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和文旅融合是大住宿產業發展的兩個重要背景因素。這種情況下,大住宿發展會呈現怎樣的趨勢?從政府部門和一線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政府部門在探索發展文旅政策的創新,一線企業在探索運營模式和產品的創新。這些舉措對於大住宿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本文結合研究數據和宏觀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一一分析大住宿新業態的發展態勢和未來趨勢。
一
快速發展的大住宿新業態
住宿業已經有比較久的發展歷史了,但今天我們討論的都是「大住宿」,因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們需求的變化,外出的人們需要的不再僅僅是一張床、一間房,「住宿」業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的休息與睡覺的需要,很多時候已經成為人們更深層次體驗異域文化和交流的新的場景。住宿與旅遊、餐飲、文化體驗、社交等活動日益密切融合,這是我們稱之為「大住宿」的重要原因。當然另一方面,從住宿業態創新這個小的切入點,也可以管窺全域旅遊的發展和變遷。
關於住宿新業態,2020年7月,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共享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鼓勵發展「共享住宿」首次寫入我國政府文件。「共享住宿」這個詞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有點陌生,但其實國家信息中心已經連續四年發布《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通過這樣的年度研究報告,展示這個新業態的發展現狀,為行業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與傳統酒店高度標準化的服務不同之處在於,共享住宿的服務呈現出高度個性化、服務提供者分散化和小微化等特點。
以下數據反映了以共享住宿為代表的新業態在過去幾年裡的發展。比如,我國共享住宿市場市場交易額從2017年的12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25億元;參與人數從2017年的7800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2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人數從220萬人增長到618萬人。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共享住宿行業的服務提供者不僅包含全職的服務人員,還包含很多相關就業人員,比如攝影、保潔以及各類維護人員等。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共享住宿新業態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尤其是靈活就業機會,增加人們收入方面有著很大的潛力。我們之前的相關研究報告也對這一問題有過專門的分析。
共享住宿新業態在我國住宿業客房收入所佔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7.3%,佔比增長了大約3倍。換一個角度看,目前共享住宿收入也僅僅佔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7.3%,未來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個人認為傳統酒店也可以在這個市場上掘一桶金。
我們還曾做過一項研究,分析共享住宿發展水平與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們發現,共享住宿發展水平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城市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它與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旅遊業發展、城市活力以及營商環境等指標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
二
大住宿新業態發展的六個趨勢
趨勢1:長期發展看好,近期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一方面是長期發展看好。做出這個判斷有幾個方面的考量:一是消費升級是大趨勢。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旅遊住宿行業發展造成的巨大衝擊是短期的、暫時的。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漸恢復,以及人們對休閒娛樂等高品質生活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旅遊消費尤其是在線旅遊消費正成為我國服務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二是我國當前大力倡導國內大循環,要充分激發出國內市場需求的巨大潛力。旅遊、住宿相關領域都是刺激內需的重點。三是正在崛起的新生代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越來越注重個性化,過去幾年住宿新業態的發展在滿足住宿消費市場的這類需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業態發展的不斷成熟和人們消費習慣的養成,大住宿業態的創新發展有望出現加速。
另一方面,近期看大住宿行業發展還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全球疫情防控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旅遊住宿等行業由於其人群聚集性和流動性特點突出,受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更大,復甦進程可能也更加曲折。全球性經濟衰退使我國經濟內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某種程度上說,旅遊相關的服務性消費具有非剛性的特點,在居民就業、收入和消費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有可能成為居民縮減消費需求的優先選項,這些因素將進一步加大行業近期發展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趨勢2: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第二個趨勢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政策環境將更加有利。比如上個月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的文件中明確提出,要鼓勵包括共享住宿在內的新業態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文件中進一步確定了「打破慣性思維,創新治理理念」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原則,對於解決共享住宿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同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從今年上半年已經出臺的政策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出臺的政策要點來看,既有促消費、擴內需的宏觀政策,也有針對旅遊住宿等具體行業政策。面向未來看,許多地方政府都在探索政策創新,因而在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豐富旅遊供給、創新旅遊方式以及加強政企合作等多個方面,都可能為旅遊住宿業的發展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近期政策要點
趨勢3:行業整合步伐加快,提質升級成為發展重點
一是行業整合步伐會加快,頭部效應更加凸顯。大住宿領域許多新業態都有一個特點:從業者往往是小微主體、分散經營。這些小微主體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經歷今年的疫情衝擊,資金鍊比較薄弱、線上運營能力較差的中小經營者將會進一步尋求與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這意味著,領先企業也面臨著一些很好的機會,比如有可能以較低的價格拓展市場。
二是提質升級會成為行業的發展重點。形成規模優勢的平臺企業將更有能力加大對於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企業將逐步形成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平臺對經營者的賦能作用將會被更加重視。新基建時代的企業運營將越來越依託於平臺,藉助於各種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同時,平臺企業還會加大面向商戶的政策法規、經營服務、安全保障、應急事件處理、社區管理維護等方面的培訓力度,提昇平臺整體服務能力。
趨勢4:中高端民宿將成為平臺企業競爭的焦點
消費者的需求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競爭就會在哪裡。隨著人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持續提高,以及中產階層人群的不斷擴大,人們對中高端生活服務需求也將相應擴大,對住宿的需求也將從早期階段的經濟型消費轉向舒適型、品質型的中高端消費。這種情況下,高端和經濟型連鎖酒店總體上看供過於求,而中端水平休閒的、個性化的住宿服務市場供應總體上看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可以說這方面存在著結構性的市場機會。
趨勢5: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都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當下許多城市都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其中涉及3.9萬個老舊小區的改造。舊民房、舊院落都將為平臺企業帶來較大規模的房源供給,平臺企業也會不同程度地參與到舊改小區的基礎設施、社區商業、物業等綜合性改造中,打造與旅遊、體驗、休閒娛樂融合的社區綜合體。
在農村,各地都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都在積極引導農村閒置住宅、廢棄礦山、舊廠房等發展鄉村旅遊、民宿等新業態,這些都會為大住宿產業的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
趨勢6:大住宿產業發展的「四化」:健康化、標準化、智能化和規範化
一是健康化。尤其是經歷此次疫情衝擊,消費者將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對住宿的綠色安全、舒適、清潔消毒、日常管理的要求會更高。
二是標準化。新業態往往強調個性化,要滿足小眾市場以及小眾長尾市場的需求,但這不等於忽視標準化,特別是包括衛生安全在內的硬性服務的標準化。以個性化為主要特色的住宿新業態,也會越來越重視品牌標準化建設。
三是智能化和數位化。此次疫情經歷也能看出來,那些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程度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和韌性更強,數位化成為未來所有行業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必答題。對大住宿行業而言,「智能+健康」有機結合可能成為轉型的大勢所趨。
四是規範化。新業態發展都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我們國家對新業態一直是「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發展原則,但這不等於不要規範化,尤其是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必須要嚴守底線。7月份出臺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了「觸髮式監管機制」,如果觸及一些底線,比如信息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底線,必然需要強化監管和規範化發展。未來幾年,大住宿新業態的規範化發展進程將持續甚至是加速推進。
總之,時代在變,消費者在變,整個市場也在變,唯有積極擁抱變化、主動變革的企業,方能立足於潮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