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之後,農村到處都是鮮活的生命,大樹長出嫩芽,小草拔地而起,野草泛濫水域。人們紛紛出門採挖野菜,有的人水裡撈,有的人山野裡挖,還有人上樹採摘,胡蘿蔔青菜各取所愛。樹上最搶手的野菜是香椿葉,地上最搶手的野菜比較多,有皇帝菜、馬齒莧、車前草、蒲公英等,而水裡撈的野菜,最搶手的要數西洋菜了。
不知是年前有人在河灘上種了西洋菜還是如何,今年河灘上、水裡都長滿了西洋菜,可謂成了沼澤裡泛濫的野草了。不過這野草卻受到了村裡人的青睞,紛紛用各自的辦法打撈。
西洋菜當下應該沒有多少人對它覺得陌生了,它現在是菜市場裡到處可見的蔬菜,一斤4元,不貴也不便宜,但非常好賣。而在當下春天的季節,很多人更願意在野外採摘,對市場裡賣的卻失去了興趣,可能就是因為純天然生長的原因。西洋菜屬於外來物種,原產於歐洲,或許不出眾,或許進入我國時間太短,在我國歷史上沒有太多的記載。但目前西洋菜在我國已被廣泛種植,種植範圍從南到北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一定的種植量。西洋菜學名豆瓣菜,是一種喜水生的多年生植物,所以種植起來非常方便,只需在河灘上隨便種植,水資源充足條件下只要不連根拔起,可以源源不斷採摘,算得上是省心省裡的蔬菜。
說道西洋菜,村裡老人還告訴筆者,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還養豬的時候,買不起豬飼料,餵豬就是靠人們在河岸上拋種西洋菜,打撈源源不斷生長的西洋菜作豬飼料的。在以前西洋菜有兩個身份,一個是餐桌上常見蔬菜,另一個是餵豬的飼料。現在正是春天的季節,萬物都在蓬勃生長,西洋菜身處河道上,水資源充足,長勢完全不輸其他野草。人們打撈完西洋菜之後間隔幾天又能再次打撈,對於這種能在沼澤中泛濫的野菜,沒有人對它反感,反倒非常受歡迎。
當下農村雖然很少人養豬了,但對西洋菜的需求卻不減當年養豬的時候,或許需求量還比以往更多一些。可能是人們認識了這種野菜的食用價值吧。筆者了解到,西洋菜的食用部分為植物的嫩莖葉,其性味甘涼,具有清肺熱、潤肺燥的功效。據分析研究,豆瓣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及少量的維生素D,大量的鐵、鈣等元素。有較高抗衰老素過氧化物歧化酶。另一方面是西洋菜的口感,鮮嫩多汁,燙火鍋非常爽口,在餐飲業上飽受好評。
聊了這麼多西洋菜的事,大家喜歡吃西洋菜嗎?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歡迎留言多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