站廳,7樓是設備層,8樓是站臺層,列車穿越的長度有132米,山城重慶的複雜地形造就了全國絕無僅有的震撼景象。
所屬街巷:嘉陵新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
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
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是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園內包含5組抗戰歷史文物建築,即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舊址,集中展示了重慶抗戰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金融等各個方面的歷史風貌,是抗戰文化的新符號和新闡釋。
所屬街巷:李子壩正街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
史迪威將軍博物館
史迪威將軍博物館早期為宋子文在重慶的行館。1942年,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將軍奉命來到重慶,擔任聯合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便居住於此。博物館內有他的臥室、辦公室等,他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手稿等100多件物品也陳列在館中。博物館自開放以來,接待了大批參觀者,其中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部長佩裡、前國務卿基辛格等國外政要。
所屬街巷:嘉陵新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
飛虎隊展覽館
飛虎隊展覽館坐落在美國飛虎隊當年居住的使館區。抗戰時期,由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美國飛虎隊在中國、緬甸參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之後飛虎隊出色完成了通過「駝峰航線」運送戰備物資的任務,為中國的抗戰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館中展出了陳納德的遺物,以及飛虎隊的相關資料、照片、實物等。
所屬街巷:嘉陵新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
貳廠文創園
貳廠文創園的前身是民國時代的中央銀行印鈔廠,在上世紀 70 年代,變身為新中國重慶印製二廠,而今,在英國著名設計師維爾·奧爾索普(Will Alsop)的靈感下以「TESTBED2 貳廠文創園」還魂重生,並被時尚界的先鋒們頂禮膜拜。這裡是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重點拍攝地,主場景拍攝地「CITYRADIO 電臺」實為重慶渝中區鵝嶺印製二廠樓頂搭建的一處場景。
所屬街巷:鵝嶺正街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鵝嶺站、2號線李子壩站
鵝嶺公園
鵝嶺公園是重慶最早的私家園林,前身為宜園,作為清末重慶商會首屆會長富商李耀庭的別墅存在,後又改稱禮園。鵝嶺公園不僅是重慶直轄後第一個規範化管理一級達標公園,還是AAA級國家旅遊景區,以及渝中區科普基地。
所屬街巷:鵝嶺正街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鵝嶺站
佛圖關公園
佛圖關公園位於鵝嶺公園旁,系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圖夜雨」故地,亦是舊時兵家必爭的千古要塞。因古時建有《佛圖關銘》《佛圖關》《清正廉明》等多種記事碑銘,及巖壁上刻有摩巖石刻佛像,故名佛圖關。
所屬街巷:鵝嶺正街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鵝嶺站
虎頭巖公園
虎頭巖公園建於崖壁之上,地形主要為東西狹長的坡地,高差達 100 多米,被稱為「掛在崖壁上的公園」。虎頭巖山脊觀光道是公園的一部分,整條步道幾乎都是沿虎頭巖的山脊而行,可謂一覽眾山小。這裡不僅是市民鍛鍊散步的好去處,也是3D 魔幻城市的新晉網紅。
所屬街巷:虎踞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站
重慶天地
重慶天地位於渝中區嘉陵江畔,由文化劇場、吊腳樓、商業主樓及創意辦公樓等建築群落組成,在汲取了重慶濃鬱山水文化的同時,也富含深厚的人文內涵,表達出重慶開放的國際大都會氣質。在重慶無數的小街小巷中,以「山城」命名的,山城巷是唯一的一條。在郭沫若的筆下,原名「天燈巷」的山城巷,遠遠的街燈好像天上的明星。山在城中,城在山裡,重慶爬坡上坎的地理特徵在這條百年老巷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沿著長長的石梯道,朝通遠門方向一直上到領事巷,或者來到重慶市川劇院金湯街劇場欣賞純正的川劇,接著在鼓樓巷這條號稱重慶「最抖」的街巷中,將各種老重慶特色民居盡收眼底。站在被譽為「重慶的最高處」的打槍壩,觀山城美景,沿著興隆街慢慢下行至枇杷山后街,此時已將過去拋諸腦後,全身心融入到文藝範和現代感十足的影視后街中。通過狹窄的小巷,再走進八十年代風格的燕子旅館,半個世紀重慶紀錄片一般的景象便呈現眼前。待到夕陽西下,踏上臨江懸空棧道,當壯美的落日,泛著金光的江水出現在眼前,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山城巷(天上的街市)→領事巷(聽重慶人擺老龍門陣)→金湯街(欣賞純正川劇)→鼓樓巷(原汁原味的重慶言子)→打槍壩(看山城之巔的壯美風景)→興隆街(品味老重慶的地道慢生活)→枇杷山后街(文藝現代的影視后街)→燕子巖(人在城中,城在山裡)→臨江懸空棧道(觀落日最佳步道)厚廬
厚廬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山城巷46號,為二級歷史建築。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該建築為磚石結構,石門框,八字形朝門,弧形窗楣,條石屋基,依坡就勢,為抗戰時期川軍將領蘭文斌的宅邸,是重慶主城山地建築的典型代表。
