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浩如煙海,湧現出的大師們也是多的不勝枚舉,看多了教堂和博物館,經常被一些未知的作品打動,當我第一次毫無準備的進入奧爾維耶託大教堂時,就被這位盧卡·西諾雷利的作品震撼到了,以至於第二天又去看,錯過了奧爾維耶託的其他景致。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第一次進入的博物館或教堂之前儘量不去攻略,我所期待的,就是那種第一次的新鮮感,像是一見鍾情的初遇,簡直妙不可言,如同看一場好電影,一定不要劇透,甚至是一無所知,這樣才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為了能品嘗邂逅的美好,不攻略是我的習慣,之後才會一次次的深入了解。
初遇盧卡·西諾雷利,真正讓我吃了一驚,也說明了我先前的無知,竟然從不知他的存在。
其實,之前是見過他的作品的,就在西斯廷教堂眾多的壁畫中,有一幅《摩西的遺囑和死亡》,但是當時我被米開朗基羅震暈了,無暇顧及其他,所以錯過了對他的了解。
《摩西的遺囑和死亡》 西斯廷教堂
好吧,進入主題,盧卡·西諾雷利的代表作品,奧爾維耶託大教堂內的溼壁畫。
進入大教堂的最裡面,右側的聖布裡佐禮拜堂,左牆第一幅就是下面的《反基督者的行為》。
《反基督者的行為》
畫家在1499年開始創作這幅作品,而在1498年的佛羅倫斯,狂熱的修道士薩沃納羅拉被處決,這幅畫應該是受到了這個事件的影響。這位修道士被判斷為異端邪說,而反對基督派則宣揚這是誹謗,正在引起像薩沃納羅拉挑起的騷動。
《反基督者的行為》 局部
反基督者被描述為與基督相似,其實卻是被魔鬼在他耳邊操控。
《反基督者的行為》局部
在壁畫的左下角,畫家加上了自己的形象,他穿著高貴的衣服,作為旁觀者站立。
在左上的背景中,天使長麥可從天空追趕反基督者。右邊的背景則是一座文藝復興風格圓頂覆蓋的大型古典神廟。
這幅畫的構圖很不錯,尤其是眾多人物出現的前後層次,透視精確,可能是西諾雷利的繪圖員出身的繪畫優勢吧。
緊挨著的另一幅就是《被祝福的人在天堂》。
《被祝福的人在天堂》
《被祝福的人在天堂》 局部
天堂裡,是畫家所竭盡所能想像的美好,天使們奏起樂器,空中仙樂飄飄,人們的放鬆而舒適的享受著美好。
而對面牆上的人們就悲慘的多了。
《該死的下地獄》
這是西諾雷利在聖布裡佐禮拜堂最早的作品,被詛咒的人被帶到地獄並且被惡魔們各種折磨,與對面的天堂形成鮮明對比。 西諾雷利用想像中的極致恐怖,描繪出下地獄的人們那種痛苦和絕望,赤裸的人體成為一種元素,表現出各種掙扎、糾纏和折磨。
畫面中間,一隻飛行的惡魔運送一名女子。
惡魔和人類的身體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即易於辨認,又豐富了層次。
《肉體的復活》
空中的召喚天使吹響了號角,死去的人們努力的從墳墓裡爬出來,等待被審判的命運。
《肉體的復活》 局部
眾多的全裸人體的運用在這個時期應該是非常超前、大膽的了,幾十年後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裡完成了《最後的審判》也運用了大量的裸體,卻受到保守宗教勢力的抨擊,後來很多敏感部位被加上了葡萄葉子,而這幅壁畫卻能全身而退。
米開朗基羅對這系列壁畫也很推崇,因此也被認為他的壁畫作品是受到西諾雷利的啟發。
《最後的審判》
這幅壁畫在小禮拜堂的祭壇牆上,被中間的小窗戶分開了,因此畫家乾脆把壁畫內容一分為二,左邊是天使們來迎接等待上天堂的人們,右邊則是渡河人卡隆划著船來接被審判下地獄的人。
與祭壇牆相對的是禮拜堂入口的拱門,拱門上有弧形構圖的《世界的末日》。
《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來臨,城市在廢墟中倒塌,人們在黑暗的天空下逃離。
