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謝菁菁 通訊員 孫健 遊華玲)8月10日,南醫三院召開「骨科圍手術期康復全國聯盟」成立大會,全國78家醫院400餘名骨科康復醫生參會,共同搭建骨科圍手術期康復平臺,希望在多年研究實踐的基層上擬建立一套完整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理論及實踐體系,形成統一的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
據了解,我國沒有統一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標準,術後康復的進行要麼參考國外的方式,要麼由各骨科醫生依照經驗進行,各個醫院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技術都不同,如何合理的組合各種治療手段?如何科學地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如何指導患者有效康復?目前沒有解決方案,因此,建立一套規範科學的評估和治療體系非常必要。
據悉,2018年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正式發布「骨科圍手術期康復體系」,該體系共完成102種骨科常見病圍手術期康復的臨床路徑,且經過10年的臨床實踐,不斷改進完善,造福了10萬餘名骨病患者。該體系發布後,南醫三院康復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數百名骨科、康復科醫生的反饋,大家希望將這個體系的內容普及,讓醫生們在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時有據可依,造福更多的骨病患者。
在「骨科圍手術期康復全國聯盟」成立大會上,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劉剛表示,成立聯盟的目的是為了搭建一個信息發布和交流的平臺,希望藉助這個平臺促進各單位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將骨科圍手術期的康復技術推廣普及,在推廣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體系,逐漸形成中國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標準。
他舉例稱,18歲的小胡4月末因踢球導致左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在南醫三院(廣東省骨科醫院)做了韌帶重建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第二天康復醫生就開始指導小胡進行康復鍛鍊,由於小胡馬上要參加高考,術後第三天就出院回家了。出院時,醫生和康復師都叮囑他一定要按醫囑做康復訓練,不要偷懶,不然會影響術後關節康復,並要求小胡術後一個月回醫院複查,然而,回家後小胡忙著複習功課沒按醫囑做康復鍛鍊,一個月後也沒回來複查,直到高考結束後因為關節僵硬、行走困難才回到南醫三院。醫生告訴小胡,因為術後康復不到位導致他現在關節僵硬,只能通過關節松解術才能解決。其實,南醫三院每年會接診近百名因術後康復不佳而需要二次手術的患者,這跟國內骨科普遍存在著重手術輕康復、手術與康復嚴重脫節、骨科患者住院期間無康復專業人員等有很大關係。
為了讓骨病患者能更方便的獲取骨科康復知識,南醫三院還組織專業康復師拍攝錄製了康復宣教視頻,已經利用網際網路+、手機APP終端等方式在線上傳播,患者可以搜索南醫三院康復科微信公眾號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