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奢侈品大概有這麼幾個渠道:專櫃、代購、旗艦店、二手店等。
不少人會首選國外專櫃,因為價格划算,最關鍵的是保真,比起代購和網店要放心不少。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你親眼在杜拜專櫃看到的LV包也有可能是假的?
最近,中國警方和阿聯警方聯手,一窩端了一個跨境制假售假團夥,共抓捕犯罪嫌疑人57名。
總共查獲假冒路易威登、假冒愛馬仕、假冒香奈兒等奢侈品28000餘件,涉案金額近人民幣18億元。
隨著這起案件的破獲,造假團夥背後的暴利流水線和售賣到境外的過程也被揭露出來。
被查獲的這個團夥規模並不大,也就十幾個工人。但他們流水線作業,配合十分到位。
真包到了工廠後,會被分解開來並且打樣,隨後有人去市場面購買皮料,帶回來給大家進行製作,生產出一個個外形高度相似的假冒品牌箱包。
LV、香奈兒、愛馬仕,市面上什麼火他們就做什麼,什麼價值高就做什麼。
熟練工非常高效。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加表示,難做的包一天能做二三十個,好做的,一天可以加工三四十個。
材料到位,工藝精緻,質量甚至比真貨還好。和正品做對比,肉眼基本看不出差別。路易威登大中華區總監說了:「隨著仿製工藝的進步,A貨(高仿品)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越來越難分辨,有些假冒商品連業內行家一下都難看出來。」
為了把它們送出國,工廠會配上偽造的「原廠正貨」證書以及「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然後裝進貨櫃,通過海運、航運運往阿聯的杜拜,在那裡按照真品打折促銷,以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價格銷往多個國家。
對岸的消費者拿到仿品或許還毫不知情;而中國廣州的小作坊裡,正有一群人在開心地數錢。
非常諷刺的是,中國的「山寨能力」大大提高,就連外國人也愛買我們的A貨。但這並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就像很多網友質疑的:有這種手藝為啥不自己做品牌?
原因很簡單:錢。
一個仿製包的成本只有一兩百塊,奢侈品logo傍身後就能賣到上萬甚至十幾萬元。利潤,利潤,利潤……成千上萬倍的獎賞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模仿大牌就能發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立自主品牌回本的時間很長,還要擔心被抄襲,那為啥費勁去做原創?
近些年淘寶上湧現出不少優秀的原創店鋪,美妝服飾都有。但他們創作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手速極快的抄襲者。
一件單品火了,抄襲者就會像蝗蟲禿鷲一般撲上來,吃幹抹淨你創造的東西。
很多原創者初期沒有太大名氣,即使被抄了消費者也不知道。人們看到好看的爆款的就買,其實不知道肥的是剽竊者的腰包。
所以,中國的自主品牌仍然非常非常弱勢。
前段時間不幸離世的家具設計者沈文蛟,曾經設計過一個卯榫衣架,獲得不少大獎,相信很多人都對它有印象。
但打開各大購物APP,你會發現無數個山寨版本。這個衣架的真身,還不如仿品的位置靠前。
200多塊錢的原物不算貴了,然而抄襲者用粗製濫造的模仿,從沈文蛟手裡搶走了大量生意。他的公司也一度陷入困境。
這僅僅是一個例子。
國貨美妝、潮服等品牌中,也有不少抄襲的存在。品牌創立者甚至還沒賺到錢,就被山寨產品拉走了大部分客人。
原創者辛辛苦苦的知識成果被剽竊,但他們大多數時候只能選擇沉默,因為維權成本實在太高了。花大量時間精力打官司,可能過個一年半載才得到結果。但那時,抄襲者早就通過copy發了大財。
對,抄襲者就是這麼可恨,保護原創品牌就是這麼難。
中國的原創水平逐步提高,消費者十分願意為優秀的原創產品買單;但是法律保護不到位,會讓原創者無從發展。
仿製國外大牌是這種環境中的產物之一。
在這起案件被爆出後,很多人都表示,以前只知道有中國人愛買假包,現在才發現原來外國人也愛買A貨?
在看過這幾年的案子後,發現確實如此。
2017年,中美警方就破獲了一起特大跨國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繳獲假冒LV、勞力士、卡地亞、古馳等品牌皮具、箱包、手錶、飾品3000餘件,查明累計銷售金額達1億元人民幣。
辦案人員表示,有的外國消費者明明知道是假貨還買,而且需求量非常大。
犯罪嫌疑人交代,國外這個市場非常大。有的有錢人十個包裡,七個真的,三個假的,但外人也根本不會懷疑。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是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這起案子裡的仿品是模仿國外大牌、目標消費者也是外國人,似乎和上面講到的國內原創品牌的利益關係不大;但這種行為背後的危害比想像中嚴重得多。
中國製造的質量曾經是一個國際笑話,外媒報導的「紙皮鞋」「山寨機」,成了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但是最近十幾年來,21世紀初的劣質「中國製造」在悄悄地改變。看看外媒的報導:
「中國正出現一股消費者態度的革命。『中國製造』不再意味著廉價、劣質和落伍。受尊敬的中國品牌開始湧現,其中一些不僅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追趕上了更知名的外國對手,甚至已開始超越它們。」
2011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被三大外國品牌獨佔:諾基亞、三星和蘋果。那時,國內大量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新興國產品牌都被認為質量低劣;而現在大家看到了,國產手機品牌越來越強,在國外也非常火爆。
但是,這不意味著中國的自主創新就已經完成了蛻變。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國產品牌的形象和影響力仍然處於弱勢地位,更不要說產生國際影響了。
那些銷往杜拜的假包,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僅僅是中國人的仿冒技術很高超。所以,小作坊的手法再高明,也是一種倒退,是對創新能力和長遠利益的損害。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有人質疑:買奢侈品就是買「牌子錢」嗎,何必虛榮心發作買大牌?
要知道,打造一個上百年歷史的品牌非常不易。如今的知名品牌裡都承載了很多東西,是歷史也是故事,而且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是不能單單用質量、性價比去衡量的。
仿品仿得再真也是假的,沒有打造出中國自己的品牌就不是真正的強大。想要追趕上國外優秀大牌靠的不是複製,而是把中國的原創扔到他們面前。
希望在將來,中國也能出現更多「就賣個牌子錢」的品牌。