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喜歡歷史的人總能說上一兩句。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在《明史·太祖本紀》中,史學家僅僅用69個字就把朱元璋的出生說得明明白白
「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裡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從這短短的幾個字中,已經將朱元璋的奇人異事說得明明白白,尤其是最後的一句中能看出,朱元璋相貌不俗,儀表堂堂,而且有一根奇骨直通頭頂。
他志向遠大,從小行事異常,但是也沒有人能夠看出他的志向在何方,而且歷史上對朱元璋最有爭議的其實是就是他的長相。
傳言中的16中畫像
傳言中,朱元璋在歷史上有許多的畫像,而且每一張都不一樣,在我們的印象中,朱元璋的相貌仿佛已經定型了:長長的下巴,兇神惡煞,一臉的麻子,根本不像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反而《明史》中對他的相貌記載就是一個錯誤的誇大行為。
就在我們對朱元璋的長相已經形成一個印象時,有歷史記載又說,朱元璋如此醜陋的長相,其實是滿清人對明朝開國皇帝的侮辱,因為滿清當時就是打敗明朝才能入主中原。
清朝前期時,還有許多人想要「反清復明」,也就是因為清朝初期時局不穩,導致滿清後期史料編撰時,才把朱元璋的相貌誇大,而且還說,朱元璋其人暴虐成性,這也是讓眾人對其產生一種遠離的心思。
關於朱元璋的相貌問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他其實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十分的雍容華貴,據畫像來看,畫像上是一個和藹可親,器宇不凡的老人,而且身穿黃袍,看起來十分霸氣。
一個人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這樣兩種極端的畫像,簡直是聞所未聞,但是朱元璋在歷史上居然還有16種畫像,那麼到底哪一種畫像才是朱元璋真正的相貌呢?這個問題在現在看還是最有爭議的一個話題。
日本龍興寺中的中國古畫揭露謎底
朱元璋的老家在鳳陽縣,當時抗日戰爭時,日本人已經將戰場蔓延到了鳳陽,而且在鳳陽的朱元璋老家中,搶走了朱元璋的真實畫像。
在日本戰敗之後,他們沒有歸還這幅原本屬於中國的古畫,而是把它帶回了日本,現在就放在日本龍興寺中。
在這幅畫中,畫的才是朱元璋真正的樣貌,他並沒有那麼醜陋,也沒有那麼華貴,僅僅只是五官失調而已。
相貌到底如何
那麼朱元璋作為一代皇帝,為何他的相貌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在皇宮中不應該有很多的畫師來畫下皇帝的相貌,以供日後史料編撰嗎?
原來朱元璋的畫像一共經歷過三個畫師,第一個畫師十分實事求是,將朱元璋的相貌一筆一划描繪得十分清晰,還將他五官不協調的錯誤也化了出來,但是當朱元璋看到之後,居然龐然大怒,一氣之下將他處理掉了。
第二個畫師耍了點小聰明,將朱元璋畫的十分英氣,完全沒有了真實感,這也讓朱元璋十分生氣,直到最後一個畫師作畫,他將朱元璋的五官模糊化,看不出醜還是美。
也就是如此,才讓後世的人對朱元璋的相貌產生了很大的誤會。
小結
但其實不管朱元璋的相貌如何,在那個看實力不看相貌的年代,容貌根本佔不了優勢,只有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也真是因為朱元璋有真本事,才會讓郭子儀將女兒嫁與他,才會當上明朝的開國皇帝,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一個人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