在右下角,女先知厄利垂亞與先知大衛一起瀏覽了她的預言書,注意到預言裡死亡的到來。在他們身後,一場地震坍塌了一座寺廟,土匪到處搶劫。在遠處,海邊的波浪洶湧,船隻被託起,即將衝入城市。
在左邊,遠處充滿戰爭和謀殺。空中飛翔著有翼惡魔,從他們的手和嘴發出一陣火熱的雨水,向驚恐的人們發射,最前面是幾名年輕人,他們衣著鮮豔,或死亡或掙扎。
《哀悼基督》
這幅畫在右下角的一處拱形牆壁下。
在這些大壁畫的下面,是裝飾性的壁畫。
聖布裡佐禮拜堂內部
聖布裡佐禮拜堂牆面裝飾
這個人物形象應該是但丁,在藝術作品裡經常見到,比較好辨認。
聖布裡佐禮拜堂的天頂畫也是大師作品,而且是年代更久遠,知名度更高的安吉利柯的作品,他那位鼎鼎大名的學生助手本諾佐·戈佐裡當然也參與其中。
聖布裡佐禮拜堂的天頂畫 安吉利柯及助手
安吉利柯在文藝復興早期是非常重要的畫家,我的公眾號第一期寫佛羅倫斯聖馬可修道院時,就主要介紹這位大師的作品。他不僅作品超群,學生教的也好,著名的有本諾佐·戈佐裡,弗拉·菲利普·利皮等,後者又培養出了波提切利,和他的兒子小菲利普·利皮,這兩位更是鼎鼎有名的大師,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鎮館就是波提切利廳,另外利皮廳也相當精彩。
這些大師們後面將會一一介紹,雖是一脈相傳,卻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奧爾維耶託大教堂的外觀也非常漂亮,和錫耶納大教堂非常相似,始建於十三世紀末的意式哥特建築,因為規模巨大,經常因為資金短缺而停工。
奧爾維耶託大教堂
教堂正面的玫瑰花窗
這座花窗的規模和工藝水平算是非常罕見的啦,花窗內鑲有彩色玻璃,從裡面看,光線透過玻璃照進昏暗的大廳,色彩斑斕,非常漂亮。
教堂的大門
《青銅華蓋下的聖母子》 奧爾維耶託大教堂博物館
大門上方的青銅華蓋和聖母子雕像,現安放在教堂後面的博物館裡,外面這座是複製品。
知識點: 教堂上方的四座青銅雕塑,分別代表了天主教的四聖,這個在中文資料裡無跡可查,是閨女上藝術史課上老師講的,分別就是下面幾位。
聖馬太:飛人
聖馬可:飛獅
威尼斯從埃及盜走了聖馬可的遺體,並為此修建了聖馬可大教堂,因此成為威尼斯的標誌,去過威尼斯的都知道,飛獅的形象隨處出現,就是這個原因。
聖路可:飛牛
聖約翰:鷹
正門上方的鑲嵌畫講述的是,聖母瑪利亞在馬賽克的金葉中加冕的故事。
正門上面的馬賽克鑲嵌畫
能看的出中間的是《耶穌受洗》,上面分成兩部分的是《天使報喜》,題材非常常見,內容就不多說了,值得一提的是鑲嵌畫使用了大量的金色馬賽克,這種工藝在古代簡直是奢侈的代名詞,製作時首先要用金箔做芯,兩面用玻璃包裹,這樣黃金的耀眼的色澤就永久保存下來,只有最奢華的教堂選用這種材料,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內飾幾乎全是金色馬賽克鑲出來的,赤裸裸的的炫富。
聖馬可大教堂的內飾
據說用掉的黃金馬賽克可以鋪滿1.5個足球場,所以這座教堂也叫做「黃金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依託的是背後威尼斯共和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而奧爾維耶託大教堂在羅馬以北一百多公裡的一個小鎮上建成,能有這樣的規模,實在罕見。
另外,大教堂的正門面向西方,外牆又飾有大量金色馬賽克,所以,每當夕陽西下,一片金光璀璨,美麗異常,上圖就是我在夕陽時拍下的。
下士禮拜堂
教堂內的主祭壇後面牆壁也有不錯的十四世紀壁畫,左側的下士禮拜堂內也是同時期的風格。
這一期就到這吧,我已經按捺不住要寫本諾佐·戈佐裡了,下期見。
第 02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