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文物、博物館單位也陸續開放復工,作為城市文化百花園的博物館界向公眾伸出了橄欖枝。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關於加強文物安全有序推動文博單位開放復工的通知》,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各文博單位,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安委會關於安全生產工作有關要求,全面加強文物安全工作,有序推動文博單位開放復工。
根據各地博物館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實際復工情況,人民網文娛部整理了33家重點博物館的線下打卡指南,還在等什麼?我們迎來了春天,陽光正好,是時候出發前往博物館盡享文藝大餐了!
線下逛博物館實用小貼士
1、提前網上預約。博物館限定每日參觀人數,線下參觀者可通過各家博物院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官方網站提前預約,選擇參觀日期,預約成功後,憑藉有效身份證件入館。
2、採取實名制參觀。入館觀眾須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以及本地電子健康碼等數位化手段報備個人健康狀況,並進行現場體溫檢測方可進入。
3、限制參觀人流。為了切實保障參觀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目前開放的博物館大都有每日參觀人數限制,同時暫停團體接待、人工講解等服務,並暫停對外餐飲服務、文化講座、劇場演出等人員聚集的公共活動,以控制觀眾流量。
4、做好個人防護。參觀過程中,要求參觀者全程佩帶口罩,確保與他人有1.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並提倡使用語音自助導覽、二維碼掃描識別、公眾號等數位化觀展方式,提供舒適的文化體驗。
4月——33家博物館參觀攻略
一、上海博物館
3月13日起,上海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
參觀指南:
1.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
2.每日限流:每天限額2000人,瞬時接待量不超過300人。
3.疫情期間,嚴格執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觀眾須提前準備好以下四要素:
★ 預約二維碼【觀眾可提前3日(含當天)通過上海博物館官網、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預約須憑「隨申碼」綠碼。每個預約訂單只能預約 1人,每張身份證件每天限約1次,請務必截屏保存預約二維碼】
★ 預約登記時使用的有效證件原件
★ 實時「隨申碼」
★ 全程佩戴口罩
特色展覽:
金龜舍利塔(國寶)
黃山曉雲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1、展期: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4月5日
2、內容:為弘揚佛法,唐代揚州大明寺高僧鑑真(688-763)六次東渡,最終於753年如願抵達日本。由鑑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本次展覽以位於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為背景,選取該寺珍藏的歷史文物和當代畫作,展現中日交流的源遠流長。
二、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各館,其中包含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自3月15日起正式恢復開放。
參觀指南:
1、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館)。
2、每日限流:科學控制入館人群數量,日接待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瞬時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20%,遊客參觀間距保持1.5米以上。
3、入館需求:
★ 實名制參觀
★ 身份證或其它有效身份證件
★ 蘇康碼
★ 全程佩戴口罩
特色名人故居:
江南著名藏書樓——津逮樓
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門在全市的文物普查中,發現了深藏鬧市卻規模宏大,號稱「九十九間半」的清代民居古建築群——甘熙故居,並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時的古建築內,住戶龐雜、房屋破舊、改建搭建嚴重,但也是從那一刻起,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關心下,甘熙故居得到了搶救性的保護。1986年,為了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南京傳統民居,文物部門開始在甘熙故居內籌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1992年,南捕廳19號部分建築得以修復, 11月18日,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在甘熙宅第花園之中,原建有一座江南著名的藏書樓——津逮樓。它的建造者是甘熙之父甘福,據載津逮樓中除藏有宋元明清歷朝古籍善本十餘萬卷外,還藏有三代彝鼎、金石書畫,可謂是一座文化寶庫。
(責編:杜佳妮、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