所屬街巷:山城巷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較場口站
仁愛堂
仁愛堂舊址位於山城巷80號、81號,為法國天主教會修建的仁愛堂教堂、神父樓、修女樓、仁愛堂醫院、教會學校和附屬建築的統稱。1902年,仁愛堂醫院建成。醫院為仿羅馬式兩層圍廊建築,磚石結構,佔地12.1畝,緊鄰仁愛堂修道院,居高臨下,俯瞰長江和珊瑚壩,前面開闊、寬敞,具有極佳的視覺效果。1944年,仁愛堂改名「陪都中醫院」,即重慶市第一中醫院的前身。
所屬街巷 :山城巷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較場口站
通遠門
通遠門作為重慶17座城門中的一道開門,建於明代,地處重慶渝中半島。它位於重慶城西南最高處,渝城境內製高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由於是重慶通往成都唯一的陸地城門,又通向遠方,故名「通遠」。作為重慶唯一的陸上通道,通遠門奠定了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所屬街巷 :金湯街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七星崗站
撐一把油紙傘,於枝葉間漏出的陽光裡行走在悠長的中山四路,看著街邊一棟又一棟古老舊居,路過一段又一段激昂時光,仿佛行於百年前的那段歷史中,一處處舊址,一幢幢故居,一條條街巷,都述說著先烈英豪慷慨激昂的故事。行過長廊,就是中山三路一巷,在這條盈滿書墨和咖啡香味的長街上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後,借著書香到了春森路,這裡是小說《一雙繡花鞋》的起源之地。儘管這條街道和小說結下了極深的緣分,但是它卻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些詭秘,只是繼承了小說中那無時無刻不在的神秘氣氛,配著這條小路的幽深寂靜,到了今日,它依然是一個毫不過時的美麗而驚豔的夢。傍晚,借著紅色的晚霞,行走在文化宮裡,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沐浴著市井裡瀰漫的人間煙火;然後行走到人和街,來到重慶乃至外地的老饕們夢寐以求的食客家園——從山城本土的火鍋小面,到江南水鄉的清茶素包,一條長街上匯聚了天南海北的特色美食,人行其中,不由油然而生流連忘返之感。而後,行走至華福巷,漫步在民國風範的高低巷子裡,在朦朧的月光中,感受記憶裡的山城剪影。中山四路(重慶最美街道)→中山三路一巷(盈滿墨香的人文之地)→春森路(《一雙繡花鞋》的源起之地)→大田灣及文化宮傳統風貌區(喧鬧聲中的市井煙火)→人和街(食客的夢裡故鄉)→華福巷(古色古香的民國巷陌)→張家花園(記憶裡的山城剪影)周公館
周公館坐落在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1938年冬,中共代表團由武漢遷往重慶,為便於工作,周恩來租用了曾家巖50號主樓三樓的全部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對外稱「周公館」,實則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的所在地,南方局軍事組、文化組、婦女組、外事組和黨派組均秘密設在這裡。
所屬街巷:中山四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曾家巖站
王琦美術博物館
位於中山四路的王琦美術博物館,以著名美術家王琦先生捐贈的版畫、中國畫、書法和大量文獻資料為基本陳列內容,同時收藏有重慶及全國各地著名藝術家書畫作品,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屬街巷:中山四路
交通:軌道交通2號線曾家巖站/牛角沱站
桂園
桂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 65號,毗鄰重慶求精中學。桂園是原國民政府張治中將軍的公館,因院內有兩棵桂花樹而得名,抗戰後的國共談判期間,毛主席曾在這裡會見客人,著名的《雙十協定》也是在這裡籤訂的。2001年,桂園作為國共談判的重要見證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軌道交通 2 號線曾家巖站
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宋慶齡舊居陳列館,曾經也是「保衛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的舊址,陳列館外觀為黃色的一棟古樸老屋,由主樓、後樓、防空洞等建築設施構成。抗戰時期,宋慶齡曾在此居住,重建和恢復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這裡也成為宋慶齡在大後方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的見證。
所屬街巷:中山三路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3號線兩路口站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中山二路174號, 建於1952年。文化宮內修建的露天電影場、遊泳池、旱冰場等設施,在當時極為先進,一經建成就吸引了眾多市民爭相前往。大門上題有「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幾個大字,由時任中共西南局書記的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所屬街巷:中山二路
交通:軌道交通1號線/3號線兩路口站
如果你喜歡這5條老街老巷線路,
在末尾點個「在看」的同時,
也別忘記把推文轉發到朋友圈哦~
· end ·
圖丨上遊新聞、華龍網、微渝中、山城巷傳統風貌區
融創白象街、左小朵、楊大川、張坤琨、羅大萬、羅元忠、陳勇
莫方華、劉汪洋、李東軒、楊維、無忌、平凡、張想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